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功有赖于森林资源流转,文章借鉴土地流转制度的经验教训,认为森林资源流转体系的构建应从制定流转程序与规则、明确评估机制、建立流转市场、确立纠纷协调机制、规范政府行为与职能、组建中介组织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功有赖于森林资源流转,文章借鉴土地流转制度的经验教训,认为森林资源流转体系的构建应从制定流转程序与规则、明确评估机制、建立流转市场、确立纠纷协调机制、规范政府行为与职能、组建中介组织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林权改革背景下江西林业产权流转情况的调查分析,指出了江西林业产权流转存在的林农法律意识不强,流转行为不够规范;林权市场有效供给不足;林权流转相关配套政策相对滞后等问题。文章认为,应通过加快山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制定交易制度和健全森林资源评估机构等措施解决江西林业产权流转问题。  相似文献   

4.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延长山林承包经营期、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浙江省逐步形成了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促进了资源增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目标的逐步实现。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为深入推进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一)工作进展和主要成效自2007年6月我省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省林业厅制订了实施方案,2007年下半年基本完成了各级机构组建、宣传发动、政策培训、调查摸底等"前期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6.
集体林权流转制度改革:历程回顾、核心议题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璨 《改革》2020,(4):133-14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体林权流转制度改革经历了林业"三定"时期、两次集体林改过渡时期和新一轮集体林改时期。研究结果显示:集体林权流转是集体经济组织和林农流出的过程,流入方注入新的生产要素与经营理念,集体林经营的资本密集度渐增;集体林权流转主体不断增多,每个时期都有主要的集体林权流转参与主体,且从单向流转向多向流转转变;政府部门从禁止集体林权流转转向鼓励和支持集体林权流转,林地收益是集体林权流转的保障,多异质性主体和林农非林就业机会增多是集体林权流转的必要条件;集体林权流转从木质产权交易演化到木质与非木质并重的产权交易,生态价值得以体现。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小农和村集体将继续向新型经营主体和工商资本等流转集体林权。为实现集体林权有序流转和保障各方利益,有必要进一步强化集体林确权工作,完善集体林权流转平台建设,规范政府行为,完善政策法规,明确生态公益林等林业区划原则,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7.
张晓东 《发展》2012,(7):59-59
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现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缺乏合理的法律法规依据。按照1999年1月1日颁布施行的《土地管理法》,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一般不允许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对于允许流转的集体建设用地也缺乏明确规定,且难依法办理土地登记手续,流转程序难于规范,交易安全得不到保障。  相似文献   

8.
陈飞平 《乡镇经济》2008,24(5):35-37
文章通过对江西各地林业产权流转的调查,提出江西林业产权流转过程中,存在林权市场的有效供给不足,森林资源资产的转让、拍卖、评枯作价难,林业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建立,森林资源的抵押贷款制度不完善等实际问题。并提出制定交易制度规范流转行为,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完善林权流转机制,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枯工作等政策建议,以保证江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好森林流转工作,作者根据沙县森林资源流转的现状,系统地分析与揭示了沙县森林资源流转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探讨了森林资源流转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沙县加强森林资源流转工作的对策。其中包括加强宣传,提高全民意识;健全机制,培育服务体系;规范行为,克服监管缺失和落实政策,大力推进流转的工作。从而激发社会力量对林业投资的热情,加快福建建设生态省的步伐,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流转交易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天津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完善天津市集体林权制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天津市积极推动林权公开挂牌交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1.
国家林业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解读《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近日,国家林业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对《意见》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2.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前,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处于试点阶段。自2004年7月我厅在沐川县开展此项试点以来,该县围绕"明晰  相似文献   

13.
伴随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农村土地尤其是城市郊区农地价值不断提升,而农村建设用地流转依然受到现行法律的严格限制,农地流转的隐形市场普遍存在,导致了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失序与混乱.本文通过对农村建设用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应从产权及相关法律上寻求根本突破,深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变革,规范并促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何得桂 《发展》2009,(12):8-10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继30年前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决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颁布,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召开的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对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这标志着集体林业的改革发展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发展现代林业,增加林农收入,  相似文献   

15.
李峥 《魅力中国》2010,(25):18-19
通过濮阳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过程的认真调查和了解,从中发现了不少好的经验和作法。但是,也发现了濮阳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只有加强林业技术力量,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建立支持集体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以及加强林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才能确保濮阳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保质保量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刘璨  张寒 《改革》2023,(8):140-155
集体林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集体林区改革与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2002—2022年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可划分为2002—2011年和2012—2022年两个既相互关联又有明显区别的阶段:前一个阶段以集体林确权和推行家庭经营为主要特征,后一个阶段以鼓励集体林权流转以实现规模经济为特征。在构建多元主体互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8 855个跟踪农户样本和351个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样本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应与演化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政府决定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启动时机和核心措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政府精心设计和集体林经营主体自发适应相互作用的制度变迁;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的不协同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政府政策制度、市场等动态演化步调不吻合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的动因。应强化制度的系统性和集成性,协同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其配套改革,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实现政府目标和集体林经营主体目标的耦合与协同,促进集体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7.
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的是推动农村经济深入、可持续发展。通过信贷、保险等金融产品的适时进入,对应集体林权的集中、抵押、流转各环节,增加农业自身"造血"功能,进一步解放整个农村的生产力,形成现代农业市场化运作模式,真正融入全社会市场经济生活中来。本文以辽宁省抚顺市为例,旨在讨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革中所取得的成果及金融支持起到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蒋锐 《江苏改革》2001,(5):36-37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延伸和发展,为了使农村集体使用权流转有序和规范地推行,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作用,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我省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展开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通过土地使用权的变更将农村富余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加速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集体土地流转尤其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缺乏应有的法律规范和控制,导致了集体建设土地“隐形”市场的形成,文章认为这种市场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在市场的需求和集体土地制度尤其是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缺陷,因此,消除集体建设土地“隐形”市场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革土地征收制度和构建保障集体建设土地科学流转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20.
2003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福建,浙江,江西等省份试点,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对森林生态旅游的特点和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作了初步探讨,并对森林生态旅游的效益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