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4月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对这些政策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反映.那么,这些政策对于西安的房地产市场有什么影响?西安楼市会不会再度陷入调整期?老百姓普遍关心的房价问题会不会继续上涨?面对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等诸多利好因素,西安楼市的走向将如何?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我国沿海城市国际化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其标志是2001年10月间由建设部主持审定的"大北京规划",明确地提出要把北京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世界级城市"这一术语第一次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1年后上海也提出要建设"世界城市",代替了上个世纪90年代"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提法.我国沿海城市国际化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深圳在其"八·五"计划中就提出了要把深圳建设成为"国际性城市",这在我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当属首创,从那时以来一直作为深圳发展的指导思想.据报导,今年初,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考察深圳时指出深圳要建成"国际化城市",肯定了深圳的既定目标,这个目标尚未实现,仍在"化"的过程中,这就要很好地努力.让人感兴趣的问题是:深圳如何在建设综合性特区中向"国际性城市"发展?有何规律性?本文仅从深圳区市一体这个角度试作探析.  相似文献   

3.
正考虑到住房限购措施对市场心理的巨大影响,若在房价继续上涨时期贸然松绑或退出,只会加剧市场上涨压力。只有在楼市见顶回落、调整趋势基本确立之时,才有可能打开行政控制措施退出的时间窗口。据报道,近期南宁、无锡、宁波、铜陵等城市相继通过松绑行政控制措施,或采取部分刺激政策,意在激活日渐转淡的楼市。预期未来还将有一些城市会加入所谓楼市"微刺激"的阵营。应该看到,根据各地楼市演化调整政策,防止楼市急剧回落影响到宏观经济金融稳定,体现了分类调控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4.
宋丁 《特区经济》2020,(3):58-58
深圳楼市始终是一个被强大的政策和市场力量双重挤压的市场,一直在政策调控高压中前行,又一直在艰难地试图突破房价的限制而寻求高位。目前,住房均价已经攀升到每平方米6万以上的高位,超过北上广,名列全国首位。这样的房价,很多普通市民不吃不喝,攒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钱恐怕也买不起一套房。这就涉及到房价和居民收入的关系了。多年来,房地产界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通用的指标,叫"房价收入比",以此来测算一个城市的房价水平。但是,我发现,这个如此重要的指标竟然没有什么绝对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政府要"瘦身",就要将其不应承担的社会事务切割出来,让社会组织"制定菜单",由政府和老百姓来"点菜"。近年来,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都在医疗卫生、教育、社区等领域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在欧美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模式各有不同,但他们不可避免地面对相同的问题:买什么?怎么买?如何监管?  相似文献   

6.
《开放导报》2008,(3):I0003
福田,作为深圳这样一座矢志"文化立市"的城市的中心城区,被天然赋予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责任。如何确立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如何给这一战略的实施确定战术部署?比如如何选择一些具体的地域,使其成为文化产业的集聚地?如何制定政策,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帮扶文化产业?如何能够确保辖区的文化企业出现有足够影响力的代表,达到以精品带全局的效果?从2003年"文化立市"战略确立以来,曾经在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拥有"福田模式"的福田区,一直在给这份"责任问卷"逐步做答,福田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福田经验",在业界也有将其整体称为"福田模式"的提法。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市场为啥"高烧不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寒冰 《上海经济》2006,(10):39-40
2005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出台的情形下,房价似乎逐渐从疯狂回归理性,房价上涨的势头有所减慢。有的城市甚至传来房价大幅下跌、房地产中介关门大吉、开发商呼吁救市的消息。房地产市场呈现出萧条的景象,中央甚至将2006年定位住房消费年,以期加大内需、遏制楼市颓势。然而时至今天,忽又传来消息,深圳楼市狂飙不止、北京房价脱缰、南京楼市加速回暖、重庆房价不正常上涨等等,房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飙升。  相似文献   

8.
城市政府的职责究竟是什么?是只抓经济工作,还是把精力放在城市公共空间秩序的建立和维持;城市管理是继续进行行政控制,还是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民作为独立利益主体正在形成,这就要求政府比以往更要注重城市中的"人",因为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政府和市民的利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这几年,市民谈上海楼市大有些"谈虎色变"的忧虑, 但自去年以来,随着中央、上海市委、市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房地产业调控的文件,其积极效应开始逐渐显现。笔者认为,今年开始上海楼市将回归理性,重塑消费环境。不仅为市民的住房消费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同时健康发展的房地产业必将有利于促进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模式于我国并不可取,未来以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为主的改革与发展模式也决不应成为方向,否则,如同东施效颦,中国将一定陷入新加坡模式的陷阱而自受其咎  相似文献   

