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构建耕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轮作休耕是提升和优化生态利益的重要方式之一,生态补偿是实现轮作休耕的重要手段,能衡平不同主体、不同区域间生态利益与资源利益的冲突,实现公平正义。耕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的主体是轮作休耕各环节的相关利益群体,补偿标准的确定应兼顾效率与公平,体现动态化和差异性,补偿模式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多渠道构建补偿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2.
美国休耕制度及其对中国耕地休耕制度构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美国休耕制度进行解读,并通过对制度文本的系统梳理和对比分析,为中国休耕制度的构建提供参考坐标。[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结果]通过文献解读发现:(1)美国休耕立法经历了初步确立、快速发展和调整完善3个阶段;(2)美国休耕制度的政府补贴具有多元的特性,包括土地租金、成本分摊、技术援助、额外奖励和税收抵扣;(3)美国在实施休耕制度时强调计划与市场结合;(4)美国休耕制度的重心最终落脚于实现有机农业转移。[结论]根据这4项研究发现,中国在构建耕地休耕制度的过程中:首先,应逐次建构以休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体系;其次,在结合多方财政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化、差异化、动态化、奖惩结合的休耕补贴机制;再次,需要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强化计划安排的同时激励农户自觉参与休耕,主动提升耕地地力;最后,休耕制度重心的落脚点应与有机农业发展的趋势相契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耕地保护监管政策和机制专题"调研情况及相关研究,结合当前实际,分析了我国当前耕地保护制度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4.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巴彦淖尔市,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黄金种植带,水、土、光、热组合条件好,粮食年产量近年来稳定在55亿斤以上,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巴彦淖尔市现有耕地1359万亩.其中,河套灌区耕地超过1100万亩,素有“塞上粮仓”美誉.笔者近期前往该市调研,对其耕地保护工作中坚持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2月28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推进落实会,交流各地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做法和经验,部署安排今年试点工作。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要以担当的气魄、创新的思路、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耕地保护已从过去偏重数量管控转向强化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文章总结了江苏省耕地保护利用基本情况,梳理了江苏省耕地保护政策体系基本框架,围绕江苏省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大、耕地地力整体不高、污染风险管控亟待强化、耕地保护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难点问题,通过借鉴各地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管理实践创新,从强化落实责任、完善法律法规与行政手段、健全补偿激励机制、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强化耕地保护理论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新时期强化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工作通讯》2017,(18):32-34
<正>9月8日,农业部新闻办举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进展新闻发布会。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介绍了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进展情况,江苏省农委副主任张坚勇介绍了该省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做法。据介绍,去年以来,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中央农办等10个部门和单位,在全国9个省(区)扎实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梳理了广东省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的难题,总结了广东省耕地保护管理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提高耕地保护智能化监测监管水平、开展耕地系统保护治理与碎片化整治、完善耕地保护激励补偿机制、探索建立耕地储备区与异地有偿代保制度等政策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耕地保护补偿制度构建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实行的是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耕地保护效果却并不乐观,究其原因,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没能立足于农村改革的历史背景而正确的分析耕地保护的影响因子,片面强调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结果导致对区域发展需求权的剥夺,同时由于区域的主体功能区分,区域间存在着严重的耕地保护收益外部性现象;〔1〕二是由于耕地保护补偿主客体责权关系没有严格的立足点,导致主客体权责关系不明晰,补偿范围无法确定,以及补偿方式的选择不科学;三是由于耕地保护补偿不是立足于平衡耕地农用与非农化经济利益,促使补偿脱离了市场化机制,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并严重束缚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2〕本文在分析我国耕地保护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的基础上,对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构建展开进一步的探讨,以期为提高我国的耕地保护绩效,完善耕地保护制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正>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对引领和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浙江省耕地保护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以"两山"理念引领构建耕地保护新格局的现实路径。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以下简  相似文献   

