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定量测算我国省域、城市群、城市等不同空间尺度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上,1978—2012年我国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下降态势,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于第三产业。其中,第三产业对东部省份经济总量变化的影响最大,中西部省份以第二产业变动为主,西部省份对第一产业的依赖度更高。22000—2012年,无论是城市群尺度还是城市尺度,产业结构动态变化对经济增长呈现相似的空间差异,总体上经济总量变化主要是由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引起的,且第二产业稍高于第三产业。在地区差异上,第一产业引起的GDP总量变化,中部大于东、西部,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区域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外商直接投资与三次产业增长——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莉  倪子靖 《技术经济》2008,27(5):97-102
本文关注三次产业增长与我国FDI变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FDI主要流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缺乏FDI;在FDI存在的经济环境中,金融开放度的提高对第一产业的增长产生负面作用;人力资本水平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在三次产业问不同;实际有效汇率的提高通过抑制FDI的流入从而对三次产业经济增长产生负面效应。因此,适当增加第三产业FDI流入量,采取特殊政策扶持开放环境中的第一产业,控制实际有效汇率,是利用FDI拉动三次产业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对就业增长贡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春宇 《技术经济》2009,28(3):75-80
分析了1978—2007年黑龙江省三次产业的就业状况,分别计算了黑龙江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产值弹性;运用VAR模型研究了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对黑龙江省就业的动态影响。就业产值弹性计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第一、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其就业具有推动作用。VAR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发展是黑龙江省就业增长的格兰杰原因;黑龙江省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及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正向调整对就业增长产生正向影响,且影响期较长。  相似文献   

4.
以河南省数据为分析对象,分析了消费和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程度。分析发现,消费和投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三大产业中,投资是第二产业主要驱动因素,而消费是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主要驱动因素。由于第二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消费和投资对拉动第二产业增长都比拉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增长得快。此外,进一步分析了消费和投资对各次产业中各行业影响程度,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三次产业与中国就业:增长趋势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蒲艳萍  蒲勇健 《生产力研究》2005,3(6):184-186,2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动之间呈现出什么样的演变关系是众多学者所关心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就业弹性、产业偏离度、不同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得出如下结论:(1)1990年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就业已达到饱和并开始排斥劳动力,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2)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非一致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就业结构滞后产业结构的发展;(3)我国的产业结构存在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产业结构偏差;就业结构变动中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缓慢,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6.
以云南省为例,综合运用生态足迹、VAR模型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等模型与方法,在研究云南省三次产业产值与生态足迹变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三次产业产值变动对生态足迹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近20年来云南省三次产业产值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下,云南省总量生态足迹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其中,耕地、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生态足迹对总量生态足迹的贡献较大,但增长速度相对缓慢;相反,林地、水域和建筑用地生态足迹对总量生态足迹的贡献较小,但呈现较快增长趋势,三次产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对生态足迹及其要素变动的影响显著.②短期内三次产业发展对生态足迹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且三次产业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均为正向相关性,但长期来看,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降低区域生态足迹.因此,为推进云南省区域低耗、低碳经济科学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应大力发展高原现代特色农业和集约农业,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外向型工业园区群,加速推进以旅游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向国家申请给予生态补偿和产业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计量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模型、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拉力度等指标,对内蒙古1985年~2009年的数据进行的了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第二产业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第三产业,影响最小的是第一产业。文章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东阳 《时代经贸》2013,(10):186-186,188
本文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对云南省1978—2010年三大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这种均衡关系具有反向修正机制;其第一、二产业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长期正向效应,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则一直比较稳定,而经济增长对第一、三产业有着显著的长期正向效应,对第二产业则体现为显著的短期正向效应。因此,云南省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互馈关系,这种互馈关系具有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对云南省1978-2010年三大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这种均衡关系具有反向修正机制;其第一、二产业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长期正向效应,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则一直比较稳定,而经济增长对第一、三产业有着显著的长期正向效应,对第二产业则体现为显著的短期正向效应.因此,云南省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互馈关系,这种互馈关系具有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厘清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具体贡献和因果关系,本文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衡量指标进行了重新选取,并依据中国1978-2010年数据,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演进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显著的均衡关系,第三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具体贡献更大,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第二产业的发展带动的,第二产业和经济增长之间已形成良性互动的因果关系,这种良性互动关系在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德阳市1983—2012年的GDP和三大产业产值的数据,对德阳市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变量存在长期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增长影响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蒲艳萍 《现代财经》2005,25(2):64-6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动之间呈现出什么样的演变关系是众多学者所关心的。通过对不同指标的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199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就业已迭到饱和并开始排斥劳动力,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2)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不相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3)我国的产业结构存在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产业结构偏差;就业结构变动中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缓慢,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3.
