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但是在社会转型的进程中,我们发现,政治国家的力量大大超越了其应有的力量,致使出现许多政府力量无法克服的问题。而市场经济的所带来的公民社会的成长却一直被政治国家所漠视。由于公民社会的现代性价值蕴涵,使之成为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应然的价值目标被确立起来,从而实现了公民社会发展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耦合。本文浅析了公民社会在我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所应发挥的作用,并提出了建构公民社会的若干路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为解决改革中的问题,需要由单一国家为主体的"社会管理"模式向政府、组织、公民多元主体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变。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实现,必须从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个体着手。本文从社会治理视角下个体作为主体的重要性、中国个体化的历程方面,提出实现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环境公民社会是公民和公民组织根据环境权益积极介入和影响政府、企业等主体的环境决策和治理行为的公共领域及运行机制。环境公民社会的兴起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伦理观的构建也显得尤为重要。循环经济伦理观的构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文章从环境公民社会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循环经济伦理与环境公民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在环境公民社会视角下构建循环经济伦理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庄晓东 《开发研究》2007,(3):136-139
改革以来,中国社团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是对传统国家"中心控制模式"的突破,既影响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和成长,也深刻影响了转型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变化。大体上讲,学术界对转型中社会这一特殊现象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公民社会"、"法团主义"和"合法性"等三种不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政治学》这一古希腊时期的著作中蕴含着当代"善治"的国家治理思想,其围绕实现人民幸福而优良的生活这一"善治"目标,从社会、政府、人民等多元治理主体,采用微观、中观、宏观的视角,分析古希腊城邦在公民教育、法制建设、政府建设、社会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思想与实践,在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提倡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对这一著作进行重新解读,透过经典著作中关于国家治理欲求"善治"的建构,以期为我国当前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期出现的国家治理层面的问题提供相关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民社会不仅具有相对独立性、自治性和非营利性等,而且由于形成与发展特殊环境,折射出不同于一般公民社会的双重品性,从发生学视角进行审视,其双重品性主要彰显为:产生过程的自发性与自觉性并存;发育动因的内生性与外引性并存;未来趋势的光明性与曲折性并存。中国公民社会在调节经济运行、规制政府权力、重建社会资本、联结"私域"与"公域"等方面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有效增强政府回应性,不仅能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程度、满足社会利益诉求,也是政府加快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权威的主要问题。政府的回应机制主要从政府和公民社会的双向路径中建构,目前我国政府回应机制缺乏,体制内因素是政府回应不足的关键,需要从中明确原因并寻找解决方法来进一步加强政府回应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王慧 《理论观察》2009,(1):52-53
国家权威的演变是历史与逻辑相互交融的过程,是在历史的发展和人的理性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建构的,一个国家权威的大小与否,取决于国家公民对政府权威的认同与遵从的程度。公民要认同、遵从这种权威,又要看国家权威是否具有合法性,看其是否能长期具有合法性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就是看其权威的理性化程度。探寻政府权威的理性化程度以及路径有助于国家公民对国家权威的认同和服从。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管理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的关键在于构建科学的社会管理模式。中国一度在强国家——弱社会关系格局下建立起一元化的社会管理模式,随着社会转型,这一模式的缺陷和不足逐渐暴露。适应国家——社会关系的变化,中国需要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民参与”的全新社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魏文享著《战争、税收与财政国家建构:近代中国所得税研究》2022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从战争、税收与财政国家建构的脉络出发,基于“制度内外”及“上下结合”之多维视角观察,围绕公共税收、政府借贷、经济增长和财政信用为中心的循环体系之建立,系统考察了所得税在近代中国之引介、立法、制度与征收进程及命运,廓清了所得税制度在中国本土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