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系统梳理了广东省为破解水田占补平衡难题、大规模开展垦造水田取得的成效,总结提炼了其经验做法,并就进一步完善垦造水田管理工作提出了引导项目规模化经营、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财务会计》2006,(12):24-24
本刊讯 国土资源部最近颁布了《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按照这一考核办法,国家将开展2006年度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  相似文献   

3.
耕地占补平衡得失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玉宝 《中国土地》2004,(12):28-30
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是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几年来,其效果究竟如何、成败得失,都写在了共和国的大地上。本文中,张玉宝先生对耕地占补平衡作了较为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尽管其中个别观点还不够全面,有待推敲,作者提出的一些问题,还是很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4.
耕地质量占补平衡的绩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评价耕地质量占补平衡实施效果,为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机制提供建议。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结果:研究区域2011—2013年建设占用与补充耕地质量基本持平,建设占用水田面积小于补充水田面积;不同类型区的建设占用和补充耕地质量、占水田补水田能力均存在较大差异;建设占用与补充耕地质量和地均GDP都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与年度GDP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论:研究区域基本实现耕地质量占补平衡,严格执行以补定占,科学选址,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质量在可实现范畴;可通过补改结合、异地占补等多样途径落实占水田补水田要求;盘活存量,控制和优化增量,继续提升土地集约节约水平,减压占补平衡同时,改善耕地质量占补平衡效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分析2014年水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以来湖南省水田数量和质量变化情况,评价水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绩效,为完善水田占补平衡机制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2014—2018年湖南省未实现水田占补数量平衡,但水田占补差距由政策实施前期的228.01 km2大幅缩减至43.37 km2,“旱改水”成为水田补充的主要来源,其对水田补充的贡献率提高了14倍;(2)2014—2018年湖南省实现了水田占补质量总体平衡,但相比政策实施前,水田占补整体质量的提升趋势减缓。2014—2018年湖南省补充水田与建设占用水田的质量指数差距为1.37,仅为2009—2013年的35.3%。研究结论:水田占补平衡政策有效缩减了湖南省水田占补的数量差距,提升了水田占补的整体质量,但是质量提升趋势有所减缓。建议建立水田分区管控方法,严格控制优质水田的占用,进一步加大“旱改水”、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力度,提升水田的数量和质量;此外,应加强立法规范“旱改水”行为,推动建立水田占补生态平衡机制,以确保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据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提供的信息:经国家国土资源部审核确认,广东实现了2000年度耕地占补平衡,同时还填补了1999年耕地占补不平衡的缺口。广东全省2000年净增耕地23.86万亩,相当于一个小县的耕地总面积,这是广东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但从长远看,耕地保护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2000年广东耕地占补平衡@冯  相似文献   

7.
200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今年6月国土资源部出台了《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近日,中组部又印发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首次将耕地保护纳入考核地方党政班子及其成员的指标体系。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所采取的重大举措,也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耕地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必将对各地的耕地保护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难度越来越大。于是,利用市场化运作,将补充耕地指标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进行交易实现占补平衡的目标渐成新趋势。本文拟对耕地占补平衡市场化运作之利弊作一简析。耕地易地占补平衡的法律和政策依据《土地管理法》第33条规定:个别省、直辖市  相似文献   

9.
再议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新土地管理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从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该制度有效地保护了耕地,但由于制度发展时间不长,仍然存在“重开垦,轻整理”、“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本文在分析现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最优开垦规模的分析框架权衡生态成本和经济效益、整合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激励机制和各部门的协调机制、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放入社会大环境考虑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实现严格保护耕地的法定内容,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实践和耕地占补平衡的清查,分析了耕地占补平衡和补充耕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通过加强对补充耕地的严格审查,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11.
实施可持续耕地占补平衡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剖析耕地占补平衡的内涵与外延,并针对我国目前耕地占补平衡实施过程中,落实不到位及占补平衡指标过于粗糙所造成的实施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了新的思维方法,建议从更高的时空尺度和监测水平上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实现以人为本、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以来,我国的耕地得到了比较有效的保护,耕地数量锐减的状况得到了缓解。但是,就目前现状而言,耕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占补难以达到真正平衡。在很多地方,用地单位只要交耕地开垦费,国土部门就批准占地,也就达到了所谓的“占补平衡”,就完成了耕地保护任务。  相似文献   

13.
<正>山西省政府出台《关于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的指导意见》《市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有效拓宽了补充耕地途径,完善了耕地保护考核指标和标准,强化了制度保障。根据指导意见,2018年山西自然资源系统建立了"数量相等、产能相当"的耕地占补平衡"算大账"新机制,全年完成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95万亩,推进了省级耕地  相似文献   

14.
正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自确立实施以来,作为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调节器,发挥了保障发展和保护耕地的双重作用,实现了经济增长和耕地保护的双赢。党的十九大明确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体部署,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道路将更加注重均衡性、人与自  相似文献   

15.
白城市把保护耕地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之策,认真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严把农用地转用关口,举全民之力,开发整理土地,增加耕地面积,连续6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前,全市耕地保有量达74.19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3.9万公顷,保护率达86.14%。  相似文献   

16.
17.
耕地保护与耕地占补平衡均衡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在耕地保护与耕地占补平衡方面存在的耕地动态平衡压力过大、耕地保护政策落实困难等问题,指出现阶段我国应在耕地内涵挖潜方面做文章,并提出了严格规范垦荒行为、推行内涵式挖潜的土地利用方式、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易地占卜平衡等耕地保护与耕地占补平衡均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关于耕地"占补平衡"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能否解决占补平衡问题,直接涉及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土地利用的总政策。传统“等质等量”意义上的耕地“占补平衡”,在实践中无法得到长期保证,应从农产品产出总量上去重新认识和理解“占补平衡”,认真研究和探讨实现占补平衡的新对策,加大对现有耕地的整理力度,并作为实现占补平衡的重点工作;在未利用地的开发工作中,应把水产养殖用地视为耕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根据价格形成机制,将耕地开垦费成本分为新增耕地成本和耕地质量等别提高成本,以耕地资源稀缺价值体现资源保护补偿价格,加之管护费用形成补充耕地调剂价格,将补充耕地调剂价格作为市场价格,在此基础上根据重庆市情制定不同等别不同地类的市场价格,并通过与耕地标准粮产量法、现行标准和其他省市标准相比较的方式验证调剂指导价格合理性。根据测算结果,重庆市新增耕地开垦费平均成本为1.28万元/亩,等别提升成本按耕地等别从低到高呈逐渐增加趋势,最高可达2.2万元/亩;调剂价格随着耕地质量等别的提升呈上升趋势,其中12等最低,为1.868 8万元/亩,7等及以上最高,为3.234 0万元/亩;市场价格随着耕地质量等别的提升呈上升趋势,且水田价格高于旱地价格,最低为12等旱地1.9万元/亩,最高为7等水田3.7万元/亩,市场价格反映了耕地的实际价值,突破了耕地资源的稀缺性。  相似文献   

20.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耕地保护的核心制度之一。但现行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单纯为了补充耕地,不顾条件硬性开垦,导致成本高、效益差且影响生态环境等后果。本文分析提出:对不同自然禀赋条件采取差异性政策,使政策的刚性与经济人的理性相统一,让经济人在刚性政策的约束下作出理性的经济选择,才能真正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