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班组长自我管理 由于自我意识直接作用于个体行为,自我管理则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表现为班组长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调控与规范,使之适应与符合履职要求.  相似文献   

2.
三、班组长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在自我意识、自我管理基础上,班组长从有效履职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建立个人愿景而产生创造性张力,与时俱进地改善心智模式、行为模式,培育创新能力,在学习与实践中自我完善、自我进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三、班组长自我超越自我超越是在自我意识、自我管理基础上,班组长从有效履职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建立个人愿景而产生创造性张力,与时俱进地改善心智模式、行为模式,培育创新能力,在学习与实践中自我完善、自我进步的过程。每个班组长都有超越自己的愿望,但是却很少有班组长真正实践自我超  相似文献   

4.
培训班组长的目的是提升或者改善班组长的履职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班组长能领导所属员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随着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与管理柔性化的发展需趋势,企业管理中心在下移,必将会逐步扩大班组管理的内容与边界,故对班组长的履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对班组长培训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应该是提升履职能力,但是我国企业目前针对班组长的管理培训大多只停留在知识层面的传授,而且内容选择普遍具有随意性,所以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宏观上主要是针对我国企业班组管理进行研究的力量相对薄弱,无法统一并准确描述具有班组长性质特点的履职能力及能力结构。也就无从规范培训内容;微观上导致授课老师只能把西方现成的经典管理理论拿过来“贴”在班组长的培训上,不能针对班组长履职特点在课堂上有意识将管理理论内化为履职能力及逻辑关系的阐述与讨论。我们需从培训内容与培训形式两方面,探讨班组长培训提升履职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刊在上期刊登了周和平老师的文章班组长履职能力浅议,受到广大班组长的关注。由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周和平老师主持编写的《现代企业班组建设与管理》,是围绕班组长做些什么事所展开的阐述。从本期开始,我们邀请周和平老师就班组长履职能力开发与建设所开设的系列讲座,是围绕班组长怎么做事及做好所展开的阐述,其内容具有全面性、系统性、逻辑性与实用性,敬请关注。欢迎及时把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反馈给我们。  相似文献   

7.
二、有效沟通 沟通就是通过交流使信息对称。有效沟通就是信息对称的同时并创造了积极的人际互动关系与行为。班组长的角色性质与特点,决定了有效沟通对于班组长的成功显得特别重要。然而,无效沟通却是班组长在履职行为过程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履职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二、有效沟通 沟通就是通过交流使信息对称.有效沟通就是信息对称的同时并创造了积极的人际互动关系与行为.班组长的角色性质与特点,决定了有效沟通对于班组长的成功显得特别重要.然而,无效沟通却是班组长在履职行为过程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履职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西方管理学大师对“管理”下过很多定义并具有多种阐述。我们所讨论的“管理”是指班组长在履职过程中围绕“人际互动”这一核心概念而展开。管理能力是指班组长在履职过程中能与班组成员良性互动并创造积极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构建班组长培训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夯实企业基础与基础管理、推进企业班组建设的关键人物是班组长,班组长综合素质与履职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基础管理与班组建设的质量水平,而班组长的综合素质与履职能力的提升只有通过培养才能获得,在企业建立一套班组长培训体系也就显得非常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三、有效激励 激励在班组长履职能力结构中同样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沟通作用于员工认知,而激励则作用于员工行为。激励是班组长根据组织目标和员工需求,运用某些方式或手段,让员工产生内驱力,导致努力行为,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需求。有效激励是指班组长以激励理论为基础,以"Y"理论即人愿意工作并承担责任为人性假设,在班组内建构有效激励员工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三、有效激励 激励在班组长履职能力结构中同样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沟通作用于员工认知,而激励则作用于员工行为.激励是班组长根据组织目标和员工需求,运用某些方式或手段,让员工产生内驱力,导致努力行为,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需求.  相似文献   

