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为了追踪和探索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之间的趋势与热点,了解其研究进展,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 文章基于CiteSpace软件及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以CSSCI与CSCD数据库为来源,从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福祉、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福祉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国内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之间的研究现状与热点趋势,总结了二者之间复杂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 (1)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的文献量较多,研究热点及方向较广泛,主要集中在功能与价值评估、土地利用、生态补偿等方面,但缺少对大尺度区域复合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研究且评估方法的科学性有待加强。(2)人类福祉领域的文献量较少,研究范围较局限,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与福祉评估,在此基础上还应多角度探究人类福祉的影响因素及福祉评估方法的准确性。(3)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福祉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少,研究内容不够深入,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有待提高。结论 该研究深入探索了当前生态服务与人类福祉的研究热点及进展,对未来学者完善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农业生产托管作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农户在劳动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对农户福利变化及差异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农户参与的诱因及福祉效应,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托管推广应用,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2021年陕西省关中地区1 169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文章通过熵值法对农户的主客观福祉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参与全程托管的诱因及对其福祉效应的影响。[结果](1)农业全程托管对农户的主客观福祉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不仅在收入与物质需求、选择与行动自由两个维度上增进农户的客观福祉,也有助于农户主观福祉中“三生空间”满意度的提升。(2)全程托管的福祉效应在不同群体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对老龄化程度高、经营规模0.67hm2(10亩)以下及粮食作物种植的农户和家庭福祉效应的提升效果较佳。(3)农户全程托管是其理性决策的结果,个人及家庭特征、农业经营特征及组织支持等是农户全程托管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继续加大农业生产托管的推广普及,扩大全程托管覆盖面。结合农户特征,制定差异化、精准化的支持举...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高质量发展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现状,阐释了退耕还林可持续性问题与破解思路,归纳了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农户生计变化与福祉保障等方面的影响,进而提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福祉交互耦合实现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路径。未来的研究需要紧密结合"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区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与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创新需要,关注退耕农户福祉改善的迫切需求,厘清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退耕农户福祉变化的内在联系,明确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福祉交互耦合的退耕还林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生态补偿标准形成机制与对象的空间选择机制,推动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给能力有效地转变为现实而长期改善人类福祉的能力,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拓展了"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新认识。国土资源系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需要大力发展地质科技,以及统筹国土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整治,需要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邓小平理论发展粮食经济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一个新阶段。用邓小平理论指导粮食经济的加快发展,是提高思想理论素质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粮食事业的需...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基于当地居民感知视角,研究分析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福祉效应及其与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变化趋势及受益者社会经济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煤炭资源型城市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福祉效应进行定量评估;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生态系统服务福祉效应评估的关键因子及影响方式。研究结果:(1)受访者认为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基本呈增长趋势,且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福祉效应高于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2)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福祉效应与受访者是否居住在采煤沉陷区、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收入构成等因素显著相关。研究结论: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福祉效应受当地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双重制约,基于当地居民感知的生态系统服务福祉效应评估可为该类城市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农户调查资料,对农民主观福祉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总体而言,农民总的生活满意度较高。其中,农民对文化水平和收入的满意度最低,对婚姻、家庭以及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最高。从分省的情况来看,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呈现东、中、西部递减的趋势,但同省内部各县农民的满意度之间差异较小。进一步建立农民主观福祉模型,结果表明: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人均纯收入、参加乡镇人大代表选举、成为村干部或村民代表、采用定点堆放垃圾与管道排放污水的生活方式、在村里建立正式的社会组织以及人均耕地面积增加均有助于改善农民的主观福祉状况。此外,与年纪较轻者、已婚或离异者相比,年龄较长或未婚的农民生活满意度更高。而遭遇公共安全事件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抑郁等因素对提高农民主观福祉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探究森林碳汇与居民福祉的耦合关系,对促进森林生态系统与居民福祉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且能为国家制定差异化的森林生态补偿政策提供新视角。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森林碳汇与居民福祉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1)1978-2020年期间,全国森林碳汇总量均值由32907.78万吨提升至62871.65万吨,增幅为91.05%;单位面积森林碳汇均值由1978年的85.66吨/公顷上升至2020年的92.29吨/公顷。森林碳汇呈现西部高东中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由沿海地区向内陆省份递增,且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始终为高值区域。(2)1978-2020年全国居民福祉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1978-1988年、1989-1998年、1999-2008年、2009-2020年居民福祉增幅分别为173%、235%、131%、175%。(3)森林碳汇与居民福祉处于低水平阶段时同步发展,处于高水平阶段时发展不同步。1978-2020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耦合特征大致为同向变化程度增强,呈现“优胜劣衰”的趋势,理想的协调型同增和失调型同增居主要地位,耦合程度不断...  相似文献   

