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报告基于对九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发现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已经经历了自发发展和政府倡导发展的两个阶段。实践中已经出现了符合合作组织规范性要求的一些好的合作组织典型和好的发展经验,但总体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存在“难发展”的问题,目前已到需要综合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新时期我国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为我国东北地区的乡村发展提供策略,本文对我国东北地区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中得出相应的制度与政策启示。研究表明,我国东北地区乡村目前存在产业化水平低、农业所需的政策保障不足、农民文化水平偏低、生态环境被破坏等问题。在对韩国新村运动的工农业融合、农科教结合、农民自主性和政策金融的做法进行总结后,提出了我国东北地区乡村要积极实施促进有关产业融合、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完善产学研融合机制、鼓励金融支持以及政府引导激发村民自主性的乡村振兴策略。从韩国新村运动中吸取经验,丰富了乡村振兴方面的相关研究,对我国东北乡村地区振兴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冯道杰 《山东经济》2007,23(2):125-130
我国农村兴起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小农户和大市场对接的有效途径,是着眼于农村内部制度创新、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对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关键,不在于中央或地方政府的扶持多大,而在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源于何处?它的发展究竟是否有效益?如何在发展中减少成本,提高收益?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旨在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2020年,中国绝对贫困现象历史性消除,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帮扶脱贫群众和增加农民收入,而增加农民收入是预防返贫现象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以河南省为例,通过收集河南省2007—2021年的相关数据,从收入结构的角度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主要的4个收入来源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河南省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行的宅基地政策设计趋向于保障农民住房需求,形成了以强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为特征的无偿申请宅基地分配取得机制,一旦取得便可无限期使用,在政策层面严格限制了宅基地的对外流转,只允许在集体内部进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家乡和土地到城市寻求新发展,使得人地不对应的矛盾愈加尖锐,进城农民也难以彻底退出宅基地融入城市生活.基于内卷化理论视角,在两权分离的制度框架下,重点关注进城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相关政策的变化,从而提供一种针对进城农民土地权益内卷化现象的解决途径,力求通过理清相关政策机制的演变逻辑从而建立起与进城农民市民化相配套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目前亟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流转机制,即转变公权角色,构建主体性均衡,激发农民参与内生动力,从而实现公权主导性与农民主体性的有效协同.  相似文献   

6.
7.
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发展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需要打造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便利实惠的综...  相似文献   

9.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电力精准扶贫的重要一环.农电工作为基层电力工作的主力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实落实者,其在工作中的组织认同感直接影响工作状态,进而影响农电乡村振兴能否实现社会协同发力.为识别农电工组织认同感的影响机理,提高其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服务农村电力基础设施维护和运行,基于十余家电力公司实地调研数据,构建组织认同感影响机制模型,从组织公平感与亲社会动机视角分析内部调节与中介机理.结果表明,师带徒对农电工组织认同感有积极促进作用;组织公平感在师带徒与农电工组织认同感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师带徒模式有助于提升农电工的组织公平感,进而激发其组织认同感;亲社会动机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高亲社会动机的情形下,分配公平对于农电工的组织认同感影响更小.研究结论从微观层面支撑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策略,为如何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促进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宅基地政策设计趋向于保障农民住房需求,形成了以强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为特征的无偿申请宅基地分配取得机制,一旦取得便可无限期使用,在政策层面严格限制了宅基地的对外流转,只允许在集体内部进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家乡和土地到城市寻求新发展,使得"人地不对应"的矛盾愈加尖锐,进城农民也难以彻底退出宅基地融入城市生活.基于"内卷化"理论视角,在两权分离的制度框架下,重点关注进城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相关政策的变化,从而提供一种针对进城农民土地权益"内卷化"现象的解决途径,力求通过理清相关政策机制的演变逻辑从而建立起与进城农民市民化相配套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目前亟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流转机制,即转变公权角色,构建主体性均衡,激发农民参与内生动力,从而实现"公权主导性"与"农民主体性"的有效协同.  相似文献   

11.
鉴于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现状,作者认为,很有必要仔细研究和探讨为什么同样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台湾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却能取得重大的成功,而云南地区的农民专业组织却如此薄弱。本文在比较台湾和云南两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优缺点之后。希望能为云南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在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交易成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供了农户交易成本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并设计了调查问卷,对白水县苹果种植户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对获取的调研数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在农户合作社实际参与状况、农户各交易环节交易成本分布状况以及农户交易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几个方面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实现组织创新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合作经济》2013,(3):28-29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要求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财政部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财政部农业司有关负责人就《意见》有关问题回答提问,  相似文献   

15.
农民科学素养提升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指出,提升我国农民的科学素养,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农民信息素养问题的研究很有必要性,可以为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薛杏琳  吴倩 《科技和产业》2023,23(14):152-159
通过VOSviewer分析2018—2023年有关乡村振兴与电商平台研究的中外文研究共414篇高质量文献的知识图谱,分别从关键词共现、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发表趋势和轨迹的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8—2023年乡村振兴与电商平台领域的期刊发文量呈现倒U形的发展趋势;研究内容以案例、访谈等定性研究法为主,并在未来聚焦在数字化、现代化、可持续性发展等方向上。在梳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新时代下的电商平台对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支持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粮食主产区普遍存在的小农经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大力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随着服务领域的扩大,粮食主产区将出现一些新型模式.政府应在推进农地使用权改革、加大扶持与补贴力度、建立新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实施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8.
小农生产模式带来的农民生产与市场需求的不对称是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这种模式下生产、流通过程中组织化程度都过低。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能够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解决农民生产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将传统的“小生产”与现代的“大市场”有效对接。本文通过我国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使我国农业合作社得到更好更持续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跨组织合作理论为参照,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使用2008—2019年成立的长三角35家省际合作园区数据,检验了制度邻近性、地理邻近性、组织邻近性3个环境条件与目标相依性、资源互补性、治理协同性3个组织条件对合作园区绩效的组态效应。研究发现:产业转移型、治理型、同城化协作型3种合作园区产生高绩效;环境条件与组织条件之间具有明显的互补关系;由组织不邻近的合作方(如政企)共建的产业园区,若合作方之间目标相依性低且资源互补性低,则产生低绩效合作园区的概率明显增大。研究结果为已有合作园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为合作园区战略定位、合作方选择、内部治理机制设计等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强调经济基础的重要决定意义,也强调文化对经济基础能动的反作用性,更强调人在创造实践过程中所具有的主体性。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文化、主体意识、礼俗文化、生态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解决农村问题,助力我国农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也是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