13.
班组长是企业的一线管理者,凡有企业存在的地方就有企业的一线管理者及群体存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所给予的"职业就是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具有"目的性、社会性、稳定性和群体性"的概念特征,从普遍性意义上理解"班组长"及班组长群体,他们具有以上概念特征并应该作为一个社会性职业在社会中存在.然而,在由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却没有编制类似于企业一线管理者即"班组长"这样的社会性职业——根据我国现行职业资格认证管理体制,当然也就无法建构具有社会性质的"一线管理者(班组长)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由于需要一线管理者,企业存在着对一线管理者(班组长)进行机会识别的需求,也存在着对一线管理者(班组长)培育而减少机会成本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社会形态发展,必然会出现类似于企业一线管理者(班组长)的社会性职业及职业分工,也就是说必然会有一批将企业的"一线管理"活动及特点作为自己终身职业的社会群体出现,从而将出现一个把供需双方都集中在一块而具有社会性质的劳动力市场.在此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都需要一个标志性的社会公信物予以证明一线管理者(班组长)基础性的履职能力符合履职要求,由此,建构具有社会性质的"一线管理者(班组长)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是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必然要求与趋势.基于当前社会现实,不可能一蹴而就建构具有社会性质的"一线管理者(班组长)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本文仅只讨论建构具有企业性质的"班组长履职资格认证体系",以利于企业夯实企业基层与基层管理及班组长的职业生涯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构班组管理与班组长履职能力模型,就是确立班组管理与班组长履职能力的外在边界与内在结构,其目的是达到对班组管理与班组长履职能力的系统性认知与逻辑性把握,克服主观随意性,凸显客观必然性,形成制定班组管理与班组长履职能力标准及标准体系的依据,构筑班组建设及建设发展的基础。建构班组管理与班组长履职能力模型及过程,是在"统觉"已经具有的本质性认知及一定假设性条件下,依据班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班组长对班组管理的重要性,相继为班组长搭建了学习交流、成长成才的平台——班组长协会。班组长协会的成立,有效提升了班组长素质,受到广大班组长的热烈欢迎。然而,班组长协会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规范的运行体系,才能使之健康发展。大港油田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地创建了班组长协会。他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贴近实际针对性强的办法,把班组长协会纳入党政工组织指导下,让这个群众性组织发挥更大作用。他们  相似文献   

16.
选拔班组长是班组建设的重要环节.眼下,一些企业开始兴起班组长公推直选方式.与传统的任命方式相比,公推直选激发了员工的参与意识和民主精神,提升了班务公开和自我管理的水平,体现了以员工满意为标准的班组建设评价体系内涵.神华宁煤集团较早推行了公推直选班组长.如今,宁煤集团全部班组长都实现了由公推直选产生.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认为,神华宁煤集团班组建设的经验很好,要深刻总结全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转机建制,许多班组实行了承包,各项指标自然也就与班组长挂上钩,班组长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他们多数是孺子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然而,他们渴望理解,需多关。C。第一,班组长大都是不脱产的,和工人一样,有工时定额。同时生产懂技术,管理要有方,碰到组员不愿干的活,班组长得带头干,碰到组员不顺心发牢骚,班组长得听着。因此,对班组长要从政治上重视他们,从工作上支持他们,从生活上关心此们,注意培养和选拔他们中间优秀者入党、提干、实行班组长岗位津贴。第二,班组长的自主权有限…  相似文献   

18.
班组是企业基层的一个作业单位,是企业生产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客观存在与生产力物理性实现的地方:班组长是企业基层的一线管理者.直接管理非管理人员(俗称“工人”)。据此,构成班组和班组长质的规定性及特征。本系列讲座以此为“始基”展开班组建设的学习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企业正在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生产组织要求越来越科学,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要求越来越广泛,因而对工段长和班组长的要求,已由过去的“体力型”、“经验型”逐渐向“知识型”和“科学型”转变。这就要求,作为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的班组长,必须掌握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以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在企业里,班组长是“兵头将尾”,但他(她)们是班组的核心人物,是班组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是生产经营的中坚力量。班组长的一言一行影响着班组成员的行为。班组长素质的好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班组的整体水平,甚至影响着企业的整体利益。一个优秀的班组长要把班组的各项任务完成得尽善尽美、使班组充满活力,除了要吃苦耐劳、克己奉公、兢兢业业、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严管厚爱”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