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2.
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度了中国多产品出口企业的产品加成率,探究了融资约束对多产品出口企业产品加成率及其差异化调整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降低了多产品出口企业的产品加成率,并且对核心产品加成率的抑制效应显著大于非核心产品;考虑内生性问题、改变关键变量度量、剔除加成率极端值和改变产品范围等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融资约束通过生产率和质量升级抑制效应降低了企业产品加成率;但由于中国多产品出口企业采取质量竞争的核心产品策略,且融资约束抑制核心产品质量升级的强度大于非核心产品,引致融资约束对核心和非核心产品加成率的差异化影响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对进一步改善企业融资环境以及多产品出口企业面临不同融资环境时如何进行内部资源配置,提供了经验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多产品出口企业数据,研究了出口目的国市场规模和供给潜力变化对企业出口产品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市场规模扩张引致的竞争加剧,会弱化选择效应但强化倾斜效应;而厂商供给潜力提升引致的竞争加剧,会强化选择效应和倾斜效应。以校正的夜间灯光数据为市场规模的工具变量处理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后,模型估计仍保持稳健。进一步,结合市场多元化策略研究表明,企业出口目的国的增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竞争加剧造成的出口产品集中化,但出口市场数量存在最优值。因此,为了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保持外贸经济稳定增长,一方面,出口企业应不断培育核心优势产品,提高自身优势;另一方面,适度开发新市场,有效分散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有着前所未有的迫切性。本文旨在对企业出口产品转换行为及其背后竞争力的变化进行研究,将异质性企业理论与产品空间理论相结合,构建企业层面的平均产品密度指标,从产品要素禀赋视角揭示企业进行产品转换的内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出口产品转换行为是否会促进企业出口产品的转型升级。研究表明:企业出口产品的既有要素禀赋和在产品空间的位置决定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转换行为;企业出口产品在产品空间中的平均产品密度通过对产品转换行为的促进作用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带动了企业出口产品的升级。 相似文献
7.
8.
《国际贸易问题》2018,(4)
融资约束是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缓解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协同两个角度分析了出口信号对民营企业外源与内源融资约束的影响。本文利用1997-2009年的民营企业数据,使用出口距离作为衡量企业出口的工具变量,发现释放出口信号的企业,外源和内源融资能力相比非出口企业更强,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本文认为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的布局下,政府应当全面支持和促进市场化的进程,积极解决国有企业和政府相关机构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利用更全面的信息协助银行等金融部门合理配置投资资金;鼓励有出口能力的企业通过释放良性的出口信号,缓解企业外援融资困难的问题,从而促进企业能够通过内源融资实现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9.
10.
与直接出口相比,间接出口降低了企业出口的固定成本,但增加了出口的可变成本.本文首先在Melitz(2003)的理论框架下引入融资约束和多种出口模式,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大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间接出口模式,以节约出口固定成本和缓解融资约束.基于此,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融资约束对我国企业出口模式的影响.本文发现:第一,融资约束的增加不仅增加了企业间接出口的可能性,也增加了间接出口规模;第二,对外部融资依赖较大的企业而言,融资约束的增加对企业间接出口模式和间接出口规模的影响更加明显;第三,生产率对企业出口模式的影响不明显,但企业规模、经营时间、外资和研发投入的增加降低了间接出口的概率和规模.总之,融资约束的增加迫使企业选择间接出口模式,以节约出口的固定成本,而这对外部融资依赖较大的企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运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进口竞争与多产品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关系。研究发现:(1)进口竞争显著提高了多产品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且对集约边际的促进作用更强;(2)区分贸易类型的研究发现,相比于一般贸易,进口竞争对加工贸易的边际促进效应更加显著;(3)分行业回归的结果表明,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进口竞争对出口边际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使用系统GMM模型控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发现进口竞争对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的促进作用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12.
13.
《国际贸易问题》2016,(6)
本文基于产品价值链视角剖析了信息化密度影响企业出口决定的内在机理,并采取世界银行提供的2012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总体上信息化密度较高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出口。产品价值链中各环节信息化密度较高的企业也倾向于选择出口,且从边际效应来看:与下游企业或消费者之间以及市场营销和销售过程中较高的信息化密度带来的较大海外市场空间,对企业出口决定的正向边际效应最大;其次是与上游企业或供应商之间和生产过程中的较高信息化密度使得企业克服出口额外成本的能力增强;边际效应最小的是在产品改进上的信息化投入导致的产品多样性和较高的产品质量。分行业估计结果显示,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企业的信息化密度变量以及边际效应规律与总体样本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15.
基于地理集中度的中国水产品出口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理集中化指标、出口多样化指数等为研究变量,实证分析中国水产品出口地理结构与其出口不稳定性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中国水产品五大出口市场中,亚洲的日本、韩国和香港市场的波动趋势相近,决定了水产品出口不稳定性的大部分,不断扩大的美国、欧盟市场可以一定程度地平抑亚洲市场的冲击;但美国、欧盟市场自身的不稳定性及波动的趋势相关性使得其平抑作用十分有限;通过调整出口地理结构,开拓新的市场可以降低总体出口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下异质性企业出口和生产率的关系可以用两种假说来概括——"自我选择出口"和"出口导致增长"。文章回顾了十多年来学者们用各个国家的企业数据对这两种假说的验证,对比和评析了相关的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实证结果的原因等,对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原因进行总结与探讨,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7.
《国际贸易问题》2015,(4)
本文利用中国海关贸易和工业企业的合并数据,通过构建企业运营资本投资敏感性指标作为企业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三元边际的影响效应。计量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第一,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的进入边际以及扩展边际呈现显著的制约效应,对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影响不大,企业融资约束与扩展边际存在典型的"U型"关系。金融发展程度的提升能够极大改善企业的融资约束的制约效应;第二,从不同出口方式来看,融资约束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进入形成一定的抑制效应。在扩展边际方面,融资约束对从事加工贸易和混合贸易企业的高端出口能力产生极大的制约效应,而对一般贸易的出口能力影响不显著。此外,作为"看得见的手"的政府补贴并未对出口决策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也并未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对出口产生的抑制效应。因此,稳步推进中国金融改革进程,提高金融市场化水平,适时调整中国政府对企业的补贴规模与方向,可能会有利于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