选取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三大税种作为分析对象,考察税收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相互影响。分析结论显示:(1)增值税与第二产业的互动有利于第二产业地位的不断提升;增值税本身对第三产业的兴旺没有显著影响,而第三产业的不断壮大却有可能降低增值税的增长速度。(2)营业税主要通过正向作用于第三产业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营业税还可通过第三产业间接作用于第二产业,表现为对第二产业具有非常微弱的制约作用。(3)消费税既可促进第一产业的发展,更可通过与第二产业的互动作用而促进第二产业的大力发展;目前消费税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未明确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4.
湖南地处我国中部,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如何有效地促进就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利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对湖南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在1978年-2007年,每年有大量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通过引入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分析得出,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资源的能力有限,第三产业是解决就业压力的主力军;最后通过就业弹性分析了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对就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6,(8)
浙江省经济的发展对该省劳动力市场影响明显,就业数量基本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但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却滞后于经济发展的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仍有富余劳动力,第二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第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数量相对偏少。因此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稳住第二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浙江省实现经济发展与就业均衡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省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实证研究了区域政策和人口结构对广东省三次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是推动三次产业增长的重要力量,而区域政策的变动与第一产业的经济增长呈负向关系,对第二、三产业则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区域政策对各次产业的增长效应,当人口结构发生改变时,区域政策对第三产业的增长效应不再显著.针对区域政策变动和人口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演变产生的影响,文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海舰  袁珊  王雷 《技术经济》2021,40(6):121-131
采用重心模型与空间耦合模型,分析1998—2018年中国物流重心、经济和三次产业重心的时空演变,揭示其耦合规律与特征.结果表明:①物流重心总体向西南方移动,且易受外界影响变化幅度较大,变动中既存在稳定性又存在特殊时间上移动的差异性;②经济重心的轨迹呈现出先向东北,后波动式向西最后向西南移动,可见东西方向上经济的差距在缩小,南北差距慢慢扩大;③第一产业重心先向西北后折向西南移动,第二和第三产业重心移动轨迹相似,均表现出向西和向南方向移动;④空间重叠性上,与物流重心耦合性最高的产业先是第三产业,后变为第一产业,表明第一产业发展与物流的空间关联度在不断增强;空间变动一致性上,与物流重心变动一致性较强的是第二产业,说明物流与第二产业发展关系密切;物流与第三产业重心同向变动系数值较大,说明第三产业发达地区对物流吸引力较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认为中长期内我国经济增长仍是工业占有主导地位,城市化进程仍需要一段时期。但在我国经济增长短期却发生了增长动力的变化,第三产业已经超越第二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格兰杰因果检验也同时表明,第三产业将逐渐替代第二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性力量。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经济增长的产业构成角度,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率的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的三大产业构成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虽然三大产业的增长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它们对能源消费增长率的影响却不相同。具体而言,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率并没有显著影响,第二产业的增长导致了能源消费增长率的上升。能源消费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的六大产业部门构成之间关系的分析显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增长是推动我国能源消费增长率上升的主要力量。对上述实证研究结果产生的原因,本文从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各产业产出增长和产业结构演变对能源消费增长的影响给予了解释。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0.
广州的发展,没有先进的第一、第二产业去支承,作基础,是不可想象的。——第二产业在近、中期是广州国民经济的主体,但第三产业已有逐渐成为主体的趋势。在下世纪初完成第二产业为主体向第三产业为主体的转变。——广州经济、社会发辰的先导是一个由各大产业中的一些分支行业构成的群体。——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从三大产业这个层次看,应该是第三产业;从具体行业这个层次看,应该是充当先导的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