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全面深入了解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运用Tapio弹性脱钩理论分析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依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2006-2014年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除2011年处于强脱钩状态外,总体上处于弱脱钩状态,离强脱钩程度还有一定距离。此现象说明山东省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未能弥补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幅度。据此,山东省要实现经济与能源强脱钩发展,必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2.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衡量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一项国际通用技术经济指标,伴随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现明显的阶段性规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呈现较强相关性、经济增长高度依赖能源消费、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逐渐脱钩。通过区分能源品种消费弹性系数贡献值将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解,2012年以前煤炭弹性系数贡献值明显高于其他能源品种,2012年以后煤炭弹性系数贡献值大幅降低,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弹性系数贡献值明显升高,清洁能源逐渐成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要来源。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效率提高将推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持续脱钩过程,能源消费结构将持续低碳化转型,煤炭弹性系数贡献值将持续下降,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弹性系数贡献值将持续增长,从能源消费增量主要来源逐渐向主体能源过渡。  相似文献   

3.
为弄清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1978—2018年陕西省能源消费总量和生产总值的实际数据为样本,应用简单散点图、Pearson相关系数法、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等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1978—1990年存在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而1991—2018年存在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是我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能源赋存与消费都以煤炭为主,通过实证分析研究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利于明确两者的因果方向,针对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进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切实保障经济发展,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以1995—2017年山西省终端煤炭消费总量与地方生产总值两个指标为样本研究两者的关系,依次采用ADF检验法、EG两步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两变量序列的平稳性、协整关系和因果性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消费意义上,山西省为非煤炭依赖型经济,存在由地方生产总值到终端煤炭消费的格兰杰成因,且两者的长期均衡回归方程表明山西省第t年的地方生产总值每变动1%,第t年的终端煤炭消费将会随之变动1.071 326%。因此,应以散煤治理为核心严控不合理煤炭消费,稳步有序实现消费侧的去煤化;增强绿色能源消费观念、增加绿色能源公共产品投入,以引导增加绿色能源消费。  相似文献   

