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我国煤炭消费结构,将煤炭消耗总量分为生产和生活煤耗,并选取2001—2018年各产业煤炭消耗、生产总值和人口等相关数据,利用Kaya和LMDI分析法对分解后的各部分煤炭消耗量影响因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经济规模、居民生活煤耗强度、居民生活水平和人口规模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和居民生活煤耗强度对于煤炭消费量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产业结构从促进作用逐渐转变为抑制作用;经济规模、居民生活水平和人口规模对煤炭消费量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人口规模影响较小。我国必须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以实现煤炭消费量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2020年河南省煤炭供需平衡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能源发展与河南省经济发展相适应为前提,在电力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对全省煤炭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得出煤炭仍是河南省的主要能源、电煤是拉动煤炭消费增长主要因素的结论。通过对全省煤炭行业发展的预测分析,进行全省煤炭供需平衡研究,得出远期河南省煤炭不能自身平衡的结论。提出河南省应合理有序开发煤炭,稳定煤炭产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电源结构,降低对煤炭的依存度;输煤输电并举,增强河南省能源供应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3.
煤炭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其价格波动受多方面的影响。从供给、需求、进口3方面入手,运用VAR计量模型对煤炭价格进行研究,得出煤炭供给量、煤炭需求量、煤炭进口量3个因素对煤炭价格影响的程度和时滞,并针对当前我国煤炭价格下滑的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韩中合  祁超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10):155-160
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对降低能耗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能源转化效率、能源价格和对外贸易结构对能耗强度的作用机理,并进行了因果关系检验。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能耗强度影响因素模型,得出在这6个因素中,与能耗强度的关联度由大到小分别是能源价格、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转化效率、城镇化水平和对外贸易结构。根据模型结果,提出了合理制定能源价格,加快产业结构转变,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和城镇化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深入了解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运用Tapio弹性脱钩理论分析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依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2006-2014年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除2011年处于强脱钩状态外,总体上处于弱脱钩状态,离强脱钩程度还有一定距离。此现象说明山东省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未能弥补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幅度。据此,山东省要实现经济与能源强脱钩发展,必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和SPSS多元回归,针对新疆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新疆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等传统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转换率底、新疆能源消耗模式为高耗能低产出等问题,并提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发展新能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贵州省2001—2021年的碳排放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LMDI分解模型,探究贵州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旨在为贵州省节能减排和碳减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贵州省2001—2021年主要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呈现上升趋势,未达到峰值;(2)通过LMDI模型,文章将贵州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为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模块ΔCe、能源强度的变化模块ΔCg、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动模块ΔCβ、人口规模的变动模块ΔCp和能源消费碳排放系数的变动模块ΔCα;(3)影响贵州省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是起抑制作用的能源强度和促进作用的经济发展水平。最后提出了贵州省实现节能减排和碳减目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双碳目标对煤炭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减排政策对煤炭行业影响如何,未来煤炭行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重点梳理了2007年以来的减排政策,对其演变进行量化分析,并分析减排政策对煤炭行业的量化影响,最后提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主要研究结论:(1)中央发布的减排政策累计政策效力呈现持续递增态势,但增速放缓,年均政策效力呈现正U型表现;(2)减排政策对煤炭生产增长率和消费增长率均呈现负向影响,煤炭在能源生产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对主要耗煤行业如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消费量亦呈现负向影响;(3)煤炭行业应把握自身定位,提升煤炭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开展减碳、控碳、用碳的技术研发创新,做好煤炭行业转型和退出安置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经济活动的空间相关性,测算我国各省的能源效率值,建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并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析影响我国省际能源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和溢出效应,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溢出效应存在差异性。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对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影响,要素禀赋对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能源革命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运用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法混合方法 (GA-SA法)预测陕西省能源消费结构,提炼了影响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关键因素;使用1995—2016年间各因子及能源消费的可得数据,通过GA-SA法预测了基准和新常态情景下陕西省2020—2050年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和能源消费总量及变动趋势。结果表明:新常态情景下的经济增速更有助于陕西省控制能源消费量,陕西省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点首先是天然气对煤炭的替代,其次是非化石能源对煤炭的替代;此外,陕西省需控制固定投资增长速度、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工业用气、加大对非化石能源的投资、调整高耗能产业,才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结构,实现陕西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2002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以新一轮消费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期。其基本特征: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型的重化工业化;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为主导。