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目的:阐释大食物观与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的交互逻辑,重塑大食物观统领下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新格局。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大食物观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全新理念、“人民至上”价值取向的具体实践、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拓展延续、适应全球复杂格局的现实需求;(2)大食物观与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关联密切,凸显人地协调的系统逻辑、统筹兼顾的整体逻辑、人与自然和谐的共生逻辑和供需匹配的实践逻辑;(3)当前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实践存在偏差,耕地用途管制政策与实践需求不匹配,生态保护红线与农业生产矛盾,生态产品价值缺失导致多方弱参与,“大食物观”边界模糊加大了制度粘度与跨界操作难度;(4)未来应从精细化管控耕地用途、重构大农业生产空间、统筹山水田林湖草海沙开发与保护和创新食品全产业链空间利用模式等方面重塑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研究结论:大食物观根植于地、兴旺于业、服务于人,重塑高质量国土空间格局适应大食物观的新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2.
协同推进土地整治与耕地休养生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耕地的非生产性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以生态系统理念保护耕地已经成为耕地保护的新趋势。因此,耕地保护的范畴和目标也开始拓展: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下降、耕地功能不退化、耕地产能有提升,即强调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这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对耕地全方位保护的新要求。协同推进土地整治和耕地休养生息是实现上述耕地保护目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耕地质量建设的生态与环境理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仅要保护耕地的数量,耕地质量建设也尤为重要.该文阐明了耕地质量建设的含义,厘清了耕地质量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指出耕地质量建设树立生态与环境理念的重要性和核心,总结了世界各国已经形成的三类耕地质量建设模式,提出了生态化和环境友好型耕地质量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食物观是进入新时代为更好地保障粮食和总体食物安全而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本文旨在厘清食物系统转型过程和大食物观主要内涵和建立与大食物观相适应的政策支持体系的必要性。在分析过去粮食安全、食物观念和相关政策演变的基础上,指出中国食物系统转型已进入需要树立大食物观理念的发展阶段,践行大食物观需要从只关注基于农区耕地的食物生产系统向以农区耕地为主和以国土其他资源以至全球资源为辅的大食物生产系统的战略转变;但要践行这战略转变,目前在许多食物生产领域还面临诸多挑战;为此,本文提出践行大食物观,必须深入探索与大食物观各生产领域发展相适应的制度、政策和投资等创新,促进中国食物供给体系的多元化,更好地保障口粮安全和加快食物消费向更加营养、健康和环保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厘清可持续集约化概念内涵和研究态势,梳理国际经验并研判对中国耕地保护的启示。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和例证法。研究结果:(1)可持续集约化是协调粮食需求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矛盾、因地制宜优化耕地利用、提升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重要途径;(2)可持续集约化符合SDGs,与中国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耕地保护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契合;(3)国际可持续集约化研究丰富,实践广泛,可为中国耕地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可持续集约化理念内涵及其国际经验为中国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格局提供了重要启示,在保证数量充足和质量优良的基础上,构建"用养结合"的动态平衡体系,创新耕地利用与农业经营模式,加强耕地养护和生态养育,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农用地“管什么”“管哪里”“怎么管”为思路,围绕农用地的保护对象、布局、空间用途管制等,提出了“大食物观”下的农用地全域全类型保护、基于自然资源与生态安全调整耕地宏观布局、将农业空间建设融入城市发展、同一地类在不同空间实行差别化管制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系统剖析大食物观视阈下耕地利用转型的现实挑战、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为探寻与大食物观相适应的耕地利用转型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系统推论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当前亟需与大食物观相适应、相匹配的耕地利用转型策略;大食物观视阈下的食物需求、食物安全目标、耕地利用目标与耕地利用转型之间存在逻辑关联;面向大食物观,提出了包括由人口—资源—食物协调的布局机制、刚性管制与弹性调控复合分区机制、基于管控强度差异的耕地发展权补偿机制、基于经营主体分类引导的耕地利用效率提升机制、基于耕作行为激励的可持续集约利用机制构成的耕地利用转型路径体系。研究结论:大食物观是我国新发展阶段耕地利用转型的重要引领,推进耕地利用转型是践行大食物观的关键支撑,探索并实施多路径协同的耕地利用转型策略是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并服务于国家食物安全重大战略的应时之举。  相似文献   

8.
大食物观是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农业强国建设背景下提出的粮食安全新观点。大食物观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而发生演变,食物结构更加完善,食物质量更有保障,食物供应更为稳定,对新时代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提升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践行大食物观,以开发利用广大非耕地资源为基础,创新科技赋能食物系统供给,不断推动食物产业结构优化,构建生态可持续食物供给。  相似文献   

