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2003年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高速增长,主要煤炭消费行业产品产量大幅度上升,煤炭消费大量增加,煤炭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使煤炭库存保持在较低水平。煤炭市场在煤炭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总体上呈现供求基本平衡、部分煤种偏紧的态势。 一、2003年上半年煤炭市场基本走势 1.主要煤炭消费行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拉动煤炭消费量增加 上半年,我国GDP增长8.2%,全国工业总产值(不变价格)增长2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加值增长16.2%,增速比去年同期高4.5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煤炭需求主要来自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四大行业.1985年,四部门消费煤炭38521万吨,占国内煤炭消费总量的47.2%;电力体制改革之初的2002年,四部门煤炭消费合计11.49亿吨,占国内煤炭消费的83.9%;电煤从1985年的1.77亿吨增加到2002年的6.63亿吨,占四部门的比例从46%增加到57%.电煤消费占煤炭消费总量则从1985年的约21.7%增加到2007年的50.5%.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 1 985— 1 999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和各行业煤炭消费量变动分析 ,建立本征灰色系统并进行关联度分析 ,从而找出对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变动主要影响行业因素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据国家能源局网站消息,4月22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了2021年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在能源结构方面,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6%以下。新增电能替代电量2000亿千瓦时左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28%左右。《指导意见》提出,2021年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985-1999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和各行业煤炭消费量变动分析,建立本征灰色系统并进行关联度分析,从而找出对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变动主要影响行业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2011年1~11月煤炭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和煤炭消费情况。分析了2011年煤炭经济运行的特点,对2012年的煤炭市场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资讯     
<正>供给侧改革或使我国化石能源消费提前达峰近年来,关于我国煤炭消费量是否达峰引起学术界广泛热议。数据显示,我国煤炭消费自2013年达到42.4亿吨后开始连续两年下降。2016年,包括煤炭行业在内的重点高耗能行业开始实行供给侧改革,根据执行情况可判断至少未来短期内煤炭产量及消费量将继续保持下降趋势。与此同时,石油消费量增速保持稳定,天然气和其他新能源等清洁能  相似文献   

8.
煤炭峰值预测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煤炭峰值预测"课题组采用部门耗煤法预测的我国煤炭消费峰值的核心内容及结论。研究认为,我国煤炭消费将在2020年达到峰值,煤炭峰值水平为47.6亿t。届时,煤炭消费结构为电力、钢铁、建材、化工4大行业及其他用煤占比分别为54.74%、12.44%、11.56%、15.45%、5.8%。最后提出政府及企业应对煤炭峰值到来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探究煤炭消费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因素分解与路径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视角,首先采用侧重需求侧分析的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对山西省煤炭消费的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结构分解,然后构建结构路径分析模型揭示山西省煤炭消费的关键传导路径。结果表明,终端需求是拉动山西省煤炭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其他省(市)的能源需求对山西省上游能源行业的煤炭消费起到了明显的驱动作用;山西省的煤炭消费高度集中于电力、焦化、冶金、煤炭等行业,且间接消费占比较大。因此,为实现“控煤”目标,一方面要注重关键耗煤企业的技术创新,降低煤炭消费强度;另一方面也要分层次减少产业链各环节的煤炭消费,实现上下游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是我国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明确政策和重点举措。确保煤炭安全稳定保供、促进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又是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统筹好发展和压减、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是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结合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和实际,展望"双碳"进程下煤炭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走势,分析企业视角下的煤炭消费达峰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向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煤炭市场回顾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002年煤炭市场回顾 2002年,在国家扩大内需一系列政策作用下,在全国深化煤矿安全生产整治工作推动下,全国工业生产快速稳定增长,主要煤炭消费行业相关产品产量大幅上升,拉动煤炭消费的大量增加;社会煤炭库存继续保持较低水平;部分地区煤炭市场价格继续回升,全国煤炭市场呈现继续好转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一、要控制煤炭生产总量,做到产需基本平衡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赋存条件良好,居全国探明储量的第二位,其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占94%,石油为辅占57%,其次是极少量的小水电、风电等。消费煤炭的主要行业是电力,发电及供热用煤占全区消费煤炭总量的48%,其次为冶...  相似文献   

13.
上半年,国民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作用下,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全国工业生产保持较高增速,带动主要煤炭消费行业产品产量持续大幅增长,拉动国内煤炭需求消费大幅度上升。全国煤炭运销主要指标:运、销、港口中转完成等保持较大增幅,特别是全国煤炭铁路日均装车保持在42000以上的高水平,上半年运量完成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全国商品煤销售保持两位数的较快增速。全国煤炭出口同比有所下降,但仍保持月均完成700万吨以上的较高水平;煤炭生产企业库存继续回升。一、煤炭运销完成情况1.煤炭装车上半年,全国煤炭铁路累计装车日均完成42596车,同比…  相似文献   

14.
煤炭消费的预测对把握市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客观准确地预测我国主要耗煤行业煤炭消费量,对上下游企业调整销售、采购政策具有重要作用。利用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的高频数据结合LSTM模型构造了沿海终端煤炭消费量模型,有效表征了煤炭消费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预测效果达到了较好的水准。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21年8月底开始,国内几个能源消费大省,拉开了大规模限电限产行动的序幕。引起各界关注的“能耗双控”与各地限电限产,并不是突然发生的。综合来看,经济增长、电力消费增加、碳排放以及煤炭价格倒挂等要求,都为电力供应趋紧继而引发限电,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机电工业》2021,(4):31-31
2021年3月16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介绍了2021年1-2月我国消费市场情况。今年以来,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认真落实各项促消费政策措施,创新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扎实做好就地过年群众生活保障,多措并举促消费,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消费市场呈现恢复性增长,实现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煤炭工业》2010,(5):11-11
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煤炭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基本平稳态势。全国煤炭产运销同比大幅增长.主要煤炭消费行业耗煤量增加.煤炭净进口继续保持大幅增长.煤炭价格随市场需求小幅波动.行业盈利能力稳步回升。  相似文献   

18.
立足全球能源格局和当前我国“双碳”政策背景,梳理《BP2023年全球能源年鉴数据》,分析我国当前能源的总体消费情况以及2000年以来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数据分析表明,虽然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在下降,但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发展以及保障能源电力安全稳定的现实需要,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通过研究《中国能源展望2060》的相关数据,结合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分析得出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煤炭消费总量、煤炭供给总量、煤炭按照用途分类的消费量以及煤电发展等在2025年、2030年碳达峰,2035年、2050年和2060年碳中和这几个关键时点上的用量。最后,结合煤炭行业清洁、低碳、高效和数字化的发展趋势,给出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MATLAB实现BP神经网络的煤炭需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煤炭消费量不断增长,给煤炭供应带来较大压力,因此对未来煤炭消费情况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集了与煤炭消费相关的指标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在MATLAB上,利用其中神经网络功能,建立合理训练模型,进行数据测试和预测,最后得出201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的预测结果,并提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0.
8月份,全国煤炭销量、运量、水路运输(中转)量完成继续大幅度增长,并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全国煤炭出口同比继续下降。煤炭生产企业库存继续回升。在全国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的带动下,主要煤炭消费行业相关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大幅度增长态势,拉动煤炭市场的需求消费继续保持上升势头。一、煤炭运销完成情况1.煤炭装车8月份,全国煤炭铁路装车日均完成45626车,同比增加5314车,增长13.18%。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煤炭装车日均完成30405车,同比增加2671车,增长9.63%。45个安全生产重点监察矿区完成14674车,同比增加1234车,增长9.18%。地方(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