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顾客需求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商品功能,而是进一步扩展为对购买或消费背后的身心愉悦、社会认同及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价值的追求。对各银行来说,如何有效利用客户体验为产品研发提供指引,从而避开创新同质化陷阱,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的服务是指金融机构向金融活动参与与顾客提供的共同收益、获取满足的活动。商业银行服务的主要特征为:第一是无形性。金融服务的产品在自然形态上一般是无形的,并不具有物理特征,比如银行的信用,其营销并不是体现对购买的感官上起作用,而是体现在存贷款上。  相似文献   

3.
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满足客户的某种或某些需求的过程,亦称之为创造顾客价值的过程。把这些顾客价值(需求)提炼出来,有助于银行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4.
银行如何做内部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外部顾客服务,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银行首先要做好对“内部顾客”——即银行内部员工的服务,因为银行为外部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是由内部员工完成的,为了更好地支持员工完成外部服务,银行要为员工提供完善良好的内部服务,包括合理的薪金、奖金福利、舒适的工作环境以及同事之间的相互关系、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程度等。  相似文献   

5.
营销的实质是说服,说服言语行为从本质上讲却又是非礼貌的.为了达到说服顾客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的营销目的,同时又能够使营销过程中的言语行为礼貌得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满足顾客心理需求的前提下,注意营销过程中礼貌言语行为的使用,讲究礼貌策略的运用,以期达到购销双方“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6.
所谓内部营销,是指组织(银行)成功地雇佣、训练并尽可能激励员工,很好地为“顾客”(员工)服务的工作。对银行而言,员工也是其面对的一个市场。因此,就有如何为这一人才市场中这些特殊顾客提供满意的价值的问题。引入内部营销观念,要求人力资源部门遵循“细分市场,满足客户需求”的市场营销原则,承担起人力资源管理产品与服务的营销职能。“细分市场”指人力资源部门将自己的业务对象进行区分,并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的产品与服务。对人力资源部门而言,CEO、直线经理以及普通员工都是其人力资源营销的目标对象。“满足客户需求”就是要求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分析银行中不同层次成员的需求,使之接受这些产品与服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引入顾客感知价值衡量消费者对网上银行的感知,将其分为功能价值、情感价值、社会价值、自我效能价值和感知利失五个维度,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考察它们对银行顾客资产(价值资产、品牌资产和关系资产)的影响。通过对360位网上银行用户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发现,顾客对网上银行的情感价值、社会价值、自我效能价值这三个维度的感知与银行的品牌资产和关系资产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利失对二者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资产是银行顾客资产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商业银行应该通过提高顾客对网上银行的感知程度,来提升银行的顾客资产。  相似文献   

8.
景曦 《中国外资》2010,(24):122-123
酒店作为既提供有形产品又提供形形产品的企业,在竞争中更应以顾客利益不中心,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进而提升酒店的利润。随着酒店“金钥匙”服务的产生,酒店在顾客的认识上已有了重大突破,顾客作为酒店最直接最重要的消费者,已成为了酒店“追捧”的对象。探究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正确对待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之间的关系是酒店获取长期利润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的不断强大,产品的极大丰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顾客选择的余地也大大扩展。为了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企业必须转变观念来适应顾客的需求,一对一企业的运作模式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一对一企业以新型的顾客为导向的理念来代替传统的以产品为导向的理念,以顾客为主体通过与顾客进行交流得到顾客的反馈进行营销。同时对顾客的价值进行评估,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用尽可能多的资源和个性化的服务来抓住那些对企业最有价值和最长远的顾客来达到企业盈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张曦 《时代金融》2014,(6X):121-12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的不断强大,产品的极大丰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顾客选择的余地也大大扩展。为了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企业必须转变观念来适应顾客的需求,一对一企业的运作模式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一对一企业以新型的顾客为导向的理念来代替传统的以产品为导向的理念,以顾客为主体通过与顾客进行交流得到顾客的反馈进行营销。同时对顾客的价值进行评估,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用尽可能多的资源和个性化的服务来抓住那些对企业最有价值和最长远的顾客来达到企业盈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因特网的出现 ,引起了市场营销的革命。以互联网为营销平台 ,传递营销信息和沟通厂商及消费者需求的网络营销正使传统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发生巨大的变化。不仅企业的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渠道和促销方式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而且企业的成本、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及沟通方式等也将发生重大变化。也就是说 ,一切影响顾客让渡价值的因素在网络营销中都将会发生变化。网络营销能否获得成功取决于企业能否有效地利用这些变化来提高顾客让渡价值。  相似文献   

