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广东省高度重视发展乡镇基本公共服务事业,突出民生重点,在加大对乡镇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力度的同时,在公共财政制度建设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当前,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通过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务为重要导向的政府绩效考评体系,强化对公共部门的约束引导,提高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王亦瑞 《山西农经》2022,(5):179-181
乡村公共服务是建设幸福、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在数字化背景下将乡村公共服务与互联网有机整合是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乡村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从数字化视角探索乡村公共服务设计新路径,有效改善乡村公共服务难题,提高村民整体幸福感。采用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法,深度了解衡阳市寿岳乡的公共服务问题,基于数字化“服务而设计”的理论,构建乡村公共服务设计机制。通过对乡村与城镇资源的有效整合、信息网络的梳理和建立服务反馈机制,改善乡村公共服务效能低的问题,促进形成以人为本的服务机制,提高乡村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西北地区农业公共服务供给的现实困境,在实地调研和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多中心治理理论和三重螺旋理论,分析在该地区构建新型的农业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分析表明:在西北地区构建政府、企业、合作社三元互动的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可行的,不仅有利于提高该地区农业公共服务水平,还能够从根本上推动该地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在政治维度、社会维度、经济维度上呈现碎片化状态,具体体现为行政权力划分不明晰、治理主体单一且主体间缺乏互补协同、社会资本参与不足,碎片化特征严重制约着农村公共服务的持续发展,导致其供给水平无法满足农村日益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面对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供需张力,在整体性治理理念下,以社会影响力债券作为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基础,该机制通过协调层级政府部门间的权责配置,整合多元治理主体的资源优势,拓宽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的资金渠道,从而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碎片化问题,实现农村公共服务整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广东以徐闻菠萝为例的一批乡村特色产业通过建设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以下简称“12221”)得到了快速、高质发展。基于此,文章通过对山海关区与徐闻县的实地调研,分析山海关大樱桃产业创新现面临的问题,总结“12221”对农村产业创新方面的启示,为秦皇岛市乡村振兴事业助力。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高质量发展有助于科技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发展任务的达成,有助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化,有助于产业融合带动“三农”发展,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还不充分,产业链覆盖不强,经营积累的基础较为薄弱,融资能力存在较大短板,制约了其向现代化高水平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金融实践的跟踪研究,认为数字金融在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数据质量不高、信用风险高发、数字金融普及程度低等因素限制了数字金融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在实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推行信用评价、产业链条融合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兴旺的基础和重点,亦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逐渐成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力军,但实际调研发现,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短频快的融资需求与传统金融难贵慢的融资约束之间的困境仍然存在。本文基于湖南省的实地调研和问卷数据,运用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有效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较高的风险偏好和较好的身体状况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使用工具变量后发现,是否拥有智能手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选择使用数字金融的决策;在异质性分析结果中,参加技能培训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数字金融从事乡村产业融合产生正向影响。由此,亟待进一步推进数字金融创新服务产品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持续增加相应的金融教育培训内容,并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进而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回答“谁来种地”的问题,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时代下实现数字经济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融合发展,构建数字农业经营体系是农业农村与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必要性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契机来探讨数字化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模式创新,通过深度挖掘数字化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内在机理,以“智农通”作为案例分析其在农信平台生态圈体系构建及农业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上的数字化创新模式,进一步提出数字化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实施路径,从而为实现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到农业数字化转型,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载体,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以辽宁省为例,分析农业政策担保体系运行现状和阻滞,提出通过明确政策性担保目标、完善担保执行网络、增加担保政策的包容性,破解农业政策担保体系信贷约束路径,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推进大数据应用及智慧农业发展。数字化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共同富裕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坐标体系下,山区县农业经济社会发展既是“短板地”,同时又是“潜力极”。积极探索以数字化手段赋能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和全产业链运营模式发展路径,对于丽水加快推进打造数字化品质农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潜江市2004-2009年水产业数据,系统分析了该市虾稻连作生态农业的发展情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综合效益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评价,特别关注了2008年虾壳衍生物深加工产业链建成及潜江龙虾节开办后,该农业生态系统发展的重心偏移,产业链的完善以及综合效益的变化,并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虾稻连作农业生产模式进行产值预估。