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夏锋  夏宁  杨聪 《山东经济》2012,(5):57-64
以委托代理理论、团队生产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以及资产专用理论为基础,利用2006—2010年深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分析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水平随公司经营绩效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是下降的。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国有股股权比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今后要建立科学的薪酬激励机制,改善薪酬结构,重视长期激励地位,而且要加大董事会、独立董事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因而企业中的中层管理人员也在逐渐增多。在企业的经营发展当中,中层管理人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激发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都有着较大的益处。因此,在企业当中,应当以绩效评估为基础,对中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靖宇  刘红霞 《改革》2020,(2):138-148
以2010—2018年我国央企和非国企上市公司相关样本为研究对象,对央企高管薪酬管制政策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结合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政策背景,研究央企内部激励机制的兼容问题。利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和三重差分模型(DDD)检验的结果表明,相较于不受薪酬管制政策影响的非国企样本而言,薪酬管制政策抑制了央企的研发投入水平;股权激励有助于缓解薪酬管制对央企研发投入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薪酬管制政策对央企研发投入水平的抑制强度在不同功能定位的央企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薪酬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具有很强的激励功能。为了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应采取适当的薪酬分配对策。本文围绕着如何增强薪酬分配的激励功能,来讨论薪酬分配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上市公司由于其行业特殊性,可能会产生大额在职消费,通过对薪酬激励情况分组可以分析在职消费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完善激励体系。通过选取沪深两市2013-2015年房地产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STATA软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不同的激励情况下,在职消费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高管人员薪酬激励与绩效评估现状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诗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1):112-115
2009年初,受到美国政府多次注资救助的美国国际集团(AIG)为其高管发放了高达1.65亿美元的奖金,此举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强烈不满,国内也爆出了国泰君安员工人均收入超过百万的消息,高管薪酬继2007年中国平安马明哲6600万天价年薪后再度成为了争议的焦点。文章基于以上案例,剖析了薪酬风波背后反应出的一系列实质性问题,并以此为鉴提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规范国内企业高管薪酬与完善绩效评估体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甄丽明  杨群华 《南方经济》2014,32(12):82-95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关系,考察了薪酬制度中货币性薪酬比重以及薪酬差距对管理层代理行为的影响,最后还进一步考察了产权性质对薪酬制度的间接作用。研究发现:(1)货币性薪酬比重与企业研发行为呈倒U型关系;(2)薪酬差距为正时,盈利的薪酬差距对管理层的研发投入有拉动效应,但这一拉动效应有临界值。在薪酬差距较小时未能发现。(3)薪酬差距为负时,“问题式研发”动机存在,薪酬差距对研发有促进作用,且在职消费的替代作用明显。(4)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薪酬制度的激励影响相对较小,薪酬差距的促进作用不如非国有企业。这些结论表明应合理设置薪酬体系,从而为理解转轨制度背景下的管理层代理行为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高管薪酬、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检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内外理论界对于高管薪酬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尚未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尤其是在高管薪酬与其自身持股比例、高管薪酬与公司股权集中度上,在实证结果中存在较大分歧。因此,如何把影响高管薪酬激励水平和公司绩效的种种因素合理的纳入模型中就显得尤为关键。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上证180和深证100指数中的成分股作为样本,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检验我国大型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从而在理论上为我国高管薪酬制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9.
浅析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与薪酬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惠英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4):124-125
一个单位的薪酬管理方式对于吸引和留住人才,鼓舞职工士气,提高单位的竞争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从薪酬的激励功能入手,剖析了事业单位现行的薪酬机制存在的缺陷,并通过学校这一范例进一步指出了在事业单位推行薪酬管理创新,发挥薪酬激励效应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2009—2013年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从管理层货币薪酬、持股比例、在职消费三个方面,基于国有与非国有控股上市企业两个角度分别对比分析管理层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分析数据后可以发现,不同的产权基础下,管理层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程度不同,由此为我国上市企业加强管理层激励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有效的管理层激励机制能够鼓励企业管理者努力工作,促使管理者与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是企业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吸引和留住优秀管理型人才的关键。以2008—2017年24家出版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出版企业管理层薪酬契约激励现状,针对管理层薪酬与业绩关联较弱、薪酬激励水平不足及管理层持股比例低等问题,从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薪酬激励力度的确定与股权激励机制的构建等角度,提出改善出版企业管理层薪酬契约的保障机制,以期对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只要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就要有激励机制。文章分析了激励机制的内涵和作用、激励机制与业绩评价的历史演进,指出激励机制的建立需要业绩评价系统的要素为前提,激励机制的实施和报酬契约的执行需要以业绩评价系统的输出结果为依据。针对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与经营者激励存在的种种问题,强调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杨远健  杨桂元 《科技和产业》2014,(2):123-125,155
传统博奔论基于“理性人”的假设,对有些现象和问题没有很好的解释.本文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进行研究,基于“有限理性”建立了复制动态方程,并分析计算出演化稳定策略,最终得出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应在怎样的机制和环境下才能达到其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传统博弈论基于“理性人”的假设,对有些现象和问题没有很好的解释。本文运用了演化博弈方法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进行了研究,基于“有限理性”建立了复制动态方程,并分析计算出演化稳定策略,最终得出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应在怎样的机制和环境下才能达到其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高校教工600份薪酬满意度调查问卷为样本,以SPSS19.0为工具,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二次曲线拟合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处理,验证了高校教工绩效工资强度与薪酬满意度之间存在倒U关系;设定岗位、职称、学历对二者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通过分层多元回归分析对其进行了验证,并对其进行二次曲线估计,得出不同岗位、职称、学历的教工实现薪酬满意最大化时的绩效工资强度,为高校教工绩效工资的设定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胡放之  望艳 《改革与战略》2012,28(2):142-144
劳动成本上升一方面弱化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也影响着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我国制造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当务之急是改革现行的工资机制,从关注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的角度转向人力资本积累,转向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竞争动力。  相似文献   

17.
创新驱动是中国坚持走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战略,也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在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下,企业面临着资金不足、创新驱动制度不完善、企业整合与运用创新资源能力偏低等问题。文章认为,企业要实现创新驱动、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是要创新管理理念,培育和强化企业创新驱动的思想基础;培育和构建企业创新驱动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力和保障力;强化创新资源整合与运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企业层面的中国服务外包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艳燕 《改革与战略》2008,24(9):160-162
目前中国正力争成为全球ITO和BPO市场的主要竞争者之一。从企业层面看,服务外包竞争力不仅体现在传统的成本优势上,还需要从竞争性成本、客户互动技能、地理吸引力、广博的行业知识以及经营观念等方面与做得较早和较好的印度、新加坡、菲律宾、巴西等国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提高中国外包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9.
汪睿智 《中国经贸》2008,(18):20-23
如何建立起一套完善而有效的国有企业激励约束体制,是时下讨论的热点问题。它对于维持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保证国有企业始终充满发展活力;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平稳的运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当今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约束体制状况进行分析。并将着重对时下两种正在逐步施行的激励约束机制进行分析和比较,对国有企业采用怎样的激励约束制度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