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张谷 《特区经济》1995,(10):14-15
<正> 改革开放17年,广东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面临的潜在问题不少,尤为突出的要算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或不平衡.主要有两大类.其一,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内部发展的协调性较差,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等市场调节功能不足,经济活动缺乏明确规划,基本上处于无章可循的相对紊乱之中,针对这个问题,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在抓紧研究和制定珠三角经济区规划战略.其二,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与广东其他经济区域间的发展缺乏必要而有效的协调措施,致使珠三角经济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不平衡发展态势近年来持续加剧.比较而言,这一方面问题却远未获得广东各界的高度重视.至今为止,广东理论界和决策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珠三角经济区与广东欠发达地区发展中的严重不协调现状,及其对广东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现实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粤港经济关系中,最引人瞩目的事件,是广东决定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1994年11月3日,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发出了“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号召(见当天《南方日报》头版)。11月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11月15日,省政府召开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协调工作会议。12月2日,规划协调领导小组又召开了第一次专家组会议。  相似文献   

3.
苏进球 《广西经济》2008,(10):30-31
西江流域处在多个经济区的交界处.其接壤的北部湾经济区正在快速成长为中国经济新一极.其上游的西南地区已经初步建成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工业为基础和军工相配合的工业体系.并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大中城市.其下游地区是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拥有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的区位优势和强大的产业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4.
建立有效的政府协调机制文/李春洪建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并实现其规划目标,建立有效的政府协调机制至关重要。这是因为:第一,市场机制自身固有的缺陷需要政府协调。建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市场机制有其...  相似文献   

5.
在广东省委七届三次全会上,谢非同志提出:“广东实现现代化,要实现梯度推进战略,珠江三角洲要走在前面”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之后,省委、省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有关地区雷厉风行,密锣紧鼓,全面开展并快速推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工作。1994年11月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上,谢非书记首先向领导小组提出规划与协调两大任务。其次,他讲了省领导确定以省委常委、副省长张高丽同志为组长,省直单位和珠三角各市领导为小组成员的安排,小组下设由省计委主任林树森  相似文献   

6.
尽管珠江三角洲经过近二十年的奋起努力,已走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前列,纵观今日中国经济发展的焦点,从长江经济开放区及长江三角洲,到黄河渤海湾开放区及胶东半岛经济区、辽东半岛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非但没有形成自己的“龙头”产业,就连交通、金融及经济增长的诸要素,也与之有了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正>国务院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珠三角改革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将要实现"综合实力居全国经济区前列,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建设成为带动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建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使之成为带动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龙头,成为全国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基地,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区,这是广东全省二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部署。为了做好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省里成立了规划协调领导小组,广州市也成立了联络小组,由一位常务副市  相似文献   

9.
尽管珠江三角洲通过15年的奋起,已走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前列,但纵观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焦点,从“长江经济开放区”及“长江三角洲”,到“黄河渤海湾开放区”及“胶东半岛经济区”、“辽东半岛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非但没有形成自己的“龙头’产业,就连交通与金融方面,也与之有了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绘时代蓝图夺“团体冠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发展战略与规划研讨会”侧记文/本刊记者孝禹为了进一步贯彻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的规划和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广东省委宣传部等单位于今年9月12-14日联合主办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相似文献   

11.
经过多年的耕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发展仍存在产业结构相似度大、产业链短、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物流环境不优等问题。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发展,要培育壮大强优企业,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增强相关产业及各要素协调配套能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深化区域合作机制等,以此加快培育形成经济总量大、优势明显的大产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2.
张晓立  许宁 《特区经济》2007,(2):198-200
“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构建,为广西提供了与发达地区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广西应当抓住这个机会发展自己。本文分析了广西在“泛珠三角”经济区中独特的优势,包括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同时,广西必须认识到在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时的制约因素,积极寻找合作的突破口,以点带面,实现多方面、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真正融入到“泛珠三角”经济区之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已先后提出并实践了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经济区为代表的经济区建设,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世界战略格局演变和我国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经济区为主体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格局制约将愈发凸显,而且由于这些地区的地域及产业特点,还将大幅增加国家综合发展成本.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战略利益集团对我国形成的战略挤压,我国急需构建新的战略腹地经济区,形成新的国家经济增长极.而黄河几字湾流域独有的腹地经济区位优势和天然能源资源禀赋,无疑将成为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新的国家战略经济区.  相似文献   

14.
经济区由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农村所构成,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周边地区支撑中心城市发展,各区域单元之间空间关联和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按不同空间层次,经济区可分为以小城镇为核心形成的经济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的经济区及以城市群为核心形成的经济区.经济区与行政区的互动关联,也需要适度分开.将经济区作为全国性空间规划的基本单元,有利于改变我国人口与产业不匹配、大城市过大、小城镇过小、中等城市发育不良的区域空间结构不合理状况.八大重点经济区需要进一步建立区域合作与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5.
把江门建成珠三角经济区西部大商埠覃柳琴珠江三角洲要成为广东首先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大经济区,这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个新的跨世纪的选择,意义重大而深远。江门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西缘,如何搞好规划,加快建设步伐,对整个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建设和腾飞关系重大。江门...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差异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差异分析及其启示肖立见,林志平1.0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经济总量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区,而且是我国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的经济区。但是,这两个经济区的地理位置、发展条件、发展模式、经济...  相似文献   

17.
周璇 《魅力中国》2013,(13):55-55
中原经济区的提出是中原崛起战略的进一步深化与延伸,有利于改善全国经济布局并在中部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探索出一条不牺牲生态环境的“三化’’协调之路。中原经济区已初具经济带、城市群规模,在区住、交通、人力资源、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也有产业结构落后、中G城市带动有限、缺乏创新活力与协同发展等不足。中原经济区的战略选择应该是增强中原城市群辐射能力,积极打造核心城市郑州;科学引导产业转移,着力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强产业集群效应。  相似文献   

18.
技术转移与广东的经济发展□文丁培强技术转移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能否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当今各国、各地区经济、技术发展过程中,互相依赖的程度愈来愈大,经济贸易、技术贸易额不断增长。本文拟着重从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述要文/陈圣河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战略决策,在组织经济学界专家学者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东省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经济学会和香港协进联盟于1995年6月1日至3日共同主办了...  相似文献   

20.
成渝经济区的因由及其面临的现实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回顾成渝经济区的由来,同时列出成渝经济区发展面临六大现实问题:成渝经济区能否成为和如何成为西南甚至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成渝经济区的协作发展问题;成渝经济区的特色经济、特色产业以及产业协同发展问题;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问题;成渝经济区城市、城镇体系建设问题;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的问题。未来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应着力研究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产业空间布局战略、协调机制、对外开放、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