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周巳入 《经济论坛》2005,(24):46-48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专业市场迅速发展,成交额增长迅速。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义乌小商品城由义乌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这3个市场簇群组成,共有商位4万余个,市场内有34个行业1502个大类的32万多种商品,几乎囊括了工艺品、文体、袜业、服装等所有日用工业品,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1/3强。2003年,义乌小商品市场成交额达248.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5%,其中外贸出口占总成交额的50%,成交额连续13年稳居全国各大专业批发市场的榜首,成了全国最大的小商品流通和展示中心。  相似文献   

2.
贾贵南 《经贸实践》2012,(12):15-17
1982年9月5日,义乌史上第一个小商品市场成立。30年后的今天,义乌已建立起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拥有营业面积400余万平方米,商位6.2万个,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  相似文献   

3.
浙商的三种商业模式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乌模式:从买全国。卖全国;到既买全国也买本地。既卖全国也卖全球:义乌小商品市场(又称中国小商品城),以前所经营的商品主要是小商品,现在产品的范围越来越广,几乎是无所不有;以前是伪劣产品的代名词,现在产品都是货真价实,其中不少是精品。  相似文献   

4.
市场是义乌经济的最大特色和优势,义乌已形成以中国小商品城为核心,10多个专业市场、30多条专业街相支撑,运输、产权、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市场体系。目前市场经营面积达260万平方米,经营商位5万余个,汇集了43个行业1901个大类40余万种商品。市场商品已经出口到206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外向度达55%以上,全球最大的10家海运集团已有8家在义乌设立办事处,被称为“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迅速崛起,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2位上升到第4位,一个“资源小省”很快发展成为“经济大省”,并且成为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省份。“经济大省”的背后是因为有一个“市场大省”。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不仅是浙江目前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其成交额已连续11年位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2001年成交额达212亿元。因此,研究浙江的市场,不能不研究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一、开放性是义乌“拨浪鼓文化”中最显著的特征,开放性特征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走出去”。随着“…  相似文献   

6.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及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晓芳 《当代经济》2008,(5):108-110
基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和空间聚合作用,以及在国内小商品市场中地位的分析,可以看出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小商品市场中规模最大、绩效最好、影响力最强的小商品市场。本文分析总结了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动力因素及动力模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发展的动力机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市场义乌》(2003年lO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是陆立军、白小虎、王祖强几位学者参加义乌发展小商品市场的实践研究,在大量调查研究和理论提炼的基础上,历时三年创作而成。该书以全国最大的专业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为案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与分析工具,分析了义乌小商品市场从“鸡毛换糖”到国际商贸的演变轨迹,并通过对  相似文献   

8.
王勇 《经济论坛》2006,(17):23-25
1.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简介。义博会是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的简称,目前是我国惟一经国务院批准的日用消费品类国际性展览会。其前身是中国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创办于1995年,从2002年开始升格为由国家商务部参与主办的国际性展会。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具规模、最有影响、最有成效的小商品专业展会,位居全国著名品牌展会之列。2.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的发展历程。(1)传统集市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1982年以前)。20世纪60~70年代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小商品的需求提供了义乌敲糖帮的生存空间,这种空间依托的是传统的农村集市,虽然义乌政府…  相似文献   

9.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自古以来是穷乡”,经过20多年的努力,义乌培育了中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人气最旺、绩效最好的小商品市场。截止2007年,义乌小商品市场面积260万平方米,经营商位5.8万个,经营人员20多万人。5万家工业企业以全球最低的价格提供着全球50万种商品目录中的32万种商品,每天接待客人20万人,1000多个集装箱从这里运往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0.
电子商务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媒体,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营销手段,具有传统营销不能媲美的优势,为传统市场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越来越受到各行业的青睐。时至今日,义乌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不可否认,其传统市场的发展已走到全国前列;同时,义乌在电子商务业所取得的可喜成绩,也说明了电子商务已影响了并将持续影响着义乌小商品市场,乃至全国全球市场。  相似文献   

