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面对中国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一路坎坷,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
中美教育有很大差异:中国教育是“学多悟少”,美国教育是“学少悟多”;中国教育重视灌输,美国教育注重启发;中国教育强调学生按部就班,美国教育激励学生跳跃式发展;中国教育强调服从约束,美国教育突出自由发展。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进行宏观调控,逐步建立教育市场机制,将中式“双基”优势与美式“培养创造力”优势相结合,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艺术能力和素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所以全球的高等教育日益重视艺术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普遍共识.美国大学的艺术教育改革的主要着力点表现为艺术教育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社会迅速发展对师范院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师范院校如何转变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迫切的任务.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进入深化阶段,其关键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动手能力及鲜明的个性,因此在教学的整个过程,加强德育工作,围绕着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际需要,对他们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切实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促使学生知识,情、意,行和谐统一发展,不能停留在过去浅层次,靠积累经验手段去管理学生,而应当掌握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教学的技巧,完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塑造任务.我国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处于龙头地位,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着重要作用.师范教育培养的人才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骨干力量.因此加强师范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特殊的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石权利 《新西部(上)》2009,(8):179-179,181
本文在阐述情商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基础上,论述了教师应具备的移情能力和培养学生情商的方法.认为教师应注重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爱心、自信心和同情心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激励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丁兆泉 《发展》2009,(6):87-87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已经成为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高考试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进行转化,它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察,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谢军 《老区建设》2012,(12):63-64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促成了以金融自由化为主轴的金融改革和公司改革。伴随着这场全球范围内的金融革命,中国经济将更快地融入到开放的世界金融体系中。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必将推动我国会计改革的国际化进程。为了应对金融改革和会计改革的全球化趋势,会计教育也应进行以全球化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李艳萍 《魅力中国》2013,(32):186-186
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个性、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过去我们在强调教育功能和途径时,比较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而对“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则不太重视,其实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人格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学校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遏制“三公”消费,过去往往从某一方面入手,结果按下葫芦翘起瓢,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对各领域的改革发展起统领作用,遏制“三公”消费,也要从加强”三公”消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入手,这才是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1.
李新春 《发展》2011,(1):145-145
现代教育媒体介入教学领域,使教育发生了新的革命,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实施创新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创新性人才。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入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精心创设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