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立娣 《特区经济》2014,(3):171-173
乡村旅游开发本身可"安民"富民",但在其涉及土地流转过程中,地方政府、村集体组织、旅游开发商、农民等多个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各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土地流转相关问题进行梳理,有助于归纳总结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使之进一步规范化,对于结合我国土地流转政策并促进乡村旅游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专项旅游,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呈现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我国在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发展中呈现了中国特色,文章从国际和国内视角对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是农业资源大省,如何利用丰富的农业基础进行有效的乡村旅游开发将是解决区域三农问题的又一蹊径。湖北钟祥市彭敦生态旅游区是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的试点之一,在农业产业化和土地流转制度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还存在旅游产品价值链不完善、形式单一等症结,也是湖北省开发乡村旅游中存在的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据此,本文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提出几点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少地方政府将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乡村旅游活动快速在各地发展起来。本文以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乡村旅游发展情况为例,对影响乡村旅游开发的政策、土地、开发模式及人才主要因素进行探讨,对政府指导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和全国的重要工作。面对城乡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土地流转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对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的“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业发展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实施的重要举措。但在具体实践中,土地流转仍然存在着土地流转后非粮化、非农化现象严重、土地流转后社会保障功能缺失和土地流转过程中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尝试从土地流转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地位角度入手,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希望在未来能够对土地流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潍坊市寒亭区为例,探索研究城市郊区地带乡村旅游的发展和空间重构,研究发现:(1)寒亭区乡村旅游发展本质上可看作一个行动者网络空间,它由各区镇政府部门、乡村旅游经营者、城乡游客等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构成行动者网络,经过关键行动者主导推动和网络转译,引发的乡村社会物质空间转型和重构效应。(2)寒亭区乡村旅游行动者网络的行动者通过转译重构了乡村物质社会空间,在城镇化、工业化演进过程中构建出新的发展空间——城郊乡村旅游集群,使乡村经营者与城市居民以休闲游憩为连接和触媒,诱发功能结构、物质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及权力结构转变等重构效应,避免了乡村凋敝和空心化的进一步加剧。(3)寒亭区乡村旅游行动者网络解决发展问题与阻碍的关键举措有增强农民产业化经营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乡村旅游龙头企业,探索土地流转机制等重大行动。(4)从寒亭区乡村旅游行动者网络出现的异议来看,城镇化、工业化对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巨大,进一步开发寒亭区乡村旅游要充分尊重城郊乡村旅游发展规律和特点,加快乡村旅游高级化的进程,逐步把成熟的寒亭区乡村旅游功能区变成城市休闲区,变乡村旅游地为城市旅游地。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居住集中的途径与驱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居住的传统形式——村落体系正在受到冲击,同质同构性弱化。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是农村现代化、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以及村庄整理与改造等是我国农村建设过程中实现农民居住集中的主要途径。从农民集中居住的驱动机制上看,我国各地乡村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土地开发驱动型、乡村旅游发展型、市场开发带动型、现代农业园区型、移民建镇建村型、城镇发展带动型等动力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石家庄环城水系区内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的若干影响因素,包括城市经济发展、乡村旅游项目现状、项目用地、旅游产业链以及经营模式等,结合石家庄城市经济发展趋势、乡村旅游资源特征和实施开发的土地、产业和经营条件,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魏薇  王金叶 《乡镇经济》2009,25(7):80-83
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四川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发展在投融资机制创新、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构建、土地流转、农业产业稳定、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推进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明显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战略实践。文章基于新农村建设,研究五朵金花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对于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相关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旅游是建立在乡村风情资源的基础上,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将农村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开发,实现乡村风土人情与旅游经济协调统一的旅游模式,对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地区综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旅游行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落后,面临着环境保护、兼顾乡村风土人情与农业经济发展协调的问题。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农业旅游发展的经验,加强政府规划管理,提高项目科技水平,保持农业旅游的乡村特色等,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旅游转型升级及其运行模式优化。  相似文献   

11.
