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关系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宝玲 《经济问题》2007,332(4):109-111
发展区域经济,有利于提高区域专业化水平;协调区域经济,有利于逐步消除由于非平衡战略所带来的区域不平衡发展,加强区域联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发展中的差异表现越来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探讨了在现有的经济形式下,从政策与体制等方面的分析,通过环境改善、政府职能转换及相应配套措施的实施,来缩小区域差异,达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实现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道路,诠释新农村建设的区域化模式是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良性发展的主要研究论题之一。本文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揭示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特点、动力和分类,以期对我国各地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并为新农村建设技术集成示范指明方向。通过研究得出:新农村建设模式是对基本思路、重点选择、主要路径及做法等的概括,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自外援驱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农村综合发展能力;根据动力来源的性质,新农村建设模式分为外源拉动主导型、内源推动主导型和均衡推动发展型三大类;在体现"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集成农业工程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载体建设将是构建新农村建设模式的重点与核心。  相似文献   

3.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战略模式使得沿海地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互动替代了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产业互动,区域发展差距持续扩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西部地区崛起也必须充分考虑国际市场,而新亚欧大陆桥是中西部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一条重要通道。具体说来,连云港应该努力发展大港口、做大经济总量,发挥桥头堡和中心城市的功能,提升新亚欧大陆桥能级和辐射能力,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与国际市场互动的中心节点。本文认为,加快大陆桥沿线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有效的区域合作机制、发展飞地经济和打造连云港总部经济将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具有重大意义,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能从根本上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然而由于地理区位、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南北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越来越严重,致使发展成果无法惠及全体人民。本文基于共同富裕视角,在系统梳理区域协调发展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南北区域协调发展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探寻南北区域发展不协调的表现及成因,并提出共同富裕视域下南北区域协调发展的策略选择。本文的分析对于促进南北区域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统筹区域发展,着力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才布局不均衡现象明显,高端人才区域布局不均衡问题尤为突出,区域间人才流动秩序也有待规范。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产业发展层次高低不同,高校和科研院所布局不平衡,人才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在新发展阶段,需要制定科学规划,引导人才在区域之间合理布局;建设全国统一市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各地优势互补,提升相对落后地区产业发展层次;加强区域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均衡布局;规范人才流动秩序,加快完善人才区域流动制度。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的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不利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应当遵循整体开发与各省开发相统一、经济开发与淮河治理相统一的原则,把徐州与蚌埠培育为区域经济增长极,把淮河干流沿岸打造为经济发展轴线。国家加快内河水运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稳妥推进城镇化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有利于淮河流域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与开发轴线的构建。淮河流域应当把握机遇,壮大徐州与蚌埠的经济实力,提高淮河通航能力,促进人口与产业聚集并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经济纵横》2021,(2):23-28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循环必须围绕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主要矛盾展开,而攻克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是化解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的主攻方向,其中区域协调发展是重点问题,也是实现国内良性大循环的重大课题。在开拓耕地资源促进大农业发展、开发能源和矿产资源及优化全国生态布局等方面拓展最广阔的空间、集成全国的合力,协调配置生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从长远持续发展考量,必须筹划水资源布局、治理沙漠、重构产业链和生态链的系统工程,大力发掘蕴藏丰厚的最大后备资源,开拓人口合理分布的辽阔原野,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完成这些浩大工程,要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等特有优势,促进生产力发展,统筹平衡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形成规模化、组织化的建设力量,总揽全局、协同各方,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再创人类奇迹,为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与区域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协调的因素,顾此失彼的现象较为突出。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城市和区域发展问题、保持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因此,文章提出了促进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和功能的分工与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整治的区域化、制度与政策的一体化安排、区域空间结构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区域社会文化的交融与整合等对策,为促进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当前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抓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坚持分类指导,坚定不移从实际出发制定区域政策;二是坚持上下联动,始终注重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三是坚持攻坚克难,科学把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向和重点;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探索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五是坚持远近结合,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并应因现实提出,要力争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些关键领域和重要方面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第一,力争在形成科学的区域协调发展衡量标准方面取得新进展;第二,力争在增强区域政策精准性上取得新进展;第三,力争在增强区域规划实施的有效性方面取得新进展;第四,力争在探索区域良性互动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第五,力争在推进重大区域问题创新试验方面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张怡  刘超 《时代经贸》2007,5(4X):19-20