11.
近来,陈水扁公然宣称"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并鼓吹"要思考公民投票立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核心是企图推动"全民公决",走向实质性"台独"。那么,台湾究竟有没有理由从中国分离出去,有没有资格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统独"问题?我们还是用事实来作出回答应该说,"公民投票"作为一种表达公民意志的民主手段,本身没有错。问题是这种手段如何运用,运用在什么地方,一般来说,"公民投票"是指由当地公民投票  相似文献   

12.
"亲,过两天我要回深圳了,带点什么纪念品回去呢?要有大连特色哦!"一个来大连玩的朋友的电话,让记者抓耳挠腮了半天。大连特色的纪念品应该推荐什么呢?情急之下,只好带着朋友到八一路市民文化活动中心碰碰运气。那天正赶上西岗区民间艺术家坐镇"摆摊儿",朋友被现场巧夺天工的人物剪影、布贴画、丝网花、纸艺画和麦秸画等民间艺术品惊艳得不行,立马有了"挖到宝"的感觉,差点把所有的手工艺品全都带走。此情此景不禁让记者感慨万千,民间艺术如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同时还提出:"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十七大报告将住房保障写入其中,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和对民意的尊重。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成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新一轮楼市政策调控下,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一线城市纷纷采取降价优惠的措施,但购房者观望气氛仍浓.作为二线城市的西安,其反应如何呢?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一开始,国家就提出了要抑制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要求,但是随着春节的过去,房价在一线城市又开始疯涨。二手房市出现了"抢购热"的局面。大家都认为楼市是"泡沫",但所有的人同时也在把这个泡沫吹大,但是我们要注意,当这个泡沫大到极限的时候,就会破裂,产生的爆破力也是惊人的。面对新政的出台,楼市将面临怎么样的影响呢?下文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浅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李琳 《东北之窗》2008,(14):36-37
继前段时间"退地潮"不断涌现于各大城市之后,房地产商们的噩梦并没有就此终止。近来,随着楼盘打折促销不断,北京、深圳、广州、南京等大中城市的退房潮愈演愈烈。在当前楼市进入调整阶段的背景下,退房潮难免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并可能进一步加剧持币待购的楼市僵局。那究竟又是什么原因引发了所谓的退房潮?退房潮对楼市又有怎样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17.
上海楼市"香港化" 上海楼市存在"香港化"趋势吗? L:我认为,上海楼市确实存在"香港化"趋势一香港开发商在上海扮演的是启蒙者、先行者角色.众所周知,内地的土地批租制度源于香港,搞到"面粉比面包贵",土地价格一步步淹到脖颈,上海最新采用的勾地模式也学自香港.到目前为止,两地开发商捂盘、惜售,囤地居奇,如出一辙……在这些因素作用下,上海楼市除了"香港化",也没有别的道路可走.  相似文献   

18.
传说中最严的京版"国八条"华丽丽地登场了!这个被业内称为"京十五条"的楼市调控措施的确如传说中的严厉: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北京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北京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北京有效暂住证和连续5年(含)以上在北京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的非北京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向其售房.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宁波市委曾提出将深圳作为宁波学习的标杆城市,发起了"向深圳学什么"的思考。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宁波市委政策研究室多次远赴深圳考察调研,对比宁波近年来的发展特点,指出宁波当下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各项指标以及发展中的困惑都与2009年的深圳出奇相似。因此对如何以深圳的"昨天"审视宁波的"今天",如何以深圳的"今天"考虑宁波的"明天"等问题作出思考,此报告引起市委主要领导关注。现将全文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走向世界》2012,(20):32
一个城市发展前进的目标该是什么?答案也许是"人们的宜居幸福"。"幸福",在不同层次的群体面前,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含义,但最终总要回归到平凡日子里的衣、食、住、行、教、养、医、购、娱。尽管心中热切期待着幸福生活,但城市幸福感的细节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影响幸福指数上升或下降的因子有很多,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