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诸多原因中,资金不足不是根本性的原因,根本性的原因是中西部地区劳动效率的低下,是科技教育的落后,是人才培养的落后,归根结底是技术进步的滞后。因此,从劳动效率方面着手,抓科技教育、技术进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地区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1999--2008年的样本数据,采用相关性的基本回归检验方法,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和投资效率时间序列分别进行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在投资效率上中西部明显低于东部发达地区,这也是中西部与东部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要解决中西部投资效率过低问题,就必须优化投资产业结构,提高金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合理布局投资,提高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基于Cobb-Dauglas生产函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证分析表明,山东省1978-2005年间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Y=0.084·H^0.079K^0.737L^0.263。其经济内涵是: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及结构优化等制度因素对山东省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9.78%、6.45%和23.66%。鼓励储蓄和增加投资,增加劳动供给和提高劳动效率,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深化体制改革等,是促进山东省经济持续、快速和协调增长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4.
技术进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被视为经济增长的三大重要的因素,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依靠教育投入,特别是政府的教育投入。本文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横向地比较了贵州省的教育资源存量、政府的公共教育投入与全国的平均水平,以及同属我国西南地区其他省市的差别,发现贵州的差距明显。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也发现贵州省的人力资本存量与结构均落后于上述地区,并且贵州的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无法支撑贵州的产业升级转型。结合对比分析和人力资本的形成路径,本文给出了提高贵州省人力资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全国分为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采用1996~2002年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教育投资对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各有不同,差别较大,东部最为明显,而中西部明显偏低.目前,产生教育投资效应区域差别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在各区域投资规模和结构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 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讨论的科技进步指广义科技进步,通常称之为全要素生产率(TFP),它是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之外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的因素总和,既包括狭义技术进步导致资本,劳动效率的提高,也包括体制改革、结构变动等导致要素效率提高。改革开放30年来,广义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量FDI主要流入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经济增长作用较为明显,而对广大西部地区作用较小。基于1999—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FDI对中国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但分布不平衡的FDI也加剧了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失衡。我国应继续大力吸引FDI以加快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把部分FDI引向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应采取措施积极引进FDI以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逐步缩小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8.
地区发展不平衡,东西差距加大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中西部地区落后、低效的经济结构。本文认为优化中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主要对策是:加快所有制改革调整的步伐;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长级;建立良性的投资基金运行机制;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人力资本积累模型基础上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空间视角解释人才集聚、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以中国2005—2017年省域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人才集聚与技术创新不仅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同时通过知识溢出、技术溢出、协同效应其对邻域地区经济增长也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分地区而言,东部地区技术创新与人才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和溢出效应;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显著,中西部地区在人才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人才大量流失对经济产生负向作用;地区间经济增长不能趋同的一个原因是人力资本吸引效率存在差异,人才往往在吸引效率更高的地区集聚。  相似文献   

10.
为了系统探究中国转型期教育平等的经济增长效应,本文结合内生增长理论模型考察教育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采用1978-2004年时序数据对二者关系进行协整、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教育平等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教育平等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教育基尼系数每降低1%,GDP将提高2.8%;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二者之间的调整机制将以-0.14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二者内在传导机制是,提高教育平等程度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最终有效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构建铸魂育人思政实践课程体系要抓住关键的时间维度,利用好开学季、重大节日、暑期、毕业季等关键时间节点;拓展多元化的空间维度,形成校内活动空间、社会实践空间、网络媒体空间的协同格局;把握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相结合的内容维度;明确分工,组成密切配合的人员维度,最终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2.
将高等教育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说明两类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计量分析发现,普通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比例增加会提高资本的产出效率,减少劳动产出效率,而成人高等教育的影响作用则相反;如果考虑高等教育结构和经济结构互动对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的影响作用.则普通高等教育对生产要素的作用不受产业结构的影响,而成人高等教育对生产要素的影响作用会随着非农产业部门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新兴古典视角:区域差距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重拾古典分工思想,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对区域差距问题进行重新思考,提出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源于不同区域间交易效率和分工水平差异的看法,认为交易效率的改进能够提高落后地区的专业化分工水平和总合生产力,有助于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14.
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同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本文利用1989~2009年省际投入产出数据,分析研究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整体增长绩效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化过程。研究发现:(1)1989~2009年间我国整体环境无效率值为0.1684,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所产生的无效率值合计为0.1251,约占到环境无效率总量的74.3%,是导致环境无效率的主要来源;(2)在分析期间我国环境无效率呈现出中间低、两端高的特点,2004年之后与污染排放相关的无效率值出现了大幅度反弹,是导致近期环境技术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3)区域间经济环境技术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较为和谐,但中西部地区环境技术效率普遍较低,且中部和西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层面;(4)在分析期间中国不同地区环境技术效率呈现出从发散到收敛的特征,主要与东部和中部环境技术效率近期的下降有关。最后,本文结合分析结果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Panel Data model对广西2000—2009年服务行业工资增长影响因素的六个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证实,产值增长份额、劳动生产率、资本密集度、人力资本水平和对外贸易水平是影响工资增长的重要因素,这些影响因素与工资增长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消费水平与工资增长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经济增长的机制出发 ,研究了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与投资、劳动、消费、居民收入的相关性 ;分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 ,其经济增长低于平均水平的原因 ,对于城市经济结构调整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002—2011年间双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的产业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测度两地区三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及速度发现,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速度普遍高于珠三角地区。同时,还构建了联立方程模型对两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速度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并进行计量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产业转型升级速度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关系。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为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双三角地区应明确产业转型升级方向以及转变地区贸易发展方式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