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企业技术创新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提高企业竞争优势而从事的以产品及其生产经营过程为中心的包括构思、开发、商业运作等环节的一系列创新活动,包括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产品创新是指技术上有更新的产品商业化。过程创新也叫工艺创新,是指某种产品的制造技术的重大变革,是产品创新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必须加快国有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并要求在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中,国有企业要占据重要地位,掌握核心技术,发挥先导作用。这就为国有企业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作出明确的定位。技术创新是企业科技进步的源泉,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动力。针对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为薄弱的状况,我国已确 相似文献
3.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认为,造成我国现阶段经济活力减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来自需求方面,而是来自供给方面。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非国有企业仍面临着一些“意识形态成见”和“歧视性政策”,导致供给方面的活力不强。因此,面对从未有过的通货紧缩,我们不仅要采取“凯恩斯主义”式的从增加需求入手来拉动经济增长,还应当采用“供应学派”式的政策,采取一切手段使供应方面的潜力发挥出来,由此形成供给方面扩张与需求方面增大的良性循环,使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的困境。他强调,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实施“向供给方面倾斜”的政策上…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商业环境动荡性不断增强,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增长成为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案例分析,研究了亚洲中印两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新范式。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借助协同创新、反向式创新等发展模式正逐步向以知识与创新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转型,印度企业的朴素式创新以及节俭式创新发展模式也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戈森定律(边际效用定律)是新古典主义的基石,技术创新是熊彼特理论的核心,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鲜有学者关注二者的相容关系。当谈及企业为何创新,如何赢得消费者认可时,二者关系又是绕不开的理论课题。打破二者边界,理顺二者的“源”“果”融合关系,运用戈森定律探析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从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动态融合互动模型中明晰技术创新如何驱动需求、产业、社会的更替演变。 相似文献
6.
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动态特性,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力的概念,它可以更好地评价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状况.另外,构建了一个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活力的指标体系.同时,针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统计数据存在的有限性以及灰色性,尝试将灰色模型GM(1,1)应用于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7.
8.
利用上市公司专利引用数据,实证检验信息透明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透明度促进了中国企业创新.在使用工具变量法控制内生性等稳健性检验之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透明度的创新促进效应主要是通过缓解创新融资约束,而不是通过发挥治理作用实现的.可见,缓解企业创新融资约束是信息透明度促进创新的主要渠道.同时,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加重了管理层对短期业绩的关注并会带来信息泄露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信息透明度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各界学者开始探索造成企业环境污染的因素,试图通过技术改进减少污染。尤其自1991年"波特假说"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以"波特假说"为理论背景,基于中国污染密集型制造业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以研发人员数量为控制变量,深入分析环境规制强度对我国污染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环境规制强度对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激励作用;在增加控制变量后,环境规制强度对于提高污染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更加显著。可见,"波特假说"适用于我国污染密集型制造业。最后,根据我国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现状,提出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和产业研发投入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昆山市各级各部门坚持解放思想,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全市个私民营经较快速发展。最近,我们就个私民营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问题走访了部分镇和企业,总的感到,民营企业因其自身的活力和要求,不仅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而且创新潜力很大。一、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从目前情况分析,尽管面广量大的个私民营企业还处在规模不大、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产品档次相对较低的层次,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通过多种途径,依靠科技进步,在技术创新方面脱颖而出,产生了很好的示范带头效应。个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有:——转制激发活力,技改… 相似文献
11.
通过数字赋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也是中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基于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从微观企业视角实证检验数字赋能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数字赋能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且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相较于大规模、资本充足和东部地区企业而言,数字赋能对中小型、有融资约束和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相对较弱.机制检验发现,数字赋能可以通过促进企业间研发协作、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和赋能人力资本三种中介渠道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政府部门应制定支持数字化发展的政策,加快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企业利用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可得性;企业应高度重视数字赋能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旧技术竞争过程中,传统企业会适时调整研发策略,以应对新技术进步对传统技术造成的冲击。然而,新技术对传统技术的影响究竟表现为创新替代效应还是创新互补效应,至今依然没有得到确切结论。以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比较传统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两种新旧技术的发展路径,并结合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提出汽车产业的三阶段演化模型。进一步基于1995—2021年省级专利数据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个维度实证检验各阶段电动汽车技术进步对传统汽车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动汽车产业的范式导入期(1995—2008年),新技术通过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方面促进传统技术发展;在电动汽车产业的范式构建期(2009—2021年),新技术依然对传统技术有显著推动作用,但仅通过工艺创新促进传统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信息披露作为企业对外传递环境信息的重要渠道,深入考察这一新型环境规制方式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对于科学评估其成效进而促进企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环境信息披露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基础上,采用中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从是否披露、披露数量以及披露质量三个维度对环境信息披露进行综合考量,实证检验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是否披露环境信息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并无明显影响,而披露数量与披露质量则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了这一结论。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会因企业创新类型、污染程度以及产权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环境信息披露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升企业经营绩效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本文结论意味着,进一步深化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行为,将有助于企业的绿色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本质所在。本文利用WIOD数据库,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质量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投入服务质量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投入服务质量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区分投入服务来源后发现,投入的国内外服务质量均能显著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但国外服务质量的促进效果更明显;区分投入服务结构后发现,不同类型服务质量都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具有正向效应,但信息通讯和金融保险服务质量的效应更显著;区分制造业要素密集度后发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投入的服务质量促进了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而知识密集型则表现出抑制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技术创新是投入服务质量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重要作用渠道。 相似文献
16.