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经济增长过分依靠资源消耗与牺牲环境,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加剧;部分经济领域和行业出现过热的迹象和危险,需求和供给增长存在着薄弱的环节;经济效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建立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结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SVECM),对1978—2007年间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长期影响因素和短期动态调整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改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价格及科技投入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有着显著的长期影响,并且能源价格存在明显的逆向非对称效应。短期内,减少煤炭消费比重和重工业产值比重、提高科技费用支出比重都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能源消耗强度有间接的滞后影响。在各种影响因素中,科技费用支出比重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贡献程度最大,而能源价格的贡献程度又显著高于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的贡献程度。科技费用支出比重和能源价格的影响效果具有长期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人均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强度作为能源消费指标,对2000~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进行结构分解,并且实证研究了不同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能源消费强度的区域差异要明显大于人均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三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划分标准下,能源消费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城市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人口规模以及人均收入是造成能源消费水平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省为例,分析了煤炭价格波动对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煤炭在山西省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研究煤炭价格波动对山西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利于资源型地区经济应对煤炭价格波动,对进一步推进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对煤炭价格与山西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对煤炭价格对山西省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实证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动态实证分析提出优化山西省煤炭价格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立足全球能源格局和当前我国“双碳”政策背景,梳理《BP2023年全球能源年鉴数据》,分析我国当前能源的总体消费情况以及2000年以来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数据分析表明,虽然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在下降,但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发展以及保障能源电力安全稳定的现实需要,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通过研究《中国能源展望2060》的相关数据,结合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分析得出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煤炭消费总量、煤炭供给总量、煤炭按照用途分类的消费量以及煤电发展等在2025年、2030年碳达峰,2035年、2050年和2060年碳中和这几个关键时点上的用量。最后,结合煤炭行业清洁、低碳、高效和数字化的发展趋势,给出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9个能源消费大国2001—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使用Super-SBM模型构建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样本国家的绿色经济增长水平,并基于面板门槛回归,审查不同技术进步路径下能源消费结构转型与绿色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倒"N"型,即只有在一定范围内的能源消费转型程度才能促进绿色经济增长;(2)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过程中,提高技术,尤其是能够推动技术前沿的新兴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绿色经济增长水平;(3)若大量的技术资源没有用于研发新兴技术,而是用于改善、维护已有的技术设备,则不利于在能源消费转型过程中绿色经济增长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三个指标共11个影响因素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岭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显著地与能源效率正相关,技术进步会提高能源效率;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会降低能源效率;煤炭消费比重提高也会降低能源效率,而石油消费比重提高则会提高能源效率。此外,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和市场化均会显著地改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对1996~2015 年我国煤炭消费量、经济增长、单位 GDP 能耗、环境规制强度、能源消费结构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发现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通过格兰杰检验发现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环境规制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均是煤炭消费量的格兰杰成因。其次借助协整方程,对各参数设置了基准变化,给出了 2016~2025 年的煤炭消费预测。最后,在基准预测的基础上进行情景模拟,对煤炭消费量和节能减排潜力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9.
国际能源治理体系呈现“碎片化”和“无序化”趋势,全球能源发展进入重大变革期。基于“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模型,针对全球能源转型发展新形势,设计了可持续转型、能源独立和新能源加速3种碳中和情景,在有关中国人口、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的假设基础上,系统模拟了大变局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情景下,中国能源需求将在2030-2035年达到42.8亿~43.8亿吨标准油峰值,之后维持在40亿吨标准油以上水平,其中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需求将先后达峰,达峰后需求快速下降,非化石能源则逐步成为能源和电力供应主体。为保障能源转型的顺利推进,需持续提升能源供给质量,把握好能源转型节奏,加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创新,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大力推进能源与关键矿产的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中国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20.
以内蒙古自治区服务业为研究对象,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论证了内蒙古自治区服务业经济增长与其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的显著影响关系。为了更全面考虑其他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选取技术进步、能源强度、产业结构与旅游业的发展作为影响因素,采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碳减排的最主要因素,而旅游业的发展对碳排放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最后,指出内蒙古应从发展低碳服务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投入、开发利用清洁能源4个方面来实现碳减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