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银行卡的发展日趋大众化、生活化,社会对银行卡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本文通过对银行卡产业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河北省银行卡市场发展状况,银行卡行业应用、新型支付渠道建设情况,以及在银行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河北省银行卡产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进而对加快银行卡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使河北的银行卡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张奎 《中国外资》2013,(4):51-52
本文介绍了我国村镇银行的监管政策、银行卡业务发展现状,分析了村镇银行对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积极意义,提出了促进村镇银行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建议,加强对村镇银行银行卡业务的风险管控、积极向村镇银行提供适应其市场需求的银行卡产品以及发卡专业化服务机构可根据村镇银行特点为其定制发卡外包专业化服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信用卡》2005,(2):53-56
纵观国际国内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历程,专业化服务由于能够促进市场有序发展、资源共享、节约投资、增加整体效益,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银行卡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国外及港台地区已普遍形成受理市场专业化服务模式。而众多的人口、广阔的地域、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则预示着我国银行卡专业化服务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4.
韩玉民 《青海金融》2008,(1):12-14,17
青海省银行卡产业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市场规模日益扩展,专业化服务不断创新。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银行卡产业发展不平衡,商业银行片面追求发卡数量、居民持卡消费意识不强等问题,本文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我国村镇银行的监管政策、银行卡业务发展现状,分析了村镇银行对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积极意义,提出了促进村镇银行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建议,加强对村镇银行银行卡业务的风险管控、积极向村镇银行提供适应其市场需求的银行卡产品以及发卡专业化服务机构可根据村镇银行特点为其定制发卡外包专业化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面临四大问题:拓展受理市场难度大、社会信用体系缺失、专业化服务机构未完全市场化以及功能单一、服务落后。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信用体系建设创新、风险管理手段创新、新兴支付渠道创新、差异化创新、专业化机构创新以及客户动态管理创新等创新方式来推动银行卡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银行卡产业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随着银行卡国际组织的日益壮大和联网通用的蓬勃发展,银行逐渐分离出与持卡人相关的多项工作和服务。在上述背景下,第三方专业化服务开始步入银行卡产业。由于其能够促进市场有序发展、资源共享、节约投资和形成规模经济,因而在世界范围内,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成为银行卡产业发展中势不可挡的一股潮流。而从事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各家公司在经历了各种整合与发展后又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本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国际银行卡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国内银行卡市场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中小城市尤其是北方的中小城市发展缓慢。本文通过分析中小城市银行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剖析制约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990年,青海省第一张银行卡——中国银行长城卡发行,标志着银行卡产业在青海正式起步。全省银行卡产业总体呈快速发展态势,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应用领域逐渐扩展,受理网络向农牧区延伸,专业化服务不断创新。但是,与沿海省份和发达城市相比,青海银行卡产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对此,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近期就青海省银行卡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中国银行卡产业总体呈快速发展态势,产业规模继续高速增长、专业化服务特征呈现、定价体系趋于合理、电子支付渠道渐显生机,这充分显现中国银行卡市场稳步发展。然而,与成熟的美国银行卡市场相比,中国银行卡市场仍存在诸多问题,我国的银行卡业务远远未达到产业化的程度。研究中美银行卡发展之间的差异来寻找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方向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金融纵横》2014,(9):46-53
随着银行卡应用的日益普及以及非金融支付机构越来越多地参与银行卡收单业务,我国银行卡收单市场取得了快速增长,较好地满足了日益增长的支付需求。然而,在银行卡收单市场发展过程中部分收单机构存在未严格落实商户实名制、商户类别码设置不规范、不遵守业务规则和市场秩序、机具管理不规范、外包服务管理缺位等问题,影响了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总结了江苏省银行卡收单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了江苏省银行卡收单市场竞争趋势,阐述了江苏省银行卡收单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银行卡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已成为银行卡发卡量第二大国,仅次于美国。但是,银行卡交易量、持卡消费金额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比莆、商户普及率等指标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随着银行卡产业的不断发展,内地还存在着银行卡相关法律法规滞后或相关制度建设不健全等问题,银行卡受理市场不规范等问题也比较突出。如何促进银行卡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推广普及银行卡,已成为银行卡相关产业关注的焦点。2005年4月,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为银行卡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以下就此结合大连市银行卡的发展情况,探讨如何落实《若干意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银行卡市场参与主体逐渐增多,发卡总量近5亿张,服务不断创新,逐步成为银行业务开发的重点。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中,在行业管理体制、参与主体体制、相关法制等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要促进银行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就要调整对其管理的政策,大力扶持专业化机构,建立行业准入和退出规则,推动受理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4.
银行卡是集消费、结算、信贷、理财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支付工具。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银行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欠发达地区的银行卡产业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尽管在总量和规模上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异,银行卡产业发展中还面临和存在着诸多结症和问题,但作为一种新型支付工具,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本文以乌兰察布市为例,对欠发达地区银行卡产业发展做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现象从2003年上半年开始,国内的银行卡专业化服务市场上出现了某些奇特的“专业化服务机构”,并以“专业化信息服务平台”的名义建立银行卡城市信息转接中心。然后它们通过地方金融监管机构,要求各收单银行将POS直联到这些平台上,并将商户交给“专业化服务机构”管理。这是一种  相似文献   

16.
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存在,中小城市银行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已经成为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着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进度。为进一步了解沧州地区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银行卡产业发展思路,推动沧州银行卡产业健康发展,笔者对沧州地区银行卡产业近3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银行卡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卡作为目前我国个人使用最为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已初步形成有发卡机构、专业化服务机构等多个主体组成的产业链。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及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商业银行将银行卡业务作为结构调整和拓展中间业务的战略重点等等都为银行卡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也促进了银行卡业务的发展。但从伊春的实际情况看,自1992年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开办银行卡业务以来,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本刊和银联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联商务”)对陕西、吉林、山西、安徽四省的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就全国范围来看,四省的经济发展状况与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省份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但在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上,四省的银联商务公司根据各省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积极与当地人民银行及商业银行合作,使四省的银行卡受理市场得以迅速拓展,持卡消费观念日益普及,持卡消费笔数和消费金额快速攀升。四省银行卡受理市场的发展只是全国银行卡受理版图拓展的一个缩影。截至2006年11月底,银联商务已在全国28个省市区设立了37家从事银行卡专业化服务的分支机构,在216个地级以上中心城市开展了银行卡收单专业化服务。2007年,我国金融领域全面开放。这一新的形势将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银联商务将如何应对银行卡专业化服务领域更加激烈的竞争?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我国银行卡收单专业化服务的领军人——银联商务有限公司总裁李凌。  相似文献   

19.
我国银行卡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从1985年中国银行发行国内第一张银行卡和1993年6月江泽民同志倡导实施“金卡工程”以来,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而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收入迅速增加,为银行卡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但与国外成熟的银行卡市场相比,我国还存在很大差距,本文较全面地剖析了我国银行卡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可以改善银行业务结构、降低交易成本、扩大税收、促进消费,带动信息化相关产业发展,对于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以银行卡产业市场建设为切入点,分析我省银行卡产业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