11.
到过义乌的人没有不感叹这里的小商品品种之多、市场之大.2010年,义乌仅中国小商品城的成交额就达到456.06亿元,不愧为全球最齐全的小商品展示中心和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2011年3月4日,义乌市成为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综合改革试点的县级市,意味着义乌已成为全国第十个"经济特区".这其中,贸易与工业相辅相成,经...  相似文献   

12.
对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春柳 《经济论坛》2005,(18):38-40
义乌小商品市场作为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市场之一,是我们国家专业市场中的佼佼者,是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外向型市场。此外,中国小商品城还是物流集散中心,电子商务开展良好的一个典范,以其来作为经济学理论的验证对象,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本篇文章基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快速发展,选择其作为调查对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地租即店租、摊位租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确立了国际化经营战略,提出了建设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的战略设计。本文就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提出了提高经营者素质、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环境、提升市场形象等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南三条市场起步于 1 978年。 2 0年来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帮助和培育下 ,已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市场占地 80 0余亩 ,经营面积达 2 0万平方米 ,工商户达 1 2万余户 ,从业人员 3万余人 ,日均客流量 30万人次 ,1 999年市场成交额达 1 35亿元 ,拥有针织百货、五金电料、皮革箱包、食品饮料、日化鞋帽等 1 0个专业行市 ,2 0大类 32 0 0 0多个花色品种 ,并远销“三北”及俄罗斯、乌克兰、蒙古等中亚、北亚、东欧等国家和地区。市场曾两次列入全国十大集贸市场行列 ,并荣获“全国文明集贸市场”称号。在1 999年 1…  相似文献   

15.
城,成交额分别为60.25亿元和48.0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19%和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产品成交额51.5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5.48%.相比之下,义乌仍坚守着"贸工联动,以贸促工"的做法,以有形市场为核心发展本地经济.温州当年全国知名的十大市场正被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光芒掩盖,现在温州有形专业市场辐射能力大为减弱.本文就将温州与义乌专业市场发展中的差距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16.
义乌,地处浙江省中部,原来是一个纯农业县。80年代初期,义乌的父母官制定并实施“兴商建市”发展战略,培育了一个外接国际市场,内联国内广大农村市场的“中国小商品城”。时至今天,小商品城经过四移其址,七次扩张,已经形成占地50万平方米、3万多摊位(店面)、30多条专业街、经营28个大类5万多种商品、年成交额超200亿元、成交额连续8年位居全国榜首的特大型室内市场。同时,为农业人口转移,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小城镇基础设施建  相似文献   

17.
《经贸实践》2006,(5):42-43
义乌市化妆品行业现有经营户1000多户,其中生产企业100余家(占浙江省化妆品生产企业的三分之一)。商位分布于中国小商品城国际商贸城二期H区,四楼厂家直销商位80个,三楼1000余个,整个行业生产设备总投资2.5亿多元,专业技术人员700多人,从业人员数超过5万人。2005年10月,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美容化妆品业商会到义乌考察后,命名义乌为“全国化妆品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8.
义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的所在地,正在依托实体市场货源和物流资源等优势,加快实施“电商换市”的发展战略,促进形成网上与网下对接的经济贸易体系,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提起义乌,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繁荣的小商品市场。然而,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过去了,市场经济潮起潮落,曾经蜚声中外的市场,不少已销声匿迹,不少停滞不前,可我们的义乌市场却越办越红火。正是有鉴于此,有专家认为,义乌经验是无可复制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历史与现实观察的"专业市场消亡论",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二十多年快速发展的现实并不相符。本文采用一个拓展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模型,结合空间经济学的基础—乘数模型,分析了在规模报酬递增前提下,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提供了一条形成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义乌商圈"的有效路径,并论述了在这一过程中多方均能获益的内在机理。与原有研究义乌市场和"义乌模式"的文献相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义乌市场置于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的核心地位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