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农村金融》2007,(4):49-50
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简称“个人征信系统”)是由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牵头组织建设,由商业银行总行向其报送所有个人贷款、信用卡(包括准贷记卡、贷记卡)等个人信用信息数据,该系统按照个人的“身份证件号码”、“证件类型”及“姓名”将不同商业银行报送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进行归集处理,再向商业银行、社会有关部门及个人有条件开放查询“个人信用报告”记录的全国集中式的征信数据库系统。系统采集的个人贷款数据内容包括八大段共计72个数据项,详细记录了个人信用情况。个人征信系统自上线以来,运行情况良好,近期个人征信系统出现较多异议报,客户经理在处理异议报时,不能按照正确处理流程将异议报报送省行,造成人行端客户信用评价错误。下面就个人征信异议处理的具体环节做一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人民银行要进一步推动银行信贷征信系统建设,在建立企业信用登记系统的同时,尽快启动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建立和完善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贷款的信用评定制度。可以个人身份证为数据源,建立个人征信数据库,采集录入信贷活动、就业信息.道德品质等数据,形成一个综合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服务体系,从而规范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中的信用行为。  相似文献   

3.
个人征信系统自运行以来,在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商业银行在保障个人信用权益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为银行未履行告知义务、在个人负面信用信息的认定及异议解决上缺少制度规范、异议处理超期等.因此,征信部门应在进一步提高个人征信数据质量的同时,引导商业银行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规范,以保障个人信用权...  相似文献   

4.
随着个人信用报告的广泛应用,个人征信活动中的侵权现象也日益突出。侵权类型主要有报送个人信用信息时未告知信息主体、越权查询和使用个人信用信息、个人信用记录不准确等,其中以个人信用信息记录不准确侵权为主。为保证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维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个人征信维权机制亟待建立。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术界对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个人信用制度特别是征信系统建设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是否会因此引发严重的社会信用危机。本文是从信用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研究征信系统建设对个人破产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在详细分析当前我国征信系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征信系统建设推动我国个人破产制度出台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张茂林  董洋 《银行家》2011,(9):122-123
前言: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个人征信系统已经收录7.77亿自然人信息,个人征信系统累计查询达到8.12亿次。目前唯一规范个人征信的法律效力文件是央行在2005年出台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对金融机构报送前的个人信用违约状况未加规范,也未出台其他规范性文件加以规制,致使部分金融机构利用监管空白,通过对  相似文献   

7.
在个人征信系统于2004年12月15日开始试运行三个月后,《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由人民银行总行向社会公开发布和征求意见,人总行随后又制定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报送管理规程(暂行)》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金融机构用户管理办法(暂行)》,  相似文献   

8.
解洪文 《征信》2011,(3):33-34
目前,个人信用报告的应用查询已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分析个人信用报告应用和查询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今后应完善个人信用报告相关制度,健全个人征信系统功能,加强征信知识宣传和培训,规范使用个人信用报告.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社会大众的信用理念状况和对征信知识的认识程度,以利促进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我们就信用理念和征信知识问题对吉安市金融机构及社会公众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了调查。本文通过对调查中所获得的情况进行分析,就提升个人信用理念和征信知识水平方面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一乌兰察布市信贷征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特征 目前,乌兰察布市金融机构除农村信用社个人系统未上线,全部实现了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全国联网运行。人民银行全力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征信数据不断丰富,征集范围逐年扩大,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各种典型案例证明,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防范风险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依法合规建立个人客户信用评分制度。目前国家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首先是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联合征信缺乏制度保障,信用信息采集不充分,对个人合法权益如隐私权和知情权等权利的保护有待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因此,国家要加快个人征信立法工作.尽早出台《个人征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个人信用信息征集的渠道.内容和对外公开的范围.明确征信机构、信息提供部门、信息查询单位以及个人信息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规范运作程序,保证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沿着法制轨道进行。  相似文献   

12.
《浙江金融》2005,(7):F002-F002
记者:什么是个人征信系统? 答:个人征信系统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各商业很行建立的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该系统采集、整理、保存个人信用信息,为金融机构提供个人信用状况查询服务,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提供有关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的不断完善,基层行各金融机构能够按照人民银行的相关要求。高度重视征信系统建设工作,认真上报企业和个人信贷数据,将查询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作为贷款审批过程中的必要环节。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广泛应用有效防范了信贷风险,明显改善了各地的整体信用环境。在取得这些积极成效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在系统运行和应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相似文献   

14.
2006年个人征信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凭借其全面的信贷信用数据及其他信用数据,成为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的主要工具之一。但由于我国征信系统建设起步晚,数据量大、数据质量不高,金融机构对征信系统产品解读不准确等原因,妨碍了信用信息主体的正常经济活动,损害了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引发了一些异议、投诉甚至诉讼案件。为此,笔者对渭南市个人信用信息异议处理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发展消费信贷也要考虑各种承受能力、防范潜在风险、加快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个人征信制度建设试点工作.个人信用制度是指为证明、解释和查验自然人资信而建立的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资料和行事规则.具体而言,它应包括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制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和个人信用风险转嫁制度.有了较为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实现了个人信用活动的动态登记、评估及信用风险的预警和转嫁,银行就能根据客户信用的历史记录、自我评估或请专业评估机构评估取得其的信用状况,确定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然后予以决策,从而有效地防范或消除消费信贷风险.个人信用制度在市场经济社会有着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富强  张睿 《甘肃金融》2010,(12):69-69
(一)加快征信法规和制度建设。人民银行要以即将出台的《征信管理条例》为依据,进一步完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征信系统监督管理制度,明确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在征信系统建设和应用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规范征信系统正常运行,提高征信数据质量。商业银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个人信用评分系统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消费市场发展迅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个人信用体系,并运用了较成熟的评估方法。我国建立个人征信系统起步较晚,存在许多不足。本文通过介绍分析美国常用的FICO信用评分方法的内容、不同行业的信用评分模型及其调整过程,对美国先进的个人征信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为国内金融机构开展个人消费信用风险识别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对加快构建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建华 《浙江金融》2004,(10):46-47
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社会信用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个人征信体系是社会信用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快建立覆盖全国的个人征信体系,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运作模式,不仅可以有效防范信贷风险,而且还可以约束个人信用行为,切实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的方向是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总体要求,建立个人征信基础数据库,完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运作机制,探索高效、公正和适合国情的运行模式,加快推进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如何培养信用意识一直是社会各界尤其是金融机构不断探索和有待破解的难题.随着全国个人征信系统的不断健全与完善,金融机构可以借助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来查询借款人的信用记录,对借款人信用意识的形成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自运行以来,受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普遍重视,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已成为银行审贷的必备程序。个人征信系统对防范和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促进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保障个人信用信息的安全和合法使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贷款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