当后发企业由追随向引领转型时,将致力于对全球化技术、基础科学等多种知识来源的积极探寻,以推进自身技术创新。基于专利及引文数据,分析海外技术知识与科学知识对后发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发现:海外技术知识转移水平与后发企业创新呈U型关系;知识来源的地理多样性则正向作用于后发企业创新。另外,企业科学关联度对后发企业技术创新未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在后发转型背景下,明晰企业对多元知识的技术学习机制和效果,对企业创新追赶及其国际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创新已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文本分析识别企业数字专利以刻画数字技术创新水平,进而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考察了数字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赋能了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控制内生性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技术创新发挥了管理赋能、投资赋能、营运赋能与劳动赋能功能,有助于企业降低内部管控成本,提高投资决策质量与资产营运效率,改善劳动力资源结构,从而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与数字基础设施将会增大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生产率的积极影响;同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生产率效应更为显著。此外,底层技术与实践应用层面的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生产率均有提升作用。本研究验证了数字技术创新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为我国数字技术创新的政策制定以及企业数字化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8.
创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社会和环境包容性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创业活力到底受制于何种因素仍是一个有待探讨的学术问题。本文探讨了技术市场对创业活力的影响及其背后的机制,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技术市场的活跃度能显著地提高当地的创业活力,并通过了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且在文化包容性更高的省份及知识产权保护下这一影响更强;地方政府的创新驱动政策显著地改进了技术市场对创业活力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国家创新驱动政策实施后,此积极效应表现得更为突出;技术市场交易活跃度之所以促进了创业活力,其关键在于活跃的技术市场所带来的科技人才流动的中介传导效应。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市场集聚对地方创业活力产生了放大效应,且沿海地区的技术市场聚集对创业活力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将显著高于内陆地区。本文的研究为理解地方创业活力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也为创业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以财政补贴为主的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是世界各国通行的技术激励政策,这也为后发国家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本文首先利用文本分析、语义引用等方法构建了测度医疗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的全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财政补贴对医疗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以期检验财政补贴对以医疗医药行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创新激励效应。研究发现:财政补贴显著提升了医疗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数量,但对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市场化程度、所有制性质、细分行业不同的企业,财政政策的激励效果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激励的质量效应更多体现在市场化程度低地区、国有企业、医疗设备制造企业和中药制造企业。因此,为了更好地助推医疗医药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质量,在实施财政补贴等激励政策时需要综合权衡目标并分类施策。 相似文献
20.
硅谷和深圳的经验表明,对创新来说,用风险投资类证券市场资金来匹配高技术人才会更有效率。因此本文根据新结构金融学强调的金融要与资源禀赋结构相匹配的原则,考察金融结构与劳动力结构之间的匹配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借鉴社会学排序匹配方法,将中国2005~2018年间31个省的金融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分别通过标准排序并相减来构造匹配度指标,进而对创新进行回归。实证结果表明:匹配度与创新之间显著正相关,市场型金融结构与高技能劳动力匹配、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与低技能劳动力匹配能够促进创新产出增长,且匹配度对创新增长的解释力强于金融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的简单交乘项;金融-劳动力结构差距与创新成“倒U型”关系,即匹配度存在最优状态使得创新产出边际增长达到最大值;创新产出水平越高,结构匹配对创新增长效应越大。本文首次考察并验证了金融与劳动力的结构匹配问题的重要性,拓展了传统增长理论中有关劳动与资本相互替代这一总量分析结论,也为新结构金融学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