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红玲 《中国审计》2003,(13):36-37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之一。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我们既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并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所谓“依法治国”,或“法治”,就是依据法律治理国家,即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  相似文献   

2.
天下     
■聚焦 岁末年初的法制声音 200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题为《宪法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法律保障》的讲话,重申了十六大报告将“政治文明”从“精神文明”中剥离出来的概念,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根本任务。 随后,相关报道陆续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3.
史宁安 《中国审计》2004,(13):56-5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级党委、人大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授权任务也越来越重。我厅党组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新挑战,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纲要》和《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按照十六大的要求,提出并认真实施了在全省审计系统围绕搞好“三个服务”、努力提高“四个水平”、切…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将对规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母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任何法律都由宪法产生,不得与宪法相冲突。《物权法》作为宪法的"子法",其立法目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以及有关物权的具体规定等,都来源于宪法,体现了宪法精神。  相似文献   

5.
<正> 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毅然提出了修改宪法的壮举。经过修改,我国宪法将日臻完善,它必将指引全国人民昂首阔步地迈向新世纪。在此,有必要对这次修宪的深层动因及其重大意义进行阐述。一、九届全国人大修宪的深层动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宪法规范的冲击。一国的宪法规范必须有适合其自身生存的经济  相似文献   

6.
宪法作为一国最高法典,在保障公民财产权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宪法中关于公民财产权的保障内容在不断进行着修善,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滞后和不完善。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公民财产权宪法保障体系的建议与构想。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将对规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母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任何法律都由宪法产生,不得与宪法相冲突。《物权法》作为宪法的“子法”,其立法目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以及有关物权的具体规定等,都来源于宪法,体现了宪法精神。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国务 院批转的“四五” 普法规划,把12 月4日即我国现 行宪法的实施日 确定为全国法制 宣传日。这是我国 法制宣传教育的 一件大事,也是实 施依法治国方略 进程中的一件大 事,具有深远的历 史意义和现实意 义。它昭示着宪法 在我国的法制建设和社会政治生活中享有最高法律权威,表明了法制宣传教育要始终根据宪法、围绕宪法、宣传宪法、实施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则;规定了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规定了我国实行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定了党对国家的领导。…  相似文献   

9.
刚刚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一项举世瞩目的重要立法--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此次宪法修改涉及条文共有14条,涉及诸多重要问题,其中包括:把"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以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还有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问题.这些重要内容的规定,是我国政府对保护私有财产和维护人权的政治宣示,是我国政治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象征,更是走向国际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行政处罚中"事数认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限制国家行政处罚权最重要的原则,起源于美国<宪法修正案>第5条的"双重处罚禁止",后来被德国<基本法>(第103条第3款)和日本<宪法>(第39条)所继受.这些国家适用此原则均是先在刑法领域,后来逐渐发展到行政法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第24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这表明我国行政法律体系已经正式确立了"一事不再罚"原则,为行政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为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的功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功用是法律监督,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彰显司法公平正义;广义上的功用是社会服务,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由此可见,检察机关狭义功用是一个点,而广义功用则是个面,从点和面的关系上看,点的并联和支撑,搭建面的平台,而面的平台效用又体现了点存在的必然性和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蒋龑 《中国新时代》2013,(6):100-101
习近平同志说:"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中国的宪政建设跟中国的经济建设一样,也一定要借鉴世界先进任东来教授主著的《美国宪政历程》(初版于2004年)全景式分析了美国宪政,和王希先生的《原则与妥协》,张千帆先生的《西方宪政体系》(上册)等,共同形塑了一代中国法律人对美国宪政的想象,不啻为是对一代法律人的启蒙。进入2013年,中国学术界接连痛失邓正来、任东来等道德文章皆为楷模的学者。读《美国宪政历程》也算是一种对任东来先生等的致敬和纪念吧。论及美国宪政,如果说在中国法律人的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词是"三权分立",那么第二个词汇毋庸置疑就是  相似文献   

13.
从机会平等理论出发,对部署高校分省定额录取政策出现的"本地化"现象进行公平性审视.并认定"本地化"现象违背了宪法平等原则.并对于出现"本地化"现象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热尔瓦先生毕业于法国高等纺织工业学院,曾获巴黎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和巴黎高等政治学院宪法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他作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的外国专家访问北京,从此与中国结下了难解之缘.他凭着对欧洲的深切了解和与中国企业界多年接触的经验,总结出几条可供中国企业进军欧洲市场的"锦囊妙计".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2月4日,纪念我国现行宪法颁布施行30周年大会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强调:要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同日,中国邮政发行《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纪念邮票1枚,志号为2012-31。  相似文献   

16.
美国是英国移民国家,由于其与欧洲文化上的渊源以及南北移民成份的不同,他们在宗教、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虽有差异,但在共同的环境下,导致彼此间在政治、法律上的默契,珠途同归,走上了富有特色的宪法主治的道路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迎接我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维护宪法权威,宣传宪法精神,2014年12月4日,省人社厅举办了全省人社系统学习宪法讲座,邀请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宪法与行政法专业博士生导师、宪政研究院院长王德志讲授宪法基本知识及依宪治国的基本要求。省人社副厅长夏鲁青主持讲座。王德志从宪法的产生、宪法的内容和价值、宪法的保障力量、宪法的地位和效力四个方面全面阐释了  相似文献   

18.
邓云 《东方企业文化》2013,(13):148+142
宪政是民主法治国家的标志,宪政国家不仅仅要有一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规制公权力行使的宪法,更要制定完善的宪法在实践中能有效运行。而宪法是规定国家基本问题的根本法,具体实施规范还需要部门法调整,公民的自由主要由刑法规范,刑事法治的健全是宪政国家建设的主要举措,纵观近年来我国刑事法治建设实践,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刑法修正案(八)的颁布,无不体现宪政保障人权、慎用死刑及程序完善的思想,同时也是是顺应国际法治发展趋势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1954年宪法出台时,我还在中国人民大学念书.那一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京政法学院(现中国政法大学)教宪法,直至退休.我喜欢的是刑法,但那时没有双向选择,都是服从分配.结果从那时起到现在,我一直跟宪法打交道,与宪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五四宪法是部好宪法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颁布了四部宪法.第一部五四宪法,从上到下都认为是一部好宪法,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从国情出发,没有抄袭任何国家的宪法,外国宪法仅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权越来越受到全球各国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环境权纳入国法律乃至宪法中予以保障。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其文本中对环境权予以明确的规定,将对环境权保护法律体系的构筑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从构筑环境权保护法律体系的视角来探究我国环境权入宪的必要性,进而对环境权的宪法保障现实价值予以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