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翔莲  张欣 《经济论坛》2001,(18):17-17,23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大西北与大西南,由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10个省、市和自治区构成,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如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82.5%,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6%,石油占12%,天然气占53%。在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的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前茅。西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宜林荒山荒地可利用天然草山草场比较丰富,以草地资源为基础的畜牧业是西部大农业中最重要的产业,开发西部的国土资源是开发西部的需要,也是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陈栋生 《经济学家》2006,(2):116-117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在世纪之交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包括生态安全在内的国家安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地区范围包括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上述12个省(市、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1.4%,人口占全国的28%,而国民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17%左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全国平均值的2/3,不及东部地区平均值的一半。  相似文献   

3.
加快西部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要加快西部的大开发必须要充分认识西部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我国西部共有10个省(市)自治区,面积约5601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9%。由于西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历史生成等原因,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这就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西部开发的必然优势。主要表现在:1.能源优势,西部能源资源丰富,水能、地热、风能、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资源均有蕴藏,而且较为丰富,特别是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其理论蕴藏量在6.7亿千瓦,拥有可开发水电资源2‘2亿千瓦,约占全…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大西北与大西南,由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10个省、市和自治区构成,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如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82.5%,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6%,石油占12%,天然气占53%。在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的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前茅。西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宜林荒山荒地和可利用的天然草山草场比较丰富,以草地资源为基础的畜牧业是西部大农业中最重要的产业…  相似文献   

5.
一、财政税收政策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大作用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宁夏、内蒙、青海、甘肃、新疆等12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总面积达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1.4%,截止2001年底,西部人口3.64亿,占全国的31%,而国内生产总值却仅有18245亿元,占全国的17.1%。该地区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西部地区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出现的面积、人口与其经济地位严重不相称的尴尬局面!其中有历史、自然、社会等原因,但在新中国成立到党中央1999年6月提出开发西部的近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中,国家财政转移和税收优惠政策对西部支持力度与其它地区相比显得十分苍白,已经严重限制、束缚该地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把旅游业培育成西部地区的支柱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部包括陕西、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10个省、市和自治区,国土面积多达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人口约2.87亿,占全国人口的23%。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但前景广阔。在西部大开发中,我们认为,应大力发展旅游业,并将其培育成西部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市场潜力巨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信 《开放时代》2001,(2):16-17
西部大开发,已成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与进步的重大战略之一。我国是一个市场容量和潜力十分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广大的西部地区,潜在的市场需求正等待人们去开拓。 经济发展潜力大 西部地区包括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6.8%;人口约2.8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国家重点扶贫县占全国总数的50%以上。这些数据说明,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区域经济和人口的发展问题,对于我国现代化的全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发西部具有中长期效应,必将有力地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由于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8.
一、西部地区市场的特征和潜力   西部地区的市场容量和市场潜力十分巨大,潜在的市场需求急待开拓,主要表现如下:   (一 )经济发展潜力大。西部地区包括 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56.8%;人口约 2.8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23%;国家重点扶贫县占全国总数的 50%左右。   (二 )巨大的投资市场。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及农村基础设施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 1995年我国农业人均灌溉面积只有美国的 1/40,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我国水电开发程度为 14%,而美国为 40%,法国为 95%…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结构是极不平衡的。东部12个沿海省、市、区以占全国13.52%的国土面积,承载着全国41.38%的人口;而西部10个省、区以占全国56.76%的国土面积,仅承载着全国22.39%的人口。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达到413人/平方公里,而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只有53人/平方公里。如果仅从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口分布状况的这一表象判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结构的特点是东密西疏,人口空间流动的方向应是自东往西。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2.5%。其中,草原面积占全国的89.6%;森林面积占全国的39.3%;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41.9%;水力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52.3%;各类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资源宝库。这些地区聚居的少数民族人口近5,500万人,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以上。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多数位于边疆,与十几个邻国接壤。加快民族地区的建设步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一、加快西部电力发展的意义 (一)西部电力消费与生产现状。 1.西部电力消费总量低。2000年我国全社会电力消费总量1.35万亿千瓦时。而占全国土地面积71.4%、人口28.3%的西部地区,电力消费总量为2835亿千瓦时,仅占全国电力消费总量的21%,西部地区电力消费总量很低。  相似文献   

