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环境经济》2005,(9):1-10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十五”环境保护目标,筹划“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一年。今年我们还将筹备召开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最近,中央政治局常委听取了环境保护工作汇报,明确了“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与任务。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刚刚结束之际,我们就召开全国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总局对生态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目的是总结“十五”生态保护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理清“十一五”生态保护工作的思路,部署近期生态保护工作。希望大家集中精力,开好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2.
李勇 《环境经济》2006,(5):24-25
(2006年4月18日)“十五”期间,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我部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相关财政政策,从治本入手探索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构建环境保护投入新机制。现简要汇报中央财政“十五”期间推进环境保护的主要工作及下一步改革设想。一“、十五”期间,中央财政按照公共财政的支出原则,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有力支持了环保事业的发展“十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任务繁重,为保障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部按照“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确保重点”的方针和“分清政府和企业职责,分清…  相似文献   

3.
地处西北的陕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九五”期间,陕西省举全省之力,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取得明显成效,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十五”期间,陕西省将以创建生态示落省为目标,进一步强化环境法制,再造一个碧水蓝天的新环境。  相似文献   

4.
《环境经济》2006,(B04):26-28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进一步完善环保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科学确定环境基准,做好“十一五”期间国家环保标准工作,在充分总结“十五”期间环保标准工作基础上,我局组织编制了《“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5.
中国环境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杨 《经济学动态》2006,(11):2-55,115
一、当前我国生态和环境变化的基本态势:变化没有计划快 在“十五”中,我国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领域的目标总体来看完成得相对较差,尤其面上目标基本都未完成。  相似文献   

6.
《环境经济》2008,(2):I0006
全国环保系统规划工作会议,是国务院发布《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后立即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污染减排为主线,部署实施“十一五”规划,努力开创我国环境规划财务工作的新局面。今天下午,大会还将表彰“十五”全国环境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荣誉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国家计委于九月间发布的《“十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专项规划》提出了“十五”期间我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目标。以及实施的具体措施,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蓝图。 “十五”期间,我国生态建设要实现下列指标:森林覆盖率达到18.2%: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场面积2500万公顷,治理“三化”草地面积1650万公顷;新增自然保护区面积 1120万公顷;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25%以上,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100万公顷;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 在环境保护方面要实现下列指标:”…  相似文献   

8.
四川是西部人口大省,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搞好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四川人民的福祉,而且事关中西部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环境安全。“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理念,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  相似文献   

9.
《环境经济》2006,(B06):8-19
在刚刚结束的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温家宝总理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要求“建立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曾培炎副总理在总结讲话中也强调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健全有利于加强执法的工作体系,并要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周生贤局长在昨天的全国环保厅局长会上对建设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都为今后的环境执法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天紧接着召开全国环境执法工作会议,就是要借东风、抓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和环保厅局长会议精神,结合环境执法工作实际,总结交流“十五”工作经验,研究部署“十一五”环境执法目标和任务,全面深入地推进环境执法工作。  相似文献   

10.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6年4月17日)这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始时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总结“十五”期间的环保工作,部署今后五年的环保任务,进一步开创我国环境保  相似文献   

11.
《环境经济》2005,(5):31-32
为了促进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规划的全面实施,2005年全国环境监察工作要以“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为龙头,严肃查处大、要案,并以重点区域、行业执法检查、生态环境监察等工作为重点,全商推进环保执法监督工作.促进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环境保护税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介绍我国现时环境保护税收的政策,分析现时环境保护税收政策的局限性,说明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的重要意义,详细阐述了如何将“环境保护费”改为“环境保护税”,开征单一环境保护税的课税对象、纳税人、计税依据和税率及环境保护税的征收管理。  相似文献   

13.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哨兵”、“耳目”,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工作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工作,任何环境决策都离不开环境监测基础数据的支持。本文结合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从监测数据的整理、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监测数据的解释和利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环境经济》2006,(B07):32-32,F0003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我国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重点流域、区域、城市、海域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污染治理进度加快。但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增长方式粗放,资源能源消耗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增加,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5.
“十五”是泉州市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十五”计划主要预期目标提前完成,实现了六个翻番:即规模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海关出口商品总值、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等六个指标2005年比2000年实现翻番。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明显加强,为本市“十一五”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构筑了更高平台。  相似文献   

16.
我们必须对“十五”时期国际国内的动态环境有个客观正确的估量,这样才能科学地研究和把握“十五”计划的基本思路。“十五”时期,国际国内环境比较复杂,可以说是良好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并存的时期,制定“十五”计划正面临着三个重大转折。一是国家宏观政策处在重大调整期。我国经济在软着陆以后,买方市场已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初我国推行清洁生产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国内经验已经证明,清洁生产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为此,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倡导将其作为改变传统环境保护模式的新的环境战略,其实质是把污染预防的综合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和服务中,从污染产生源开始减少生产和服务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我国“十五”计划已经将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列为加快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模式根本性转变的基本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十五”期间,安徽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指导,以生态省建设为载体,以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为抓手,以依法加强环境监管为保证,着力开展生态省建设,实施重点污染防治计划项目,强化环境执法监督,积极有效地促进了全省环境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我国法律体系仅在社会集体层面上界定环境主体,不赋予居于自然主体地位的当地居民具体的环境权利,致使我国环境保护与环境资源开发中出现了“为谁保护.为谁开发,为谁发展”等有关环境主体缺位的“公地性悲剧”现象.严重制约着我国环境保护的深化。本文指出,只有赋予当地居民环境权,真实反映环境与自然主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形成环境区居民主导环境保护的新模式,才能从本质上解决“公地性悲剧”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环境道德是规范人对环境的观念和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环境之间相关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经过多年的环境教育,我国公众及各级领导者掌握了一定的环保知识,但在环境保护行为上参与意识薄弱,“知”和“行”严重分离,环境道德缺乏。加强环境道德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其目标是提高公众特别是各级领导者的环境素养和环境道德意识,实现“知”和“行”、他律和自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