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2010年我国已经成功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但是不容忽视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的突破困境,本文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经验入手,总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失败教训,以中国当前结构转型和技术创新为立足点,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结构转型和技术创新的压力,探讨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东亚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全毅 《世界经济研究》2012,(2):70-75,89
中等收入阶段是一个独特的发展阶段,所有在跨越低收入陷阱管用的政策和发展战略,到了中等收入阶段基本上都不再管用,如果重复使用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也不同程度地依赖以出口为导向的低成本优势战略,但是在进入中等收入序列后这些国家和地区放弃了这一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开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城乡与地区的均衡发展,促进中等收入阶层的形成以及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转变,实现了社会结构和政治民主化转型,保证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成功地避开了"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3.
日本、韩国发展战略转变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些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序列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人均GDP一直在一万美元以下徘徊.日本和韩国的成功经验在于:通过增长方式、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彻底转型,较好完成了经济发展战略转变,有效避开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快速、稳定、持续增长,在较短时间内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4.
郭惠琳 《亚太经济》2012,(5):96-100
"中等收入陷阱"是转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难题,马来西亚也面临同样的压力和困境。收入分配结构失衡,自主创新能力缺失,人力资源发展迟缓,腐败问题等掣肘马来西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制约马来西亚经济增长,也是马来西亚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工业化进程进行的250多年里,遍布全球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极少数国家成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国内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经济发展陷入了停滞甚至是倒退,陷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所以,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能否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能否迈入发达国家,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型成为“十二五”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大力发展,中国正迈入中等收入偏高国家的行列,但仍是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社会已步入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是否能够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关键是要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步伐,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区域的平衡发展和国企改革,增大中等收入群体基数,降低贫富差距,缩小基尼系数,实现收入群体的橄榄型分布,使得整个经济社会进入发达经济体和高收入国家.  相似文献   

7.
在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达到4285美元、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同时,中国是否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毕竟,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类矛盾日益积聚,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各类陷阱已在不同程度地加快凸显,如何在转型发展中跨越这些"陷阱",将是"十二五"时期中国必须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飞  全毅 《亚太经济》2012,(1):89-93
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阶段,如果不及时转型,继续延用过去的经济发展战略,容易积累矛盾,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拉美一些国家在长达30年里没有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也在于此。当前,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正处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通过国际比较,探索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一般规律,有助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公平与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等收入陷阱"并非是每一个国家必经的阶段,在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框架下,通过对中国新型人口红利的再造,可以有效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向内涵增长、创新驱动转变,发展阶段由"生存型阶段"跨入"发展型阶段"。东亚一些国家,几十年来经济飞速发展,90%的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中等收入陷阱",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目前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5000美元,已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同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降低,并下调经济增长预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我国的GDP为39.7983万亿元,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我国开始进入中等收入国家阶段。因此,如何在加速发展中越过"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国必须面对的挑战。本文从经济增长、研发能力、收入分配、对外依存度和城市化进程五个方面研究分析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特征,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参考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总结前人失败的经验,从产业结构升级、制造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均衡教育资源和扩大我国内需四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政策建议,以缓解我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有效助力。  相似文献   

11.
Under pressures related to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hina is facing an increasingly severe “environment–health–poverty” trap risk. Fuel taxation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an effective policy to counter such a risk. Since 2009 China has raised the fuel tax rate many times to enhance tax reform. However, the effects of this policy remain unknown. Therefore, it is vitally important to estimate the impacts of China's current fuel taxation policy on environment, public health and the national economy. As the first attempt in existing literature on China, this paper builds a general equilibrium framework with the feedback effect of public health on economy. We find that that the fuel tax policy benefits the adjustment of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improves human health; however, it is detrimental to economic growth, public welfare and price stability. In this sense, it plays a limited role in reducing the trap risk and might not be sustainable in the long term.  相似文献   

12.
民生经济将民生改善的要求植入经济发展中,文章阐述了我国民生经济发展,承载着促进“中等收入陷阱”跨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功能.通过形成和完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互动耦合机制,使民生投入同时服务于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在经济增长中自发实现民生改善.  相似文献   

13.
关键货币境外余额是重要的国际经济变量,它不仅会影响关键货币的国际地位和全球金融市场稳定,也关系到境外关键货币持有国的经济稳定和储备资产安全。关键货币国通过经济、外交甚至军事手段对境外货币余额的规模、资产配置、地区分布以及持有者结构实施管理,以便实现对外融资、获取经济安全和榨取财富等多重目标。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基于经济安全、国际博弈和对外融资的目的,美国大致会阶段性地吸引美元回流并调控其在国外的分布,但美元霸权地位和美国国内的两党政治体制将使其境外美元余额的规模在长期内进一步扩张,因此人民币近期仍面临升值压力,欧洲和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动荡将会持续甚至加剧。随着中国国内资产价格的下跌,美元的升值和回流在中期时段内可能会冲击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如果美国不能控制其财政赤字,中国将长期面临美债和美元违约的巨大风险。中国需要降低宏观脆弱性,加速调整经济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摆脱美元陷阱。  相似文献   

14.
开放是深圳的立市之基,发展之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深圳经济特区30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经验。WTO事务工作说到底是开放的工作。中国加入世贸以来,深圳WTO事务工作在促进深圳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当前,深圳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WTO事务工作在加快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促进作用,对深圳实现新跨越、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一国经济发展滞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原因进行梳理归纳,认为其成因主要可分为生产率下滑假说、增长转型失败假说及收入分配状况恶化假说。在理论假设基础上,对部分成功跨越与未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发展经验进行比较,发现在生产率差异、收入分配差距差异、产业结构转型差异及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等维度,两类国家均呈现出明显不同。文章认为,中国经济进入人均国民收入超4000美元的中高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增长也面临成本上升、收入分配差距恶化及转型困难等增长减速风险,并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2010年人均GDP已经突破3945美元,根据世界银行对世界各经济体的最新分类标准,我国已经步入中高等收入国家行列,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如何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成功地跨越中高等收入陷阱是当前的紧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人均GDP及其基尼系数的协整检验发现,我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只有合理的处理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才能达到经济的持续发展,从而跨越高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中国始终面临着两个重大课题:一个是如何实现国家独立,一个是如何实现现代化,对这两个重大课题的科学回答离不开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认识到民族独立与现代化的一致性,以及认识到社会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一致性,是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在探索发展道路进程中的两次理论自觉。社会形态的局部跨越与现代性的内在超越构成了中国发展道路的两个基本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向性中加以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宋宏 《乡镇经济》2011,2(1):63-64,87
预计安徽在"十二五"时期将由中低收入省份转入中高收入省份行列。这一历史转折,要求我们通过增长格局的调整的结构转换,主动推进社会转型和社会治理创新,避开"拉美陷阱",实现包容性增长,迈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更高阶段。  相似文献   

19.
闫妍 《特区经济》2010,(10):217-219
从分析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出发,探索经济危机产生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联性。并结合日本、美国在应对金融、经济危机时采用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策,根据我国国情,分析我国今后产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