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态旅游因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倡导负责任的旅行,极大地推动了旅游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者在心理行为特征上具有明显特征.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生态旅游者在旅游心理上存在一定误区,这些心理误区对一些伪生态旅游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提出生态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负责任的旅游活动,要求旅游者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习惯,这些素质和习惯要不断培养和形成,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浙江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古田山保护区或保护区)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境内,总面积8107.1公顷。1975年3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国家“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生态旅游的开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古田山保护区自然环境优越,森林资源富集,为开展生态旅游、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  相似文献   

3.
刘爽 《农业经济》2016,(4):36-38
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是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相符合的,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方向和有效手段。发展农村生态旅游是人们正确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结果,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体现。生态意识应贯穿农村旅游的始终,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下,推进农村生态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广东江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江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红树林及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文章对自然保护区的典型性、生物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及生态公益性、生态旅游性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并从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开展对红树林湿地资源研究、加强退化红树林湿地的生态恢复、开展湿地旅游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柳州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森林生态旅游主要细分市场——城市居民在森林生态旅游意向及行为倾向方面展开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城市居民逐步脱离大众旅游者范畴,具备一般或严格生态旅游者的某些特质并逐渐发展为严格的生态旅游者。相关交叉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特征城市居民在生态旅游相关意向及行为倾向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是缓解保护区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矛盾的重要发展项目之一,不仅要提高农户的经济水平,还必须激发农户的生态保护积极性。本文借助马克斯·韦伯的二重理性假说探讨了参与生态旅游经营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激励作用与生成机制。进一步地,基于1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农户调研数据,使用熵值法测算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综合值,并通过PSM方法检验了参与生态旅游经营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激励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旅游对保护区及其周边农户的生态保护行为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主要表现在停止自然资源开采与利用和与保护目的直接相关的保护行为。但当前保护区内生态旅游的收益水平较低,生态旅游仅对保护区外农户的生态保护行为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提高农户在生态旅游经营中的参与率、增强农户生态旅游经营的盈利能力、引导农户树立正确的生态旅游认知以及加强生态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福建省柘荣县林业资源优势,结合生态林业建设的实际情况,针对生态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生物多样性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发展经济林、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宣传生态林保护意识、加强政府的投入与管理等生态林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与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自然保护区因具有资源品位高,旅游产品清新独特、客源充足和基础设施易于布置等优势和便利条件,成为生态旅游的最佳选择。然而,自然保护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众多的非生态化现象。运用景观生态学及旅游生态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通过采用景观生态功能分区和生态规划、景观结构生态设计和生态安全格局设计以及生态管理等生态化手段,能够促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发展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业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观光自然景观为主要对象的高层次的旅游,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森林生态旅游将越来越感兴趣。笔者通过对福建省的自然保护区具有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分析。指出了福建省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提出福建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优势,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森林生态美学及其对森林生态旅游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森林风景美学局限性及综合有关森林生态美学的研究和论述,提出森林生态美学理论的内涵特征,认为森林生态美在起源、审美对象、表现形式、关注尺度、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与风景美学都存在差异。根据生态系统范围大小的不同,将森林生态美划分为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生态美和人—森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美2大层次,并指出森林生态美学理论在森林景观经营、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森林旅游者引导等方面对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