11.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本文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浙江为例分析发现:浙北平原区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水平最优且最利于粮食生产,核心城市区耕地保护则难点较多、挑战较大。浙西南山区虽耕地自然条件不占优,但由于社会经济负向驱力和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耕保压力较小,耕地综合安全性整体较高。浙东沿海区和浙中丘陵区耕地综合保护水平处于省内中等,但前者弱势指标偏多,后者各项指标排名较均衡,指标间差异最小。研究进一步为优化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工作、保障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制度缺陷与耕地保护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加入WTO后 ,我国粮食进口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耕地需求紧张的矛盾 ,但是 ,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不会因此改变。所以 ,能否有效保护耕地仍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 ,我们面临的严峻现实是 ,尽管我国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但耕地流失尚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即使是在冻结审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 1 997年、1 998年也不例外。为什么保护耕地的难度这么大 ?保护耕地的政策为什么时常失效 ?加入WTO后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保护耕地 ?这些问题值得深思。事实上 …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财富之母,民生之本。土地供应失控,耕地面积锐减,已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2003年国土资源部受理8000多件次群众上访,涉及非法占地和征地补偿安置的占六成以上。“圈地运动”已经到了祸国殃民的地步,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斥之为“败家子”式的“发展”。可喜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已高度重视。2004年3月15日,  相似文献   

14.
关于保护耕地的思考陶鼎来(中国农业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是耕地每年减少而人口不断增加。只要经济发展,这个趋势就不可能改变,因此保护耕地就成为人们普通关注的重要问题。要求保护耕地的目的,是因为人均耕地太少,农产品紧缺将是长期存...  相似文献   

15.
欧美及东亚地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实践:对比与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归纳和分析欧美规模农业经济体和东亚小规模农业经济体轮作休耕的制度实践,为中国大陆地区建立和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分析比较法。研究结果:欧美国家和东亚地区均基于私有产权的体系框架,但实行轮作休耕的背景条件有所差异,制度目标也各有所侧重;轮作休耕政策较有弹性,其组织实施及管理与农业生产方式相适应;欧美国家主要依据土地生产率、租金、农业补贴等市场要素制定补偿标准,东亚地区则主要依据耕地等级和后继具体用途等资源要素制定补偿标准;欧美国家多有后期监管,东亚地区相对缺乏。研究结论:(1)中国大陆地区应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合理确定轮作休耕的规模与布局;(2)结合区域农业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点,设计差异化的区域休耕模式;(3)轮作休耕制度应与农地基本制度和改革要求相适应,充分尊重农户的主体地位;(4)立足平衡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导致的收益损失等建立和完善补偿标准;(5)建立健全轮作休耕监管监测评价体系,保障轮作休耕制度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6.
正耕地总量平衡问题是这些年来我国耕地保护的核心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制定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决策目标以来,围绕如何满足人口及国民经济发展对耕地数量和质量不断增长的需求、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中央推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一方面建立了耕地占补平衡的法律制度;一方面在全国和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了各地的耕地保有量指标;一方面将耕地总量不减少的任务纳入省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把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放在了农村六项制度建设的首位,同时强调了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这两项制度都是围绕和针对农业用地设计的,并且联系紧密,笔者把二者放在一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采取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而耕地面积却依然呈下降趋势。鉴于此,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现行耕地保护制度的供给和需求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现有的耕地保护制度水平是供需双方以及供给方内部成员依据各自的影响力博弈的结果。农民虽处在弱势地位,但他们往往通过土地抛荒等负面行为给供给者造成压力。因此,改变激励与约束条件,从而促使供需状况从当前的利益“非均衡状态”向“均衡状态”移动。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制度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讨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制度的成效、特点与问题,为全国层面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制度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实证调研法。研究结果:通过耕地保护基金发放,农民自发保护耕地的意识得到显著增强。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符合统筹城乡过程中耕地保护和维护农民权益的要求,是从底层通过法律化表达的形式将农民权益固化,并与耕地保护责任相结合的一种做法,但各方面推进的成本较大。研究结论:从全国层面看,可在借鉴成都市经验的基础上,制订符合地方实际的具体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引入制度可信度概念,从农户认知视角对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制度可信度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户休耕制度可信度认知理论模型,并利用湖南省茶陵县247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农户休耕制度可信度认知模型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农户的休耕制度可信度认知主要受到其政府执行认知、制度预期和制度功能认知的影响。农户的政府执行认知正向影响其制度预期和制度可信度认知;农户的制度预期负向影响其制度可信度认知,并在政府执行认知与制度可信度认知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农户的制度功能认知正向影响其制度可信度认知。研究结果还表明,目前主要存在洪涝灾害应急机制缺失、配套资金缺失、规模经营农户退出经营、治理措施不到位和农户对补偿不满意等矛盾,降低了农户的政府执行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