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目的:揭示流域国土空间变化的“干扰—响应”机理是其开展系统性、可持续性生态修复的重要依据,本文探索流域国土空间韧性研究思路,为面向生态功能可持续的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韧性理论契合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风险应对性、要素治理系统性、干扰机理明晰性、多主体参与性和生态功能可持续性;流域国土空间韧性需考虑的因素可划分为基础因子、发展因子、主体因子、距离因子和功能因子;通过构建流域国土空间韧性研究框架,明确了自组织机制、失配机制、崩溃机制、边界机制及网络协同机制等关键机制;未来研究应注重基于适应性循环的流域国土空间韧性评价、尺度依赖界定、基于阈值的韧性机理阐释、关键主体行为参与响应及复合情景下韧性预测等。研究结论:韧性理论可为流域国土空间生态功能系统修复及增强应对干扰的抵抗力和适应力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苗建中 《水利经济》1998,16(5):13-16
从淮河流域机构在目前体制下的地位、职责和作用入手,分析和探讨了有碍流域管理、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国家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在体制、法律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流域管理体制,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土地利用空间功能性识别是区域规划用地的基础,为兼顾食物原材料生产、居民生活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协调土地功能之间的矛盾,构建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功能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现行的空间功能分类体系尚不成熟,构建一套与之相符的识别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土地功能、生态系统功能和景观功能为基础,兼顾其他功能,通过整合空间功能核算方法,构建“三生空间”功能价值核算体系。[方法]采用以当量表为主体,结合生物物理过程和价值替代法形成空间服务价值的测算方法。[结果]研究区域以生态空间功能为主导与土地类型功能相匹配,该空间功能价值核算体系能较好地反映区域内地类的功能性状; 核算结果显示南流江流域的生态空间总价值686亿元,生产空间总价值164亿元,生活空间总价值942亿元。南流江流域生态空间为719万hm2,占流域总面积76%,生产空间146万hm2,占流域总面积15%,生活空间86万hm2,占流域总面积9%。生态空间邻域功能类型处于高值区,一般邻域2~3种空间类型; 生产空间邻域空间类型单一,仅在图斑连接处邻域2~3种空间类型; 生活空间一般毗邻1~2种类型。[结论]研究区“三生空间”整体互补性不足,部分空间功能区景观功能较单一。同时研究发现南流江流域耕地生态价值比预期高。  相似文献   

4.
流域生态补偿的内涵及其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锡生  潘璟 《水利经济》2008,26(5):65-68
为了构建合理而有效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从法学的角度探讨了流域生态补偿的内涵和体系:从流域的概念、流域生态补偿的范围、流域生态补偿的主体、流域生态补偿的惩罚性机制等4方面阐述了流域生态补偿的内涵;从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体系、流域生态补偿的转移支付体系和流域生态补偿的管理体系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流域生态补偿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流域综合管理,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从经济、法律、社会三方面构建评价空间、管理向量、指标体系和评价函数,并以莱茵河和多瑙河为参照流域,评价长江流域管理体制的外部环境,全面认识流域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相对于莱茵河流域和多瑙河流域均存在明显的外部环境差异性;该研究方法可为流域综合管理的体制改革提供理性视角。  相似文献   