9.
<正>耕地直接决定着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保护耕地,数量是基础,质量是根本。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以坚决守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为目标,以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为主要内容,助力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新格局,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夯实粮食安全支撑。  相似文献   

10.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9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21世纪论坛上指出:“进入新世纪,中国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经济社会的新变化新要求,使中国耕地资源保护与食物安全保障面临四大难题。”首先是耕地资源保护的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加快、生态退耕以及部分地方违法违规乱占滥用耕地等原因,中国耕地数量减少的问题比  相似文献   

11.
耕地作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其资源稀缺性决定了国家层面耕地保护与资源优化配置的决策考量。通过综合运用文献梳理法和归纳演绎法对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历史演进进行梳理归纳,将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划分为传统利用期、政策探索期、政策完善期和生态导向期4个阶段,结合不同时期耕地保护内涵确定我国耕地保护目标由先期的数量底线保护转变至中期的数量、质量并重保护并最终形成当前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的“三位一体”综合保护,最终为生态文明背景下耕地保护制度发展与优化转型提供决策依据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对引领和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浙江省耕地保护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以"两山"理念引领构建耕地保护新格局的现实路径。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以下简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治:推进耕地保护的金钥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持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保护,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实施跨地区补充耕地占补平衡,这是对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创新,也是在耕地后备资源持续减少、生态保护压力日益  相似文献   

14.
<正>核心提示本文总结了当前耕地保护与利用所面临的新要求,并结合实地调研和实证研究,在权衡粮食与生态“双安全”的耕地空间优化布局、面向“大食物观”需求的耕地用途管制、面向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耕地集中连片经营、面向绿色发展需求的耕地可持续集约利用,以及面向城乡发展需求的大城市郊区耕地多功能利用等五方面,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别欠下耕地的生态债——浅论我国耕地的生态补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耕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对耕地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运用生态补偿的方式保护耕地不失为一种良策,这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实行。但是我国在对耕地进行数量补偿的同时,却忽视了对耕地质量和耕地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生态文明战略的实施背景下,耕地的生态功能得到了广泛关注。宁夏积极探索耕地保护模式,建立健全耕地保护政策、技术体系,改善耕地生态环境,通过实施中北部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中南部生态移民等项目,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国耕地保护制度70年:历史嬗变、现实探源及路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解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耕地保护制度的嬗变过程,凝练政策演化的综合归因和隐性规律,廓清新时代耕地保护方向。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和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保护制度经历了"意识觉醒—概念深化—制度发展—转型完善"的过程;(2)耕地保护制度的内涵变革呈现出从"数量"转变为"数量+质量",再跃迁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均衡管理,完成了由"国策—基本国策—生命线—红线"的地位进阶;(3)耕地保护的现实障碍主要源于行政体制、资源本底、质量风险和生态健康4大逻辑本体。研究结论:耕地保护面临体制效能发挥不充分和区域空间不均衡的新矛盾,应加快形成"多元共同体+制度平台+科学测算+监管体系+学理认知"的耕地结构域保护多维交互优化路径,支撑新时代耕地保护政策体系的发育成长。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耕地保护已从过去偏重数量管控转向强化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文章总结了江苏省耕地保护利用基本情况,梳理了江苏省耕地保护政策体系基本框架,围绕江苏省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大、耕地地力整体不高、污染风险管控亟待强化、耕地保护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难点问题,通过借鉴各地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管理实践创新,从强化落实责任、完善法律法规与行政手段、健全补偿激励机制、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强化耕地保护理论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新时期强化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均耕地0.8亩警戒线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万茂 《中国土地》2001,(10):32-33
食物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而粮食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当今人类的食物营养结构中,热量的80%以上和蛋白质的75%以上来自粮食。人均粮食产量大体上决定了人均食物消费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与人均食物消费水平成正相关。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耕地数量和质量决定着粮食生产状况和水平,保护耕地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耕地保护要从总量层面考虑,更要注重从均量层面研究,因此,有必要对人均粮食占有量和人均耕地拥有量两项指标重新认识和思考。人均耕地占有量与人均耕地拥有量成正相关粮食总产量…  相似文献   

20.
对当前我国耕地质量调查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了实施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我国把耕地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并通过《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规章来规范耕地的利用与管理。而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是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管护的基础。2017年,中央4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耕地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建立健全耕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