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江苏省南部395户种稻大户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例,运用二元Logistic方法实证分析了他们对不同农业技术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种稻大户呈现出男性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规模化的特征;户主为男性、户主受教育水平更高以及对国家粮食补贴政策的满意程度更高的种稻大户,对新品种技术有需求的概率更高;户主为男性、户主更年轻、户主受教育水平更高、水稻种植规模更大以及对国家粮食补贴政策的满意程度更高的种稻大户,对病虫害防治技术有需求的概率更高;户主为男性、户主受教育水平更高、种粮积极性更高以及对国家粮食补贴政策的满意程度更高的种稻大户,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需求的概率更高;户主为男性、户主更年轻、户主不兼业、户主受教育水平更高以及种粮积极性更高的种稻大户,对机械化技术有需求的概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张月 《山西农经》2022,(4):136-138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向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广泛渗透,数字赋能农业现代化是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农业作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带动人民增收作出巨大贡献。近年来,吉林省高度响应国家在数字农业建设方面的政策号召,提出大力实施数字农业创新工程,加快推进吉林省数字农业建设,以数字化引领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文章阐述了“数字密码”赋能农业现代化的措施,分析了吉林省“数字密码”赋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湛韬  张晖 《新疆农垦经济》2020,(8):68-74+92
强化支农支小支微,推进普惠金融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是当前一个重要政策取向。文章以"金陵惠农贷"为切入点,通过模式分析、案例分析和成效分析,揭示了政银合作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模式具有政策工具和金融产品的双重属性,它突破了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中过去存在的"路径依赖"和"融资偏好",也突破了商业银行对农业经营主体抱有的"金融排斥""风险恐惧"和"繁琐流程",切实发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彰显了该模式的可持续性。同时,针对该模式实际运行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不断深入,自营组织走绿色营销之路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本文以水产企业为例,从三个方面对自营组织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的"困境"进行了博弈分析:无政府干预情况下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囚徒困境",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博弈分析,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与生产虚假绿色产品的企业之间的"智猪博弈"。博弈分析的结果表明,政府必须在各行业实施绿色营销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大对污染产品的惩罚力度,减少和降低非绿色产品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成立绿色产品开发基金和绿色产品技改基金,并且给予绿色企业适当补贴,这才是解决自营组织"困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产作为历史最悠久、与人类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产业类型,对人类存续、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农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平台,不仅为城市的诞生奠定基础,也是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提。龙坞作为我国特色小镇战略先行者,在产业升级、乡村建设、制度保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是为数不多的农业型特色小镇实践典型案例。因此,聚焦龙坞特色建设、分析龙坞发展经验,既能助力我国农业型小镇特色打造,也为特色小镇战略的深化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解决农地细碎化问题、实现农地连片经营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本文把以自主治理为核心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拓展至协同治理情景,并结合江苏盐城亭湖区的改革实践,分析如何在农地细碎化治理的同时,让小农户和规模农业经营主体都能获得合意面积的连片农地。研究发现:农地连片经营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可用耕地面积、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但是,由于涉及多个相关主体且异质性农户的农地经营需求不同,“小田并大田”的集体行动难以达成。亭湖区的经验表明:构建发挥各方积极性的协同治理机制,提供具有充分包容性的制度安排,以“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方式推动改革,是改变农地细碎化利用状况、实现“大小兼容”农地连片经营的有效途径;“政府支持+村民自治”是推行“小田并大田”的重要思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土地经营权的“统”,赋予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中的“统”新内涵。本文研究认为,在解决农地细碎化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强化政府的引导支持,充分发挥相关各方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提高制度供给的灵活性,形成尊重农民意愿的包容性改革路径;实现相关主体的协同治理,注重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及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的有效实施,现代化农业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北安管理局乃至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农业如何深化改革、如何创新发展、如何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从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业管理体系创新以及农业科技体系创新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建设高质量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有助于为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创造条件,是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质量,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文章以山东省“一站式”农技综合服务平台“农科驿站”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对其运行主体、运行逻辑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表明:当前备案在册的农科驿站主要是由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四类运营主体牵头组建;运行机理表现为内部“科技创新—技术扩散—产业深化”的闭环式运行,外部“政府—专家—农户—市场”四位一体推拉结合式运行;实践运行存在建设不合标准、服务效果不明显、后续技术资源对接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未来应在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平台管理制度的前提下,突出政府的支持作用,并通过利益联结机制集聚各方优秀人才,实现服务平台的高效发展与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我国保障民生的重要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产品具有的不稳定性以及与工商业企业产品的差异性,使得农业会计处理较复杂。在"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信息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农业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前农业企业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路径,以促进农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