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城乡界限趋于模糊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亚洲许多国家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大城市周边城乡融合区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人口的就地城镇化即是这一特点的一个突出表现。以就地城镇化发达的闽东南地区的福州市为例,从实体地域和未来人口规模两方面探讨其城乡融合区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在制定大城市的发展规划时,要密切关注其周边城乡融合区内农村人口就地转变为城镇人口、城市核心区人口向城乡融合区转移的状况,并在制定城市规划时把城乡融合区的发展趋势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3.
卫飞 《当代经济》2021,(3):92-95
农民就地城镇化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方式,本文旨在对河南省农民就地城镇化的二元载体作进一步探讨.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提炼文献资料中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通过《中国统计年鉴》和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相关资料的分析比较,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基础上得出:河南省有利的政策为就地城镇化提供了制度契机,就地城镇化发展必...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亮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河南省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中涌现出郑州都市区规划建设、中心城市新区建设、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网络化发展、县城的快速扩张、特色镇的崛起、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突破等亮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涌现出移民搬迁型、产业集聚区建设集中型等六种模式.研究认为: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亟待土地政策法律突破和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牢牢把握为农民创造利益的大方向,还要在先行先试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如何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摆在偏远山区基层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以河南省西峡县双龙镇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并总结该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做法:(1)搞好土地清理,腾出建设土地指标;(2)利用招商引资,确保建设资金保障;(3)产业配套先行,解决群众后顾之忧;(4)整合项目资金,降低社区房屋价格。这为正在开展此项工作的类似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回流潮的兴起改变了我国人口长期以来单一的从内陆向沿海的流迁模式,为回流地区实现就地城镇化带来了新动力。利用永城市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回流农民工居住区位的分布、演变、未来居住意愿,通过构建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探索其居住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永城市主城区是回流农民工除农村以外的主要居住区位选择,居住区位转变主要是趋向于主城区而不是乡镇中心;大量回流农民工存在城镇购房的倾向,在未来有持续向城镇转移的趋势;城乡结合区蕴藏着就地城镇化的潜力。居住区位的选择受到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最后,就地方政府如何引导回流农民工以共同促进就地城镇化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以新型城镇化为主题的改革之音逐渐高亢。新型城镇化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已经从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上升为社会问题。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过程注重的是城乡一体化,其要求是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同时要有产业作为支撑,这就离不开金融业强有力的支持。因此,通过阐述金融支持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难以获得资金支持的困境,分析其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经济师》2016,(2)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就农村土地而言,提出了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和实施成本导向型、收益导向型、功能导向型等三种主要土地经营模式。最大限度地推动土地资源以一定数量转化为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增值效率的发挥,在这里分别形成有独特的背景、特点和影响。文章通过对这三种城市土地经营类型的比较分析,得出功能导向型是城市土地经营发展的必然方向,进而分析实现功能导向型土地经营应满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导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特征和结构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农村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呈现“既过剩,又不足”、短缺与剩余并存的格局。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作为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有利于缓解“刘易斯转折”到来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劳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12.
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是中国及各省市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不同省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不尽相同,中国的一些区域核心城市则提出了建设全球城市的战略目标.本文以中国大型城市为例,在城市经济发展框架中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全球化之间的互动耦合发展关系,提出了“新型世界城镇”概念,认为全球化城市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全球城市目标导向的大城市新型世界城镇建设需要全球视野与国际水准.并探讨了当前中国大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的佳木斯市为例,系统梳理、分析、总结其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方面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5,(11)
农民政治心理现代化是新型城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农民现代化进程关系着城镇化进程的质量。文章从农村基层民主中窥视当下农民政治心理类型,分析农民由传统心理向现代心理过渡的现代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区发展的好坏。本文以沙河市为例,主要从农业服务方面、教育方面、环境方面、基础设施方面、社会保障方面进行了调查总结,并对结果进行了相应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出河北省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最后,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河北省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6.
17.
当前我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社区养老服务存在巨大社会需求与缓慢发展之间尖锐的矛盾,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程逐步加深,有些问题诸如新市民的养老问题亟待解决,如何解决好老年人养老问题关乎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最终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社会的进步.本文以武汉市江夏区长咀社区为例,以科学的视角,分析该社区老人们的生活现状和养老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政府支持、制度建立、按需养老等三个方面有针对性提出完善的对策,进而得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以来,陕西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从质与量两个方面来分析,陕西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质量不高,新型化指标还比较低.针对这些问题,陕西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就需要加快市场化进程.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工业经济竞争能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开发人力资本,充分发挥陕西人力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突出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优化区域内产业空间布局是重要任务之一。文章通过对目前平凉市产业空间布局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可知该市各县(区)之间产业结构趋同严重、部分主导产业在市域空间分散度较高、传统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因此,必须按照产业差异化发展原则,在市域内加强特色产业区建设;构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打通与邻近重点城市的连接通道,并将市域内各个经济增长点连接起来;注重环境资源的保护,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是城镇化进程中两个重要的方面,二者的协调发展关系我国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实现。文章构建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甘肃省12个地级市为例,评价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度,并建立面板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2004—2014年间甘肃省1 2个地级市中,兰州市属于良好协调发展类型,其他城市都属于非协调发展类型,而且所有城市都表现为人口城镇化滞后型;城市规模、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外资利用规模、产权结构和金融结构6个变量对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度存在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