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如何把握历史新机遇,利用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当代现代化以数字经济为驱动,推进了要素体系现代化、产业现代化及人类劳动过程的现代化。数字经济对传统经济形态的新挑战本质上是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对与之相适应的新生产关系的呼唤。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重要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积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数字经济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坚持创新发展破解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世界性难题、坚持独立自主探索数字经济基础上的新型现代化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数字经济赋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数字经济赋能经济社会文化均衡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着力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文章从互联网基础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应用两个维度出发,构建相关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测算了反映地区互联网综合发展水平的互联网综合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互联网综合发展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1)2003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综合发展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省市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2)互联网综合发展能够赋能城乡共同富裕目标,但这种赋能效应的区域异质性并不明显;(3)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是互联网赋能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传导机制;(4)互联网综合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外部性,能有效改善相邻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和最强音,蕴含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鲜明特征。选取2011—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以及区域异质性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是赋能共同富裕的新动能,且这种助推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作用机制分析可知,数字经济通过发挥创新效应、协同效应、普惠效应等构筑共建机制、共富机制以及共享机制推动充分发展、平衡发展和共享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以上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更换核心解释变量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因此,要依托数字经济发展创造社会成员平等公平参与共建与共富的条件和机会,提升致富能力,进而创造丰盈的社会物质财富和丰裕的精神财富,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发展成果普惠共享,进而破解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助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创新实践。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城乡风貌样板区作为基本单元,是实现共同富裕从宏观规划到微观落地的重要载体。绍兴市越城区在基本单元的培育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身模式,未来要从优化顶层设计、坚持人民至上、聚焦数字赋能、凸显区域特色探索构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杨大鹏 《江南论坛》2022,(12):29-33
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主战场,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杭州外桐坞村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以党建引领聚焦乡村发展合力,以文化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以艺术润村促进精神物质“双富裕”,以数字赋能助推乡村发展新飞跃,以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探索和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6.
从金融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角度揭示金融与共同富裕的内在理论关系,文章提出通过社会主义条件下金融功能属性发挥以及金融本源思想指引实现金融的正向分配效应,从而支持与促进共同富裕实现。根据金融赋能共同富裕的经验事实与浙江各地区的具体创新实践,启示经济高质量发展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先决条件,推进共同富裕要通过有效举措“藏富于民”才能熨平城乡差距与收入差距。按照金融赋能共同富裕的路径依赖,明确了坚持“党管金融”主基调是金融赋能共同富裕的基本行为准则,启示党的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金融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中同样适用,并将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景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质量版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转型的必然要求。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在于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培育现代化新动能、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形成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驱动力,推动供给侧的产业结构升级,以新质生产力形成中国式现代化新优势;推动动力转换,形成中国式现代化新动力;实现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以数字新质生产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升级版;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形成新型工业化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但现阶段中国个人财富与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已逐渐成为减少收入不平等、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阻碍。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问题不仅是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重点话题,也是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旅游业作为消费者空间移动的现代服务业,具有天然的富民属性,其不仅能够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和人的全面发展,还能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收入和财富再分配,对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发现,旅游业发展主要通过经济增长效应、创新提质效应、空间流动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赋能共同富裕。旅游业发展赋能共同富裕是全方位的,不仅体现在城乡共同富裕、地区共同富裕、居民共同富裕,更展现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基于此,笔者提出,在旅游业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乡村旅游、区域旅游、民族地区旅游、旅游创新创业和旅游业人才培养等予以有力政策支持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旅游业促进城乡均衡、区域协调、收入分配均等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调整中不断开拓创新的现代化。本文在阐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回溯我国现代化的萌芽、探索、推进和新道路完善,呈现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共同富裕的时代意蕴,从而系统提炼了其中的独特优势。从把握根本方向与凝聚磅礴伟力的“党的领导优势”,到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化传承优势”,从改革开放建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到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筹协调,以及以“人民至上”取代了“资本至上”,坚持人民立场,秉持和平发展理念。这些优势既是过往历程中的经验总结,更是未来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将为人类实现共同富裕现代化提供新选择。  相似文献   

