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基于全国2002年40部门和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我国煤炭产业的产业关联和波及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测算有关产业关联程度和产业波及程度的一系列系数,讨论我国煤炭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联系、其他产业部门对煤炭产业的推动作用以及煤炭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首先测算了我国8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由此描述了我国区域之间产业关联的大致轮廓.然后,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溢出效应总体上还比较弱;沿海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相对较高,其溢出效应大部分为内部相互吸收;中部区域与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都较紧密,获得的溢出效应最大;西部地区内部区域间经济联系弱,对沿海地区产品依赖大,外溢较大,受溢很小;东北区域则相对封闭,外溢和受溢效应都很小. 相似文献
3.
90年代以来我国结构转变中的产业关联变动--从能源消耗角度所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科技飞速发展,人们不断研制出新的能源来代替旧的能源,已打破能源对人们生产活动的限制作用。所以,从长远来看,人们总是能生产出新的能源,使得生产边界向外移动。但是,在固定的一段时期内,能源总是对现有的生产能力及产业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制约。而且,这种制约在短期之内是不可能改变的。另外,我国虽然从总量上讲是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储备匮乏。因此,研究能源对各产业的影响,分析各部门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这也为在有限的能源基础上取得最大效益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参考。能… 相似文献
4.
5.
6.
近10年来,我国能源开发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动态揭示能源市场的动态变化,选定煤炭开采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业和炼焦、煤气及煤制品业等5个产业,在1987~2007年间8张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这些能源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度、经济效应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能源部门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多地体现为推动效应,煤炭开采业发展稳定,但电力和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成为能源利用的主体形式,表明二次能源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利用的主要形式。石油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也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中国物流业的经济效应及其变动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业正在由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发展为中间产品型产业;物流业的与其他产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且其发展对其他产业的支撑作用大于物流业对其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要大于本身受到国民经济发展后的拉动作用.文章据此提出了促进中国物流业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旅游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焦点.本文利用邓聚龙于1982年创建的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中国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关联性.通过加大旅游产业投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开发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7年河南省投入产出表,对河南省144个产业部门进行重新整合,划分成第一、二、三产业,同时独立出物流产业,以整理后的4个产业的数据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计算出河南省物流产业与其他各产业之间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以及感应系数等,进而对河南省物流产业与其他各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波及效应进行分析,以期对河南省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3个方面分析了能源工业内部的产业关联及其对能源价格体制,市场结构,所有制结构等方面的影响。指出当前能源产品是替代关系时,某一能源产品价格的上涨,会使其他能源行业也获得涨价的收益;对某种能源价格进行控制,可能会引起能源供需结构的失衡。当能源产品是互补关系时,无论上游或下游垄断,都会影响上下游产业的协调发展,而且会加快走向垄断的速度,并使政府的价格管制处于被动。能源工业对外开放的产业联系形式,促进了我国能源产品市场的国际化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但是产品市场融合和外商直接外资规模的扩大只会提高能源工业的生产集中度,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能源工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要依靠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根据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了能源工业市场化改革要整体推进,协调进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业关联与能源工业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从横向产品关联、纵向产业关联以及国内外市场关联三个方面分析了能源工业内部的产业关联及其对能源价格体制、市场结构、所有制结构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能源产品是替代关系时,某一能源产品价格的上涨,会使其他能源行业也获得涨价的收益:对某种能源价格进行控制,可能会引起能源供需结构的失衡。当能源产品是互补关系时,无论是上游垄断还是下游垄断,都会影响上下游产业的协调发展.而且会加快竞争性产业走向垄断的速度,并使政府的价格管制处于被动。能源工业的对外开放是第三种产业联系形式,它促进我国能源产品市场的国际化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但是产品市场融合和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只会提高能源工业的生产集中度.而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能源工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要依靠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能源工业市场化改革要整体推进.协调进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煤炭经济研究》2018,(11)
陕西煤炭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的研究,对陕西省进行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及全省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陕西省42个部门的最新投入产出表数据,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不仅对煤炭产业关联进行定量分析,还利用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对煤炭产业的波及效应进行了动态的量化测度。研究表明:陕西煤炭产业关联范围广,前向关联的影响程度强于后向关联,对国民经济起着基础的支撑作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陕西煤炭产业必须要充分考虑该行业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影响,提升整体产业链条的竞争力,借助自身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一带一路"的宏观政策指导下,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吉林省2007年投入产出流量表,选取5个高技术产业部门,运用产业关联的角度对金融业与高技术产业进行关联分析,研究吉林省金融业与高技术产业之间的依存关系,探讨吉林省金融业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从而为今后金融业有效地促进我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吉林省2007年投入产出流量表,选取5个高技术产业部门,运用产业关联的角度对金融业与高技术产业进行关联分析,研究吉林省金融业与高技术产业之间的依存关系,探讨吉林省金融业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从而为今后金融业有效地促进我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区域产业发展现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产业结构水平从结构上规定并体现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研究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对规划区域未来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鹿泉市产业结构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鹿泉市经济发展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在经济运行中已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第一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已不再起主导作用。建议鹿泉市今后应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深挖区域优势,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合理化和高效化,使区域经济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贸易成本、本地关联与产业集群迁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着重分析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沿海产业集群迁移的影响因素、可能的迁移倾向和应对策略。由于产业集群的本地关联性和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不同,生产和贸易成本上升对这些集群区位再选择的影响也不同。由跨国公司主导的一些高技术产业加工贸易集群向沿海中小城市或低成本国家迁移的倾向会越来越明显;而数量众多的传统产业集群,随着出口增长率的下降和内需的提升.向中西部地区扩散或迁移的速度将会加快。东部沿海地区应积极扩散一些已丧失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抓住世界服务业转移的机会实现产业升级;中西部地区要着力创造有利于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软硬环境,尤其是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开展区域合作.减少企业迁移的不确定性,是促进产业理性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及产业发展灰关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根据1995-2001年我国经济统计数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及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科技投入与产业发展进行灰关联研究。研究影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制定合理的科技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贸易成本、本地关联与产业集群迁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着重分析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沿海产业集群迁移的影响因素、可能的迁移倾向和应对策略。由于产业集群的本地关联性和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不同,生产和贸易成本上升对这些集群区位再选择的影响也不同。由跨国公司主导的一些高技术产业加工贸易集群向沿海中小城市或低成本国家迁移的倾向会越来越明显;而数量众多的传统产业集群,随着出口增长率的下降和内需的提升,向中西部地区扩散或迁移的速度将会加快。东部沿海地区应积极扩散一些已丧失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抓住世界服务业转移的机会实现产业升级;中西部地区要着力创造有利于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软硬环境,尤其是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开展区域合作,减少企业迁移的不确定性,是促进产业理性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