12.
酒店作为既提供有形产品又提供无形产品的企业,在竞争中更应以顾客利益为中心,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进而提升酒店的利润.随着酒店"金钥匙"服务的产生,酒店在顾客的认识上已有了重大突破,顾客作为酒店最直接最重要的消费者,已成为了酒店"追捧"的对象.探究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正确对待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之间的关系是酒店获取长期利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陆冬芸 《新金融》2003,(7):26-27
一、银行内部营销的重要性 进行内部营销的最终目的是使外部的顾客对我们感到满意,并且不断地购买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一个产品、服务以及特定的对外营销行动在推向外部市场之前必须先在内部员工中间开展营销,让每位员工最先了解、接受并熟悉.因此,每个银行拥有的一个由员工构成的内部市场,它首先应该被受到重视,否则该银行在外部市场的成功运作将会受到制约.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既然一个产品和服务不能向内部的目标顾客推销,当然我们也不必期望可向外部顾客成功地推销了.  相似文献   

14.
张莹  陈绮 《中国外资》2009,(16):168-168
传统式营销核心主要放在对物(产品和服务)和事(推销的过程手段方式)的研究上,对顾客需求缺乏人文关怀,因而对如何建立企业与顾客的长期稳定关系缺乏应有的意识和和反应,在发达国家企业追求营销理念创新和发展的时候,我国企业也追切需要改变传统的营销方式,实现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本文主要价绍中国式营销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关于商业银行联动营销产品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银行产品服务与顾客需求的统一性上来。如何做好银行产品服务营销,有效抢占市场,逐渐成为各商业银行考虑的重要因素。为此,笔者就联动营销产品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作一些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营销的定义是:创造、沟通与传送价值给顾客及经营顾客关系以便让组织和其利益关系人受益的一种组织功能与程序。菲利普·科特勒则认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产品和价值,并同别人进行交换,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格隆罗斯对营销的定义是:在一种利益之上,通过相互交换和承诺,建立、维持、巩固与消费者及其他参与者的关系,实现各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承晖 《现代金融》2006,(5):34-35
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要与银行打交道。银行该如何向顾客提供更加细致便利的服务,能否真正想顾客之所想、根据顾客的需求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 什么是好的服务,笔者以为,优质金融服务应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向客户展示良好的形象顾客通常都会把银行员工当作能够帮他们解决问题的专家,能够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如果银行员工能够在第一时间开始就对顾客表示出友好和热情的态度,那  相似文献   

18.
张驰 《金融博览》2004,(7):25-25
在有的地方,基金销售极其火爆,不怎么宣传也顾客盈门;而在另外一些地方,说破了天,客户也无意购买。有的地方,银行和券商相当积极;另外一些地方的银行和券商对此却意兴阑珊。这就是基金销售的区域差异,它已成为基金营销面前的一道坎。  相似文献   

19.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处于起步阶段,要与外资银行竞争必先占领市场份额并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忠诚度,本文就我国消费者的情况提出了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模式即文化营销和顾客满意的产品差异化营销.  相似文献   

20.
外资银行的进入以及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改革需求,使得金融行业的竞争日趋加剧,企业发展的主导因素从产品价值转向客户需求,客户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客户关系是指围绕着客户与银行之间交互的生命周期发生、发展的信息归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即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是客户价值管理,它将客户价值分为既成价值、潜在价值和模型价值,通过“一对一”营销原则,满足不同价值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有率,实现客户价值持续贡献,从而全面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