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框架下,研究垂直专业化的决定因素及经济波动效应。结论表明,垂直专业化的均衡程度与一国制成品部门的相对技术效率以及汇率管制程度正相关,而与该国中间品部门的相对技术效率负相关。当技术冲击来自制成品时,贸易成本和汇率管制会抑制本国经济的波动幅度;当技术冲击来自中间品部门时,二者不再单一地压制本国经济波动幅度。协动分析表明,汇率管制压低了比较优势冲击下垂直专业化与GDP等变量的协动程度,贸易成本则影响垂直专业化与GDP等变量的协动方向。在较高的贸易开放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下,技术变动可能导致GDP和福利的反向变动。  相似文献   

2.
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促进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Hummels等(2001)的方法为基础,计算了1995年和2001年东亚十国(地区)的总体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和各经济体所有产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各经济体间要素禀赋的差异、行业规模程度和关税壁垒是影响垂直专业化分工在东亚发展的重要因素。东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区域内部关税率的反应弹性高于对区域外部关税率的反应弹性,这是东亚地区在促进垂直专业化分工方面的区位优势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的出口基地和制造业生产基地,工业制成品出口极大地拉动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利用中美数据分别计算了中美两国间贸易成本、垂直专业化指数和中国制造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并实证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美两国间的贸易成本不断下降,中国对美贸易的垂直专业化指数逐渐提高。贸易成本的下降和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的扩大,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加剧了中国制造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4.
跨国生产与垂直专业化:一个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国际分工表现为生产和贸易的垂直专业化,但现有理论分析未能考虑在垂直专业化中起重要作用的跨国公司的跨国生产因素,而且未能考虑跨国跨产业的投入产出的垂直关联。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加入投入产出垂直关联因素的跨国跨产业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得出完全垂直专业化是国际生产和分工的稳定均衡点的结论,并分析了垂直专业化的两个决定因素运输成本和投入产出关联以及不同垂直关联程度和运输成本对不同国家要素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垂直专业化视角下的产品内贸易与中国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地方产业积聚的产生和发展,地方的比较优势决定了整个生产工序网络各个环节在全球空间配置的区位方向.对中国在垂直专业化中的利益分配问题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垂直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中国相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对商品结构的升级作用不可忽视.商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体现出中国的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出口逐步转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出口,说明中国在垂直专业化中获取了动态利益.产业内贸易为中国产业结构的提升提供了资本积累,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提升,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产品内贸易为中国产业结构的提升积累了技术条件,这为形成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供了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WIOD世界投入产出表和社会经济账户数据(SEA),采用WWZ方法测算了2000~2014年中欧双边制造业与服务业垂直专业化水平与结构,并对中欧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从制造业来看,中国通过与欧盟的贸易往来,提升了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及地位。不过目前中国制造业GVC地位依旧落后于欧盟,但是差距在缩小。从服务业来看,中欧中间服务融合程度较高。中国进口中间服务的目的更多为下一个阶段出口,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与全球价值链地位得到一定的优化升级,而欧盟服务进口更多为自身消费,进一步再出口的比例在下降。总体来看,中欧垂直专业化分工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就业水平,但对服务业就业有负向作用;对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就业和不同细分行业就业影响存在明显异质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来自中国的数据,改进了传统的测算垂直专业化的指标,将FDI因素引入指标设计中,建立了从投入产出系数矩阵中分离跨国公司生产和进口的中间投入品的方法,测算了FDI对一国参与垂直专业化的影响。文章结论是:中国在跨国公司价值链上所处的分工地位是为其提供附加值较低的中间投入品和最终品的中低端垂直专业化地位;FDI对我国参与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垂直专业化的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2002~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各地区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比重,并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垂直专业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尤为突出。工业基础、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度、服务业水平对垂直专业化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工资水平和自然资源变量系数均显著为负,这些因素也是造成中国出口贸易垂直专业化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叶迎 《改革与战略》2010,26(7):33-36
文章从国际垂直分工引起贸易增长的视角研究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文章认为,垂直专业化使得贸易扩张和收入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产生差异,最后导致收入不平等的扩大。  相似文献   

10.
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美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计算了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程度以及其主要的来源国情况,并对中美贸易顺差和垂直专业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垂直专业化程度增加是中美贸易不平衡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对中美贸易顺差的贡献度约为50%,其中来自日本、韩国、东盟的部分分别约为20%、5%和10%。  相似文献   

11.
王凯 《改革与战略》2008,24(10):55-58
尽管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静态、动态两方面贸易利益,且中国参与这一新型国际分工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然而由于所处层次较低,中国在分工进程中获取的贸易利益相当有限。若想提升贸易所得,必须在继续积极参与垂直分工与贸易的同时,加大研发投资,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以促使生产环节或产业由低附加值状态向高附加值状态演进。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工业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指标,并对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比较优势及比较优势差异度是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重要基础因素;随着关税等贸易壁垒的进一步降低,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关税等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外向度高的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较外向度低的行业更加深入;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中的规模经济强化程度更为显著.最后,本文指出了积极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给我国工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研究综述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国际垂直专业化是第二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显著特征,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对象深入到工序层面,参与国的国民福利与收入分配以及世界贸易的性质、规模等都因此受到重要影响。对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研究使标准贸易理论的研究视野由产品间分工扩展到产品内分工,并且,产业组织与契约理论的相关概念被引入贸易模型,形成了新的分析框架。本文对该领域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结论做了归纳,就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基础和动因、程度度量以及经济效应分析三个方面的问题加以评述,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条件下,全球价值链上的进口供给是影响一国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重发展背景下,全球价值链发展可能表现出全球性或区域性特征。文章采用增加值贸易思想扩展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研究方法,从进口供给的角度,以最终消费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区域特征,认为东亚区域在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中的地位相对下降,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表现出一种全球性特征。美欧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由东亚区域向全球转移。  相似文献   

15.
垂直专业化、环境规则和中国工业的贸易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唐杰英 《世界经济研究》2013,(7):52-58,80,88,89
文章在Cole等(2005)的分析框架下,构建模型分析在垂直专业化不同的行业分组,环境规则、外资参与程度等因素对中国工业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垂直专业化不同行业的特性及环境规则、外资参与程度、物质资本密度等因素对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贸易竞争力较高的行业大多属于低排放行业,中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没有成为污染产业"避难所";在垂直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分组,外资参与程度对贸易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在垂直专业化程度较低的行业分组,外资参与程度对贸易竞争力不具有显著的效应;人力资本、资本密度并不是中国工业贸易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全球逐渐形成了一个制造业大工厂,各个国家的垂直专业化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对我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进一步讨论了外商投资、资本密集度和劳动生产率等因素对垂直专业化从而对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外商投资、资本密集度、劳动生产率等则通过垂直专业化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1992-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中国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和净附加值。中国制造业参与垂直专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净附加值率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通过实证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现,中国制造业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于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条件下,全球价值链上的进口供给是影响一国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重发展背景下,全球价值链发展可能表现出全球性或区域性特征。文章采用增加值贸易思想扩展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研究方法,从进口供给的角度,以最终消费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区域特征,认为东亚区域在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中的地位相对下降,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表现出一种全球性特征。美欧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由东亚区域向全球转移。  相似文献   

20.
叶龙凤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66-70
已有的研究大多从外商直接投资、加工贸易、外包等垂直专业化分工的重要表现形式入手,研究它们对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文章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利用1998--2003年间23个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比率数据和其他行业相关数据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的解释方程,研究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比率和本土企业专利申请数量、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垂直专业化比率的提高有利于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