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的事前调查机制入手,分析当前金融体系下国内外商业银行事前调查机制现状以及国外事前调查机制操作中的先进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的事前调查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事前调查机制不健全、单一管理模式下银行专业型人才匮乏、信用评级和风险分析水平较低、事前调查机制缺乏有力的文化环境支持。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宏观环境因素,也有银行自身的因素。为此,必须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完善信贷管理制度,提高商业银行事前风险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化商业银行,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中心环节,也是增强银行竞争力的重要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通过长期摸索,创建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规则,我们应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商业的公司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在贷款准备金制度改革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由于财政部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人民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对商业银行计提贷款准备作出的规定有一定的差异,各家商业银行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时没有统一的标准;二是现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存在的局限性导致商业银行在计提贷款准备时可能出现误差:三是各商业银行计提贷款准备的范围和比例不统一,导致贷款损失准备结果缺乏可比性。  相似文献   

4.
风险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产权主体不明晰,风险管理能力薄弱,政府干预不透明,信贷基础脆弱和市场约束力不足,因此,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必须深化改革,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改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建设风险管理文化,确立与政府的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5.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意味着自此以后,汇率波动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实证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较大的外汇敞口,商业银行在外汇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对汇率风险重视不够、汇率风险管理模型不完善、外汇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有限、外币资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巴塞尔协议经过大多数国家与地区的认可,代表着国际银行业监管的方向和趋势。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商业银行面对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商业银行必然会逐步遵循国际银行经营管理的统一规则,接受以新巴塞尔协议为准绳的国际银行业监管原则、标准和方法。在此国际背景之下,本文讨论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其与新巴塞尔协议的差距,提出了强化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进展,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使我国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并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在我国加入WTO后的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与业务人员素质有直接关系,是否拥有一支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梯队是关系商业银行事业发展兴衰成败的根本.基层商业银行是整个商业银行系统内机构人数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直接面对客户量最大的一个层面,是构成商业银行大厦的基石.因此,其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整体人员的素质高低.基层商业银行特别是西部地区商业银行由于受历史条件、经济发展、地域因素的限制,其自身业务拓展面、接触层面相对较小,员工缺乏"创优争先"的综合素质和精神境界,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制约了业务发展的思路与动力.根据这些情况,本人认为至关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完善基层商业银行业务人才机制.  相似文献   

9.
银行中间业务日益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创新的重点领域。它不仅是银行竞争的热点和焦点,同时也是新的业务生长点和利润增长点。面对中间业务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的历史潮流,新兴商业银行,如何迎接挑战,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开创中间业务的新局面,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战略任务。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的比较研究,探寻河南省新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其劣势和优势,以把握新兴商业银行的基本行情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相比于国外众多商业银行对碳金融的深度参与,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处于探索尝试阶段,明显存在着发展不足的问题。而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碳金融业务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制度约束:一是我国现行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的约束;二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三是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的法律法规的缺失;四是缺乏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交易的激励机制。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积极性,扩大碳金融交易的广度与深度,要在政府、市场和商业银行的共同努力下,为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形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诸多因素中,商业银行与贷款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最重要的深层次原因。本文运用社会网络理论,为克服银行、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起社会人际情报网络,人际情报网络使银行和企业间的信息最大限度的实现对称化。商业银行可以运用人际情报网络分析工具来获取贷款企业真实信息资源,为贷款决策提供参考,提高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对于商业银行是否是“暴利行业”的观点不一,“暴利行业”的定性涉及社会经济政策调整的发展大局和经济金融的稳定,判断是否“暴利行业”必须有相应的指标体系来衡量。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利润绝对额较大、增长速度较快、人均利润较高,但并不能因此得出商业银行是“暴利行业”的结论。商业银行有些指标有违当前经济现实状况。商业银行高额利润这一经济现象是由特殊的环境背景和多种原因造成,平抑社会对商业银行这一经济现象的看法,必须从优化商业银行政策环境、转变商业银行发展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支柱业务。我国商业银行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应重点从经营观念、产品和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高科技的引入等方面进行突破,注重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维护我国金融稳定的关键是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可控,不发生系统性、全局性风险.本文在剖析当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把宏观经济形势研判、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变和微观风险管理操作结合起来,加强风险管理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5.
对西安市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进行的专题调查显示,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稳步发展,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相关法律不明确、商业银行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优化登记系统.  相似文献   

16.
合规风险,是指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为有效防范合规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开展合规管理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实现对合规风险的有效识别和管理,确保依法合规经营。根据中国银监会的《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要求,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行”)从2005年开始,专门设立了内控合规部,按照业务发展需要和监管要求牵头开展各项合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利率管制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主要是非价格竞争,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价格竞争,而外资银行在贷款定价方面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都优于国内银行.在这种大的趋势下,商业银行应该未雨绸缪,从现在开始研究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后贷款定价问题,本文将对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做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际社会针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反思,修订出台了一系列加强金融监管的措施和方案。如何理解这些金融监管规则的变动及其影响,已成为国内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分析金融监管规则的变动,揭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是企业主要的资金供给者之一,受信息供给的影响,小微企业在获取商业银行信贷时困难重重,这在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的国家(地区)表现更为显著。格莱珉银行和开泰银行处于欠发达市场国家,德国商业银行和富国银行处于发达市场国家,它们代表了不同市场发育程度下不同商业银行采用的小微金融业务模式,而这些业务模式差异的背后是不同国家市场发育程度以及小微企业信息供给的差异。在市场发育水平较低时,信息供给水平较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和不完全导致商业银行主要为小微企业通过提供关系型信贷产品,对于小型商业银行更是如此;当市场不断发育成熟时,信贷市场信息得到较好地发展,商业银行更愿意为小微企业提供交易性信贷产品。为促进自身进一步发展及服务小微企业的目的,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市场信息供给水平,而作为信贷产品的主要供给者商业银行则应借鉴国外经验创新金融产品并开发区域性特色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流动性测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对商业银行而言至关重要。商业银行在对流动性进行管理时,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测量银行的流动性。在理论上,如何衡量流动性还存在很多争议,目前尚无定论,但在实践中,国外商业银行都非常重视对流动性的管理,并有许多不同的具体操作办法,可以为我国改进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测量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