6.
本文梳理了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项目的情况,在分析漓江流域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具体的项目布局策略,并就如何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顾向一  于慧 《水利经济》2023,(1):24-30+104
跨境水资源合作对于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意义重大,开展国际合作是化解当前跨境水资源合作难题的必然选择。由于国际硬法制定的繁杂性以及实施效果的不确定性,可以从国际软法入手,开展澜湄流域跨境水资源合作。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机制已经在机制构建、信息共享、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绩,但仍需要通过建立联合管理机构、扩大自身影响力、鼓励流域国共同参与、增加合作主体类型等来完善,以加快建设澜湄流域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步伐,推动澜湄流域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地位特殊,规划实施的相应保障政策机制尚未系统化。文章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梳理了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的体系与内容,搭建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保障体系框架。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存在规划实施主体与责任不明确、规划实施传导体系欠缺和国土空间实施用途管制未形成常态化制度等问题。因此,流域国土空间规划须要采取明确规划实施主体与责任、健全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和严格重点区域空间管控等相关策略以保障规划实施,完善全国流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升规划实施的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流域初始水权配置的紧迫性.按照流域特点鲜明、地域南北兼顾以及水资源丰缺程度等原则.选择了黄河流域、松辽流域等5个流域或子流域作为典型流域.在综合分析典型流域初始水权配置实践的基础上.从配置思想、配置目标、配置原则、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配置结果的和谐性、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和水权制度建设等方面.对我国流域初始水权配置工作提出建议.以期尽快完善我国水权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结合流域生态系统典型特征,提出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基本体系、重点任务、实施难点、解决途径及亟待研究方向,为流域国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应以水为核心开展,全生命周期视角下可分为“识水—治水—管水”三个修复阶段。(2)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任务在于以水梯度为基础开展流域生态系统特征与胁迫识别,以水连通为主线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以及以水健康为重点实施修复成效评估及可持续监管。(3)生态胁迫的复杂性、修复模式的精准性以及跨区域协同管理的困难性为流域生态修复实施带来了困难。(4)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监测的精度和广度,注重多要素、多层级协同的修复目标与模式制定,构建生态修复跨区域全周期协同机制等举措可为解决生态修复难点提供可行路径。研究结论:从“识水—治水—管水”全生命周期视角实施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可为流域国土综合治理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流域环境综合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中国流域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水质较差等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辨识 ,系统诊断了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和环境管理状况 ,揭示出中国流域环境管理的瓶颈。在此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流域环境管理系统的构建框架和运行流程 ,并从水资源管理机制建立、水资源法治建设、市场经济手段应用、生态需水量保证、信息网络平台构筑等方面 ,提出了中国流域环境综合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归纳了国外空间开发模式的四种类型,分别以典型国家为代表介绍了经济性特区、增长极、流域开发和产业带模式的基本做法和经验教训,提出了这些空间开发模式对我国西部开发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归纳了国外空间开发模式的四种类型,分别以典型国家为代表介绍了经济性特区、增长极、流域开发和产业带模式的基本做法和经验教训,提出了这些空间开发模式对我国西部开发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建立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适应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理论基础与技术规程。[方法]引入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评估土地利用多功能适宜度,运用三维魔方分类方法划定土地利用多功能分区。[结果]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多功能适宜性水平差异显著,适宜生态服务、农业生产和城镇发展的土地面积分别占流域国土面积的9338%、7017%和6931%,其中适宜城镇发展用地环洱海集聚分布、适宜农业生产用地在流域中北部连片分布、适宜生态服务用地围绕流域环状分布; 将洱海流域国土空间划分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三大空间占比分别为769%、2433%和6799%; 城镇、农业和生态空间功能分区与现状土地利用结构吻合度高达7196%,其中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吻合度分别为6384%、5943%和9262%。[结论]土地利用多功能适宜性综合评价体系及其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要求,符合洱海流域实际,能够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提供理论借鉴、为洱海流域国土空间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研究云南省国家森林乡村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成因,对丰富和深化乡村地理学及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空间自相关和量化统计等方法,构建“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相统一的“美丽森林乡村”评价指标体系,对云南省国家森林乡村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 (1)整体上,云南省国家森林乡村呈现“中部局部集聚,四周小分散”的棋盘式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凝聚态势,显著性较强。(2)区域上,国家森林乡村在六大流域和八大区域上呈现典型的不均衡性状态,西侧澜沧江流域与北侧长江流域分布最较多但密度小,滇西、滇西南数量多于滇西北、滇东北和滇东南。(3)空间密度上,大致形成东西、东北—西南走向的两个高密度带绵延区和四个高密度集聚中心。(4)空间相关上,空间正相关显著,由西侧热点区向东侧冷点区过渡,呈现东西相反的对称格局。(5)影响因素上,“山—水—坝”相间的国家森林乡村空间分布格局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生态价值地位的提升,地形地貌、河湖水系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基础性地位更加牢固。结论 国家森林乡村空间分布反映了当地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特征,是区域文化在地表的凝结与表达。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存在补偿的法律法规不完备、补偿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跨流域和跨地区的协调发展机制以及公众参与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借鉴国外生态补偿在制度建设、补偿资金持续供给机制、流域综合开发管理机制、环境污染治理协调机制以及公众广泛参与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展流域生态补偿、保障流域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东西部水利合作的中观模式——流域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流域开发模式的主要内容,即制定流域开发的指导方针,明确流域开发的基本原则,建立权威性流域管理机构,开发与治理并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结合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开发,分别探讨了东西部水利合作与流域开发的具体结合。  相似文献   

18.
山西桑干河水资源管理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世平  徐明  周喜 《水利经济》2007,25(4):58-61
介绍桑干河的自然环境、经济及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桑干河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了实现桑干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从组织层面上建立桑干河流域管理机构,使流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从技术层面上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桑干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如工程方面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法律层面上实现依法治水;经济层面上,建立合理供水价格机制,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筹集办法,实现桑干河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环境层面上,采取措施保护水质,防治水污染,改善桑干河流域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19.
流域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流域范围与行政边界不完全一致,如何协调流域内人水关系并将生态修复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当前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流域角度出发,分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总体思路,按照"问题—目标—分区—修复措施—保障"的逻辑主线,对流域国土生态修复规划编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刘传玉  张婕 《水利经济》2014,32(2):61-64
采用文献回顾法、归纳法,剖析和对比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典型案例,分析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在补偿机制层面与项目实施层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研究和实践需借鉴国外在流域生态补偿方面的成功经验,应该重点在补偿机制的理论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补偿机制设计及PWES项目实践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