广西东湖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军 《特区经济》2012,(4):137-140
乡村旅游综合体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创新模式。目前,乡村旅游综合体在我国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相关研究成果较少。本文在对乡村旅游综合体理论诠释的基础上,以广西东湖乡村旅游综合体为研究对象,以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剖析了广西东湖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建设的条件,并对其开发战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最后,提出了广西东湖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的三大核心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乡村旅游在市场需求与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梳理土地利用研究现状有利于乡村旅游新业态的蓬勃健康发展。利用文献回顾法和归纳法从旅游用地分类体系的探索、土地整治与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用地管理机制、农村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分析已有文献的研究现状。随着乡村旅游发展迈向新阶段,未来的研究不仅要从现有土地制度框架中深入探讨乡村旅游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机制,还要从土地供应根源上分析旅游用地分类的政策可行性以及乡村旅游新型供地方式的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3.
徐清 《乡镇经济》2008,24(4):64-67
乡村度假旅游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发展势头却比较迅猛,逐渐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宠儿。目前国内关于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还比较缺乏。文章在对发展乡村度假旅游意义探讨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目前国内外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发展动向,探讨了这类产品的市场需求及特征。最后在分析乡村度假旅游产品要素的基础上,对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开发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旅游业已经由名山大川转变为乡村旅游开发。因为乡村可利用资源很广,除自然风光,还可以借助其他田地生产资料来塑造主题,同时,行业竞争也不如以往名山大川激烈。但是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仍存在旧居空心化、古村保护与开发相矛盾等问题。"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婺源文化公司")董事长吴向阳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旅游开发最主要的是要对村落拥有控制权,也就是产权,所以产权置换的模式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乡村旅游开发中政府主导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娟 《特区经济》2009,240(1):173-175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持续关注,人们对乡村旅游的认识逐渐上升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事实表明,一直以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自发发展模式,引致了大量的矛盾和误区。新时期,要全面实现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功能,必须要加强政府主导,以规范开发主体和开发行为。本文尝试以乡村旅游开发的内涵特征为依据,探讨在新时期的乡村旅游开发中政府主导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流转现象日益普遍,流转模式不断创新。从农村经济长远发展形势来看,土地流转已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若不正视并解决,必将成为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文章以农业大省——山东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土地流转出现的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规模小、时间短,流转机制不健全和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进行分析,借鉴日本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山东省农村土地流转优化建议,包括: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加快土地流转交易平台搭建,积极培育规范化土地流转市场;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土地流转相关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案例研究法,深度剖析国内外8个乡村旅游发展成功的社区,聚焦其创意经济开发的整体脉络与流程,探讨其基础条件、促进因素、创意模式和创意产出。研究发现,在乡村旅游创意开发的过程中,乡村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是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资源、市场、政策和生态等基础条件能够影响创意开发的方向和高度;有力的领导与合作、绿色发展理念和有效的营销策略是创意经济形成的驱动因素。基础条件和促进因素的互动催生了两大乡村旅游的创意模式:构建特色创意集群和塑造地方品牌形象。乡村性的创意开发能带来积极产出,惠及农民、农业和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成熟的创意模式与持续的创意产出能够反哺创意开发的基础条件与促进因素,使乡村旅游的创意开发达到内在平衡。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发展迅速,尤其是各大中城市近郊的乡村旅游增长速度更快.乡村旅游的开发对丰富城市居民闲暇生活,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文章对迁西县的新集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在考虑本地资源特色情况下,分析了适合新集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并提出了该村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9.
土地信托是土地流转中的一项制度创新,是深化农村土地经营机制的必然需求,也是促进土地使用权规范有序流转的必由之路。文章针对如何实现农村土地信托流转的实现路径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了我国现已完成的农村土地信托流转路径的主要实现模式,并对这三种主要实现模式的优劣势进行分析与比较,由此设计了更加完善的农村土地信托流转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主要载体,对于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乡村民宿发展较早且各具特色,在法规制度、经营管理、活动策划、品牌营销等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方法。本文以德国、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乡村民宿为例,介绍其发展历程及举措,并针对我国大陆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粗放式开发、农民参与度不足以及运营管理困难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以生态保护为基底,树立永续的发展观念;以乡村文化为核心,打造主题情节式体验;以品质服务为保障,树立良好的乡村旅游品牌;以乡民自治为主体,构建多方协作的运营模式"的乡村旅游措施,以期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