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从1998年我国高校收费全面并轨,第二年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贫困学生大规模增加,目前在全国普通高校中贫困学生约200多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一30%。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因此,重视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因受年龄、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肯定存在诸多问题。坚持将消费道德教育纳入高校德育工作之中,坚持用传统教育资源进行消费道德教育,坚持开展“俭而有度,合理消费”的理念教育,坚持开展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坚持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坚持加大精神文化消费的比重,坚持优化校园消费环境,积极为大学生创造健康的消费条件等,是构建大学生消费道德观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和谐消费: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消协”2007年的年主题是“消费和谐”,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3月10日,湖南师大商学院和本刊编辑部在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联合举办了一次“消费和谐”的理论研讨会,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这里选登部分发言与论文。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消费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是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求政治文化和谐,而且要求国民经济和谐,而国民经济和谐必然要求消费和谐,消费与生产相和谐。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要求我们调整宏观政策实现消费和谐,同时,也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消费问题,高度重视消费经济研究,加强消费经济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5.
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因受年龄、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肯定存在诸多问题。坚持将消费道德教育纳入高校德育工作之中,坚持用传统教育资源进行消费道德教育,坚持开展“俭而有度,合理消费”的理念教育,坚持开展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坚持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坚持加大精神文化消费的比重,坚持优化校园消费环境,积极为大学生创造健康的消费条件等,是构建大学生消费道德观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消费价值观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消费价值观的构建,不仅要受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而且也要受到中国国情的制约。本文从社会和谐、可持续增长和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对构建和谐社会消费价值观的要求进行讨论,提出和谐社会消费价值观要以适度消费、绿色消费为主,同时又不能忽视非理性消费给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8.
9.
不断提高消费质量,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提高消费质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用重大。但我国当前.由于存在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尤其是农民收入水平严重偏低以及收入差距过大、消费环境不佳、有些人的消费观念不端正、消费领域不够广阔等问题,影响了消费质量的提高。因此,要尽可能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收入,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搞循环经济,要进一步开拓消费领域,要进一步提高人的素质,以创造各方面的条件,不断提高消费质量,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各方面之间和谐协调,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1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们党确立的新的社会发展目标,是我们党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城市的基本单元,因而构建和谐社会理所当然应从做好社区建设开始。文章从武汉市社区建设的概况着手,重点探讨了武汉市的社区文化建设,并从武汉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中就如何构建和谐社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加强对消费的调控和引导,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消费领域存在消费率偏低、收入差距扩大、农村消费增长缓慢、消费方式粗放和消费环境不理想等问题,影响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对消费的调控和引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协调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农村消费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倡导可持续消费方式,营造和谐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经济哲学的含义及在中国产生的背景出发,首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经济哲学层面的解读,并从发展循环经济、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各种所有制的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经济哲学视角下构建和谐社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论和谐社会的旅游消费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消费文化有很强的约束力与经济功能;建设和谐社会的旅游消费文化有其必要性与现实可能性;我们不但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旅游消费文化意识,而且要运用激励约束机制形成科学的旅游消费文化,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高校贫困生问题,一直是国家、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奖、助、贷、补、减、勤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但仍存在诸多不足,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及贫困生个人的共同努力,以政府加大投入为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根本,使助学贷款成为解决贫困生问题的主体,充分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逐步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贫困生助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对独立学院贫困生扶助体系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学院作为民办高校,不享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拨款,同时因学校创办的时间较短,学校也就没有像公办普通高校那样具有完善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包括"奖、贷、助、补、减"和"绿色通道"在内的贫困生资助体系。现独立学院的贫困生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独立学院贫困生的现状,深入探讨了独立学院贫困生扶助体系的构建以及其教育管理的途径和方法,以有效缓解其贫困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压力,解除贫困生的后顾之忧,帮助贫困生树立起自立自强观念,走出贫困阴影,放下包袱,勤奋学习,努力上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双传学 《扬州大学商学院学报》2006,10(5):20-2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形成有利于社会和谐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体现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社会主义社会协调的平衡机制的有机统一,二者的交互作用使社会在矛盾中和谐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贫困生教育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阶段各项针对高校贫困生的经济资助政策不断完善,在贫困生基本生活问题基本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要妥善地解决贫困生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开展积极教育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