中部崛起战略应该从国家全局利益最大化和整体发展的角度,而不仅仅是中部地区区域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设计和具体安排“中部崛起”战略步骤和政策措施,应该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地区沟通合作,使各种区域战略和措施政策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发挥合力,构建整体效率最大化的区域政策组合。在这个中部地区与其他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一些人为的阻碍。本文研究的就是这些障碍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在找出障碍的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消除这些障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成分分析法既是一种权重确定方法,也是一种成熟的综合评价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京津蝌冀区域协调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首先,根据系统整体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综合采用多种指标选取方法.构建了区域协调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评价结果,找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6,(4)
农村区域是我国区域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加强现代化农村管理,提高农村区域发展质量和速度,这对于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和质量,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从而缩小地区内外差距,确保我国社会经济整体协调同步发展有重要意义。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区域发展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适应性对策建议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在综合考虑能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节能潜力和减排潜力的测度模型。利用1996—201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计算其节能潜力和减排潜力。基于此,利用ArcGIS10.0软件分析中国节能潜力和减排潜力的时空演进情况,找到各省节能减排的最优路径。结果表明:整体上看,中国具有较大的节能减排潜力,其中节能减排潜力较大的省份主要有山西、贵州、云南、陕西和甘肃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节能减排潜力呈明显的"西-中-东"阶梯状分布格局,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均有向西部地区转移的倾向;中国节能减排的重点监控省份可选择的优化路径有渐进式和飞跃式两种。  相似文献   

14.
中部崛起战略应该从国家全局利益最大化和整体发展的角度,而不仅仅是中部地区区域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设计和具体安排"中部崛起"战略步骤和政策措施,应该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地区沟通合作,使各种区域战略和措施政策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发挥合力,构建整体效率最大化的区域政策组合.在这个中部地区与其他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一些人为的阻碍.本文研究的就是这些障碍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在找出障碍的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消除这些障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双悦  刘明 《经济问题》2023,(5):103-109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既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更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但目前主要面临东北地区与东、中、西部差距,南北方差距及“一带一路”国内段内部差距过大,都市圈、城市群空间布局呈现东密西疏,区域之间的合作进程缓慢等问题。“十四五”时期及未来,应重点通过培育经济增长点,以县城、中心村(镇)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都市圈、城市群为增长极,促进跨区域的经济带建设;以重大经济带建设为重点,构建纵横交错的区域协调发展网络;以“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构成国民经济的地域单元、其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深入探讨制约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扩大内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制度方面的因素不容忽视。我国在制度意识、税费制度、社保制度、企业制度等方面都存在对扩大消费的反制。要破解制度因素对扩大消费的制约,就必须转变观念,建立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消费品市场与物价的监控机制,重视与强化消费维权制度,以及完善与居民消费相关的各种配套设施建设,从而真正实现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向以扩大内需为主拉动经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越来越多的研究用社会资本理论解释跨国或地区经济差异问题。文章试图分析社会资本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对区域社会资本的基本框架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社会资本各因素对贸易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构建了一个包含社会资本、贸易与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最后对未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进行了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西部大开发和西部边疆发展的环境和<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对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再思考,提出加快西部新边疆建设,形成东、中、西、东北、边疆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以加快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望城撤县改区后,成为长沙市的第六大区,成为长沙市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协调城乡矛盾,扩大城市发展空间的重要行政手段。基于望城区全域发展新的背景,立足于研究撤县改区对削弱地区行政能力的影响,理性讨论望城区纳入长沙市主城区规划对区域协调发展所产生的利弊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