12.
京津唐地区的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经济发展潜力与发展方向京津唐地区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之所在,为我国三个最大的工业基地和城市集聚地区之一,也是对整个华北地区及部份西北地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经济核心区,集中了全国近10%的工业生产和6.1%的城市人口。解放以来,京津唐地区是我国重点开发建设的地区之一。1950~1979年三十年间国家在该地区的工业基本建设投资约300亿元,占全国4.3%左右。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获得了相当高的增长速度。就产品产量占全  相似文献   

13.
西部发展旅游经济必须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少牧 《发展研究》2000,(12):28-29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陕西、云南、西藏、贵州、四川、重庆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56%,人口数量约占全国的23%。西部地域广大,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昌盛,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在十世纪以前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西部地区历史文化积淀极为丰厚,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蕴藏量充足,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片沃土。  相似文献   

14.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地域范围,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土地面积占全国的71.4%,2001年人口占全国的28.7%,实现GDP占全国的17.1%。为综合客观地评价三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效果,这里采取系统的数据和定量方法,并以1999年为基年,考察  相似文献   

15.
一、中部崛起的背景分析(一)中部地区发展的现状。中部地区(指鄂、豫、湘、赣、皖、晋六省)面积占全国的10.7%,人口占28.1%,是我国的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面对东部繁荣、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中部地区表现出较大的差距,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较慢。2001~2003年,中部地区GDP年均增长率低于东部1.8个百分点,低于西部0.4个百分点。在2003年全国经济增长前10个省份中,东部5个,西部3个,中部仅2个。中部六省GDP占全国的份额由20.2%下降到…  相似文献   

16.
一、从两个战略高度来对待西部开发(一)中国门亿人口的市场是世界最大的市场,多年的实践表明,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内需(内需约占80%,出口约占20%),因此,做好西部开发这篇大文章,从当前看,是扩大内需的需要;从长远看,是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快速增长的需要。(二)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众所周知,我国近些年来,东西差距问题日益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应是,在保持东部地区快速增长的同时,西部地区要谋求更快的发展。因此,西部开发从当前看,是有效解决东西差距的重大战略抉择。从长远看,…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进一步激发起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但实现这个新目标,解决“三农”问题首当其冲,西部地区农村更是重中之重。西部地区是我国相对贫困落后地区,也是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列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贫困县名单中,全国594个,而西部地区占307个,约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57.7%。很显然,东西部农民的生活差距较大,西部地区农村是全面实现小康要攻克的难点地区。  相似文献   

18.
中部六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地处内陆腹地,总人口3.61亿,占全国的28.1%;农村人口高达2.44亿,占全国农村人口的31.2%。中部地区不仅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优势,而且是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不可逾越的“结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分区推进的发展战略,使得中部地区处于相对“政策洼地”,中东西部地区差距急剧扩大。  相似文献   

19.
一、现实与趋势:西部发展的忧虑中国西部地域辽阔,占全国总面积70%,资源极为丰富。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西部生产力长期处于落后状态。1986年,西部拥有占全国28.66%的人口,工农业总产值仅占全国17.23%;而同期东部占全国34.31%的人口,却创造占全国52.68%的工农业总产值。西部有近五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贫困线(指人均年收入低于250元)以下,约占全国此类人口的70%。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东西部之间的差踞又急剧地拉大了,其幅度甚至接近解放多年来差距累计之和。东西部差距  相似文献   

20.
罗曰镁 《经济论坛》2004,(20):117-118
西部地区农业人口占其总人口的81.44%,比全国平均比重75.21%高6.23个百分点。在以农业人口为主的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水平是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据统计,1998年西部地区10省(市、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7.6%~53%。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70%左右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比较东西部地区农民人均收入的差距,更不能让我们感到轻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