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打假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制贩假币的犯罪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假币犯罪也出现了新的特点,诸如利用高科技制贩假币,假币流通开始向偏远农村和牧区蔓延等,可以说人民币反假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崔华  张芮生 《山西金融》2003,(12):70-70
一、当前假币犯罪的特点。1.犯罪范围广,社会危害性大。假币大多从广东、福建、河南等地流入市场。跨省运输。流通范围广,社会危害性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级人民银行与公安部门联手加大了打击假币犯罪的力度,使假币犯罪尤其是重点地区假币犯罪的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但是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法也在不断翻新,打击假币犯罪依然任重道远.笔以某市为例,对重点地区假币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认为应针对假币犯罪的新态势,采取有力措施打击假币犯罪。  相似文献   

4.
当前,假币在农村泛滥,已成为破坏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毒瘤”,把握假币流通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探讨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构建高效运作的反假组织体系,切实提高农民的识假、反假能力,营造高效的农村反假货币工作格局是我们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并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前,农村已成为假币犯罪活动的"重灾区"。本文针对当前农村反假币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分析了农村假币流通的特点以及农村反假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加强农村反假币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清流县假币的非法流通和危害情况抽样调查,分析县域假币案发的特点和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村已成为假币犯罪活动的"重灾区"。本文针对当前农村反假币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分析了农村假币流通的特点以及农村反假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加强农村反假币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大中城市的反假货币工作在人行、政法、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密切协作下,逐步建立健全反假货币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反假货币法律法规和工作制度,深入开展反假货币培训、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多种手段积极防范和打击假币犯罪,较大程度地遏制了假币在大中城市的流通,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假币在流通领域的非法流通严重干扰了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阻滞假币在流通领域的蔓延,维护人民币的尊严,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经济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作者通过调查流通领域假币收缴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假币非法流通的原因,提出了阻滞假币非法流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我国假币犯罪活动较为猖獗,打击假币犯罪工作相当严峻。对此,本文从反假币成本的角度出发,对打击假币犯罪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建立跨区域反假币协调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假币收缴、鉴定工作是反假货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阻止假币流通的重要环节,加强和规范假币收缴、鉴定工作,可以有效遏制假币的泛滥,减少假币在市场中流通,直接降低群众误收假币而受的损失。管理好假币收缴、鉴定工作,是有效开展好假币收缴、鉴定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一、农村假币猖獗的原因 一是农民反假币意识不强。由于农村地处偏僻,信息不灵,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对假币的防范能力相对较弱,容易上当受骗,不法分子把假币犯罪目标定位在农村更容易得逞;另外,农村经济收入较低,不少误收假币的农民为避免受到损失,千方百计将假币转嫁出去,无形中帮助犯罪分子传播了假币。  相似文献   

13.
货币诞生以来,世界各国就没有停止过与假币的斗争。尤其是20世纪金本位体系的崩溃和不足值的纸币的广泛使用,使得假币这一顽固的社会问题愈演愈烈。本文以人民币假币流通的现象入手,探析假币流通的成因和危害,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假币非法流通成因分析与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纸币取代金银货币流通以来,世界各国与假币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从货币发展历史和世界各国反假货币工作经验来看,假币流通是一种顽固的社会现象。假币作为真币的伴生物,始终随着真币的发展派生、繁衍,制造和贩卖假币也逐步成为经济流通领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个时期,假人民币发率不断增加,有些地方制贩假人民币犯罪活动猖獗,制假,贩假团伙,窝点不断出现,假币流入社会呈蔓延之势,危害日趋严重,反假货币犯罪形热严峻,究其原因,一是少数不法分子受利益驱动,敢于铤而走险,二是打击假币犯罪机制还不够健全,三是公民防范意识淡薄,防范技术落后。  相似文献   

16.
刘杰 《西安金融》2004,(3):49-50
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人民币管理条例》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了打击假币的法律依据,建立了反假币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健全的反假币工作制度和工作体系,有效地遏制和打击了制贩假币犯罪活动。但据调查显示,人民银行每年收缴的假币数量却呈上升态势。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7.
林敏 《武汉金融》2002,(10):63-64
当前反假币工作面临不少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公安机关对假币犯罪打击的力度不够大,刑法对假币犯罪量刑偏轻,对犯罪分子没有威慑力.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人民币打假工作中存在如下问题:1.心态不正。一些群众收到假币发现后,一般退给持有人,要求调换,或收到假币后,往往自认倒霉,认为金额少,不值得报案,有的误收假币后,又千方百计把损失转嫁他人,客观上为假币流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在打击制贩假币犯罪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假币犯罪仍然呈现出上升的势头。仅以四川省的情况来看,全省收缴的假人民币2001年为2221310.5元,2002年达到24586245.5元。随着大中城市宣传和打击力度的加大,群众反假人民币的意识也得到了大的提升,假币犯罪在城市得  相似文献   

20.
货币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体现了国家的形象和政府的信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货币流通量的增大,在牟取非法利益的驱使下,假币犯罪也不断滋生、蔓延.假币流入市场,不仅损害了人民币的信誉,影响了人民币的流通,而且扰乱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破坏了金融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形象和政府的信誉,成为侵蚀经济社会正常机体的一块毒瘤.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必须坚决打击假币犯罪,清除毒瘤,健康机体,净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