10.
徐曼  王亚军 《新经济》2023,(7):126-133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当前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影响,数字赋能业已成为驱动当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浙江省数字化改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变革人们生产生活和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了动力,不仅实现了经济稳进提质,还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以数字化改革赋能共同富裕需要坚持协同联动、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平台为基应用牵引、坚持争先创优。从整个社会全局及长期发展布局角度来看,数字化改革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需要加强构建数字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宏观经济无效率论"、"收入分配两极化论"、"经济赶超遭瓦解论",是担心民营经济违背共同富裕的三大理论定式,业已严重束缚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当前亟需重新思考民营经济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民营经济是在社会化大生产中重建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其发展能够稳定宏观经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民营经济与共同富裕逻辑统一,结合于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包括等价交换的规则公平、剩余积累的机会公平、剩余索取的权利公平。  相似文献   

12.
陈龙 《经济问题》2024,(4):92-98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但在“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下,中国只能走以小农为基础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有其深刻的现实、历史、制度、文化、时代逻辑。从战略方向上看,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统筹小农有序退出、有效成长、有机衔接的多元化道路。从制度属性上看,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推进方式上看,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功能拓展、三产融合、数字赋能的时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奋斗目标。而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对立所造成农村内部发展动力不足的现实困境阻碍了共同富裕的实现。文章以城乡差距较大的广东省数据为例,对促进广东省农村发展的内外生要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外部赋能有助于激发农村的内生动力,内外生要素的共同作用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以及未来的反贫困工作应将着力点放在激发内生动力上。且以外部赋能激发内生动力的新内生发展模式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因此在5年过渡期内应建立以外部赋能为端口,激发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和增强内生发展能力的新内生发展机制,由量变引起质变,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缩小城乡差距是重要关键。浙江在高质量发展建设乡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以数字经济、组织创新赋能共同富裕的案例不胜枚举。本文试图借助浙江省相关县市区的典型案例,进行机理和政策的实例分析,剖析浙江如何通过数字经济、数字金融、“飞地”抱团模式以及产业联盟,真正做好集经济高质量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一体的先行示范,以期为浙江深化落实共同富裕的经验推广提供理论支撑和案例来源。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和全面拓展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新动能。在构建2011—2020年31个省区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多维度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效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机制检验证实,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是其重要的中介传导机制,其中科技创新的影响效应较人力资本更显著。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赋能效应呈现出“中西部>东部”的总体态势;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表现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越高,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就越明显。分维度估计结果表明,相较于农村现代化,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的驱动力更强劲。  相似文献   

16.
经济     
《经济导刊》2023,(7):5-6
<正>促进民营经济做强做优做大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公布。民营经济重要地位凸显。《意见》指出,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这一定位折射出民营经济的关键作用。民营企业增长的系统性潜力一旦释放,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鲶鱼效应”,  相似文献   

17.
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结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共同富裕以深厚底蕴,共同富裕价值旨趣的人民性、基本内涵的统一性、分配方式的正义性、实现过程的渐进性都能在中华优秀传统义利观中找到原初根柢,共同富裕则赋予中华优秀传统义利观以现代力量。中华优秀传统义利观的现代性转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思想的激活、中国共产党这一先进阶级的传承、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这一先进生产方式的催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有效贯通起来,既要坚定文化自信,让经由“结合”的共同富裕彰显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也要坚持守正创新,在推进共同富裕中赋能传统义利观的现代化升格。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福建省晋江市经济总量连续28年居福建省县域首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比福建省平均水平低0.25个百分点,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产业升级、强村富民、提低扩中等领域不断探索“共富金融”。晋江市从支持金融机构发展、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深化科创金融和绿色金融、畅通农村金融普惠供给、实施金融利民为民工程和推广发展慈善金融等方面打造“共富金融”政策试验田,为金融支持共同富裕探索了实践路径、提供了新的经验,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武强  吴静 《经济问题》2023,(3):9-15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不仅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克服了古典经济学以单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社会认识论的片面性,按照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为人类可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中国从脱贫攻坚胜利向共同富裕奋斗已经开启了坚实的步伐,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域下,说明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现实基础和目标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周旭霞 《江南论坛》2023,(10):27-32
数字赋能农业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杭州建德草莓产业为例,介绍运用数字手段,即在生产端搭建“草莓大脑”,在服务端创建“草莓一件事”系统,在销售端开拓“数字超市”,有力推进草莓产业数字化应用,全面提升草莓产业现代化水平。通过杭州建德草莓产业数字赋能的实践,为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