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沈阳局(以下简称“沈阳督察局”)通过对东北三省建设项目占用黑土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以下简称“黑表土剥离”)及再利用现状的调研,在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梳理,提出了对黑土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将黑土耕地纳入黑土地保护工程、禁止或严格控制黑土产品市场化交易、健全完善黑表土再利用制度规范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明确耕地“进出平衡”的管制体系,构建综合“同质等效—流补平衡”的管制框架,为科学制定农用地用途管制规则、合理确定耕地“进出平衡”管制要求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进出平衡”应以一般耕地和可恢复非耕农用地为对象,综合“同质等效”与“流补平衡”的管制要求,实现耕地长期稳定利用的目标;(2)以“同质等效”和“流补平衡”为管制评价依据和分区划定原则,可为落实区域耕地“进出平衡”提供方法支撑;(3)宜兴市永久基本农田外的农用地可划分为备选补入区(2 848.07 hm2)、备选流出区(2 847.70 hm2)、重点保护区(3 063.06 hm2)和特色发展区(16 286.94 hm2)4种类型,落实耕地“进出平衡”管制后宜兴市耕地耕作适宜性均值可由0.60提升至0.64。研究结论:明确耕地“进出平衡”管制规则有助于落实耕地保有量和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并且实现耕地的量质并提、格局优化和功效改善。  相似文献   

3.
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编制是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制度的关键。目前,全国层面缺少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编制的指导文件,地方出台的工作指引或实施细则对总体方案编制的指导性不够。鉴于此,文章在阐述耕地“进出平衡”政策背景及意义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和探讨了国家、地方出台的相关政策,并从总体要求、主要内容、转出范围、转进潜力、平衡分析等方面探析了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编制的技术方法,提出提升实地踏勘和基础资料收集的质量,重视“转进”潜力分析与“转出”需求预测等提升总体方案编制科学性、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推进耕地“进出平衡”工作,应研判国际国内粮食安全大势,立足我国耕地资源本底,统筹规划管控要求,科学编定“进出平衡”方案;应完善耕地“进出平衡”系统治理,注重部门联动协同,分类精准施策,健全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以“内涵阐释—风险辨识—路径分析—规避体系”为逻辑主线,客观认识耕地“进出平衡”政策执行的偏移风险类型、风险来源与形成路径,探究耕地“进出平衡”政策执行偏移风险新命题,以期为提高新时期耕地用途管制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耕地“进出平衡”政策执行的偏移风险主要包括组织矛盾、保障滞后、利益冲突和监管缺失;(2)规划冲突与权责模糊、资金技术的双重约束、多元主体利益冲突以及对非耕行为的负激励程度不足是造成政策执行偏移的主要风险源;(3)“制度环境—利益互异—执行偏移”的逻辑主线,可解释耕地“进出平衡”政策偏移风险的形成路径;(4)规避耕地“进出平衡”政策执行偏移风险,需借助规划管理、资金技术、利益分配和科技预警等手段。研究结论:耕地“进出平衡”政策的执行,应重视政策演化不同阶段不同偏移风险的差异性,构建相应的风险规避体系。  相似文献   

6.
郭云  高浩 《中国土地》2022,(9):59-60
为实现对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的管控,国家施行耕地“进出平衡”制度,作为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补充。本文对地方政府推进耕地“进出平衡”落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部有关直属单位,各派驻地方的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局,部机关有关司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保护耕地的决策部署,完善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工作机制,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占用耕地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强化耕地保护制度体系建设,有助于完善可持续耕地利用的顶层设计。耕地“进出平衡”制度是新时期耕地保护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判别其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并提出有效应对策略,是落实该制度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中国土地》2007,(7):17
广州局一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之一是重点督察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据束伟星介绍,成立伊始,广州局就对四省区市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除广西区政府与各市人民政府签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破解长期形成的因部门职责分工及条块分割等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产生的工作局限难题,成都市粮食局率先在全国粮食行业与本市公安消防局签订共建“成都粮食消防安全”长效机制联席会议制度协定(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  相似文献   

11.
<正>核心提示本文总结分析了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耕地保护的主要做法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深化平原地区耕地保护转型升级等建议。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最重要的基础。黄淮海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以下简称“两大平原区”)是我国农业资源条件优越的粮食主产区,进一步巩固这两大平原区的耕地保护成效,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尤为重要。为此,笔者通过深入调研,围绕耕地用途管制、耕地利用优先序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新增耕地管理、恢复耕地安排、耕地保护激励约束以及耕地保护典型模式等方面,总结梳理了两大平原区的主要做法以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自然资源部落实"两统一"职责的基本要求。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督察是中央赋予自然资源督察机构的职责和任务。近期,结合耕地保护督察,笔者随国家自然资源督察上海局就国土空间规划督察工作进行了调研,从督察目的、内容、对象及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南方农村》2006,(3):32-32
国土资源部部长孙盛最近在重庆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表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一定要积极主动支持新农村建设,同时要落实最严格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始终把保护基本农田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要杜绝新农村建设中先用后批、边用边批、批少用多等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坚决制止“以租代征”、以预审代替审批等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要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相似文献   

14.
今年6月25日是第19个全国土地日,作为国家土地督察广州局组织发起的“双保行动华南媒体走进深圳”活动之一,6月21日,深圳市国土房产局等部门组织小记者团采访本地耕地保护情况。  相似文献   

15.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家统计局等五部门9月19日启动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核查工作。核查内容包括各省耕地保有量及变化情况、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及变化情况、耕地占补平衡与基本农田占用补划落实情况、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和制度建设情况、耕地等级与耕地质量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土地督察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非农化中中央政府、土地督察部门、地方政府和公民间博弈关系,探讨实施土地督察制度的合理性。研究方法: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研究结果:中央政府应当采取适宜强度的土地督察制度,给予土地督察部门足够的激励和合理而明确的耕地保护目标,使公民成为耕地保护博弈中的重要一方。研究结论:中央政府采取土地督察制度,地方政府违规是两者间博弈的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17.
《自然资源通讯》2011,(22):31-3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工作,根据地球科学技术研究的特点,命名和建设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以下简称“野外基地”)是加快推进和...  相似文献   

18.
再议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新土地管理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从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该制度有效地保护了耕地,但由于制度发展时间不长,仍然存在“重开垦,轻整理”、“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本文在分析现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最优开垦规模的分析框架权衡生态成本和经济效益、整合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激励机制和各部门的协调机制、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放入社会大环境考虑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键要解决合理人口增加的耕地邯郸市土地管理局范建纲安徽省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以下简称“双增双减”)政策,对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也存有弊端,不宜一味套用。我认为,实行“双增双减”政策的关键在于解决好合理人口增添的耕地,否则...  相似文献   

20.
《自然资源通讯》2011,(18):23-25
部机关各司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统一部署,监察部印发《关于开展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监发[2011]6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从今年起至2012年底,选择部分地区和部门开展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行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