9.
正一、坚持人民性。人民性特质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显著特征和优良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政治本色的根本标志。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彰显了治国理政的人民性特质。一是坚持以人民为宗旨,植根人民,问政于民,把实现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10.
人类要进步,社会在发展。在学习与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中,大家更加深刻地对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更加对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利益的“三个代表”是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的理解,学懂并铭记“三个代表”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指引人们学习科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航向的明灯。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新时期的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宣传教育的一致性,与社会不同群体的特点和要求的多样性统一起来;必须努力把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的宣传教育的理论性,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实践性统一起来。”学习江总书记的指示,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商业职业道德建设,把“窗口”行业办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商业职业道德的现状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基础所决定的。是一种处在不断变化发展过…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重点国有林区500份职工调研数据,利用熵权法测度重点国有林区职工的福祉水平,运用OLS模型实证检验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对职工福祉的影响,并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和渠道效应模型探究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对职工福祉影响的异质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促进了职工福祉的提升,对中、低福祉水平职工的影响显著;职工的生态系统服务感知和可持续发展动能在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与职工福祉水平提升之间发挥渠道作用。因此,应进一步精准落实生态保护政策、提供职工多元化生计策略支持并深挖潜在的职业发展机会,针对不同福祉水平的职工采取差异化政策以提高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的职工福祉效应。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的雇工经营现象是形形色色的,但如果进行科学抽象,雇工经营只能被概括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有经济。它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贯彻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发展方针的结果,是在我们允许私有经济有一定程度发展后出现的特殊经济现象。按照传统观点来看,社会主义条件下私有经济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命题。但是,社会主义的实践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且要求我们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回答。  相似文献   

14.
听音阁     
《中国改革》2006,(7):7-7
钟轩理(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 改革开放是强田之路,是决定当代中田命运的重大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理论路线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改革。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田共产党人在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程中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八、科学社会主义信用合作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合作思想的优秀传统 科学社会主义信用合作思想,主要归功于马克思、恩格斯将合作经济思想由“空想的社会主义”转变为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同时归功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的捍卫和发展。 (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组织的合作社,对于改善社员生活条件确有一定意义,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合作制,并不是全盘否定的,相反予以充分赞扬,认为这是把小生产者和农民组织起来,由分散走向集中,由资本主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规定,是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新中国70年来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经过了初步发展、深入推进和新时代提质发展三个阶段,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前提、协调经济和生态的原则以及制度和法律的保障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因此新时代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农业生态文明的理念培育,坚持走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完善农业生态文明评价制度,深化农业生态文明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理论在论述社会文化、经济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时指出:人类创造历史的实践是在具体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下进行的,其中文化活动与经济活动、政治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社会发展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有其特殊性,既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等条件的产物,又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  相似文献   

18.
正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转化为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工作方法。自改革开放至今已有四十多年,我国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活力,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进一步总结经验与教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张晓雯撰写的《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中国化及其实践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9.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其处于核心地位。有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明确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学习她对于我们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创立中国会计改革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