5.
从产业部门角度出发,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对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三次产业生产总值与部门能源强度之间的关系,揭示三次产业的部门能源强度在能源强度曲线所处的阶段,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这30省份中,三次产业生产总值与其部门能源强度均服从个体随机效应模型且存在长期均衡负相关关系,即目前中国三次产业的部门能源强度均处于下降阶段,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处于倒U型曲线的下行阶段。2)能源利用率对三次产业的影响有差异,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最大。三次产业的部门能源强度每减少1%,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增加效应依次递增,分别增加0.788%、0.884%、1.566%。随着我国能源消费量的增加,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下降。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不再仅依赖能源消费量的增加,更需要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新推动力的第三产业,降低能源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需求也很迫切。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能源需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源发展如果不能与经济发展保持相应的数量关系,那么经济发展就会受阻。这种数量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源消费数量和经济发展数量之间的关系(能源强度);二是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三是能源建设时间与经济发展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和SPSS多元回归,针对新疆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新疆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等传统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转换率底、新疆能源消耗模式为高耗能低产出等问题,并提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发展新能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城市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消费,而能源消费直接导致大量的碳排放,深入研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对超大城市实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选取了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和重庆市1995~2014年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对两者的脱钩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长期内实施碳减排政策不会阻碍超大城市经济增长的结论。因此,超大城市应该积极推动低碳城市建设,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和倡导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9.
利用1978~2008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能源消费和人均生产总值(GDP)数据,采用非线性回归和拟合的方法进行回归分析,验证能源消费与经济水平之间是否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水平之间存在典型的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其他不满足库兹涅茨曲线的地区也呈现倒U型曲线的趋势,但目前中国各地区还处在倒U型曲线的左侧,要到达曲线的拐点,尚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 1996~2017 年京津冀产业碳排放面板数据, 采用脱钩模型分析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同步关系, 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 (LMDI) 分解分析模型探究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 研究表明: 1996~2017 年京津冀产业能源碳排放平均年增长率 3.50%, 增加主要由河北拉动, 工业、 民用和交通部门是碳排放主要部门; 京津冀三地产业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由弱脱钩转变为强脱钩关系;碳排放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是碳排放的两个主要抑制因素, 并且抑制作用逐年增强, 经济强度因素对碳排放有正向影响, 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对京津冀碳排放影响程度较小。 因此, 可以从严控高能耗产业、 增加技术投入、 借助经济杠杆、 提高环境补偿等方面着手京津冀减排。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利用LYQ脱钩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选取了京津冀地区1995~2014年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脱钩模型及其分解得出,京津冀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以弱脱钩状态为主,原因在于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导致节能弹性不断下降;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表明京津冀地区实施节能减排措施不会导致经济的下滑。未来京津冀地区要继续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能源效率,重点关注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提高新型低碳能源的比重。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和碳排放之间关系密切,现有研究多从单一维度来衡量城市化,而忽略了城市化的多维性。基于31省2017—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首先对省域二氧化碳排放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然后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如下:(1)省域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体发展态势不均衡,西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迅速,东部和中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不显著,两级分化现象逐渐削弱。(2)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相邻省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相关性,逐渐向区域均衡发展的碳排放态势转变。(3)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以及煤炭消费量增加是驱动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区域技术水平升级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可以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经济转型期间中国工业增长与全要素能源效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济转型期间中国工业部门取得了辉煌的增长业绩,在中国工业部门增长的背后是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本文从中国工业部门增长的核心入手,剖析中国工业部门35个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通过构建考虑能源消耗的全要素生产力指数和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分析框架,本文从四个方面考察了中国工业部门增长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关系;一是中国工业部门的生产力与技术变动同全要素能源效率表现之间的关系;二是全要素技术效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比较;三是工业部门的人均增加值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U型曲线关系;四是工业部门结构变动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十三五"规划开展以来,陕西省大力发展出口贸易活动,同时能源消费增速也呈逐年回落的趋势。然而,能源消费总量的持续攀升,严重制约着陕西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研究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对促进陕西省以及整个内陆地区的经济增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协整分析的理论基础上,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误差修正模型(ECM)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就陕西省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费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短期分析,陕西省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费之间表现为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从长期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稳定均衡的协整关系。陕西省出口贸易的当期波动对能源消费有显著的影响,能源消费短期内可以增加出口贸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逐渐放缓。  相似文献   

15.
工业轻重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应用因素分解方法,计算了1993—2005年工业部门内部轻重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和能源强度的影响,发现重工业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则能源消费增加约1000万吨标煤;总体上看,工业轻重结构的变化对工业能源强度和单位GDP能耗的影响小于部门强度因素,但近几年,重工业比例的增加对工业能源强度的影响很大,2003年工业能源强度反常上升,78%都可以归因于这一因素。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一个能源强度分析的框架。  相似文献   

16.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已有大量文献探讨了这种关系,但结果没有一致性.本文使用ARDL等方法考察了中国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GDP的增加会引起能源消费的增加,但能源消费的增加不能引起GDP的增加,从而适当的限制能源消费并不一定会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大力开发新兴能源,提高能源承载力则是保持中国国民经济长期快速稳定发展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17.
日本能源与电力消费效率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日本是当今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同时也是能源和电力消费效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本文论述了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各阶段能源和电力的消费特点,重点对日本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经济效率)和电力消费效率发展变化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及推行节约能源是促进日本能源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而电气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电力消费强度呈现出与能源消费强度不完全一致的变化特点,并提出对我国能源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生产函数的多变量分析为基础, 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 研究了我国东中西部区域 2009~ 2015 年的经济增长、 信贷投放对能源消费的长短期均衡关系。 实证表明: 经济增长、 信贷投放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短期正相关关系; 同时, 经济增长与信贷投放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 积极调整信贷政策,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快结构调整,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对碳排放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能源消费量随之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不断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着很大压力.因此,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关系入手,首先利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强度和节能率等指标分析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然后运用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弹性系数分析了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碳排放特征,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节能减排对策.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短缺与能源富集是影响黄河流域生态效率主要因素。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以全社会用水量、能源消费量等作为生态投入,考虑森林覆盖率等生态期望产出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废水排放量等环境非期望产出,测度中国省级层面水—能源复合生态效率。以2004—2017年黄河流域9个省份为样本进行研究,并与全国总体水平、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总体低于全国和长江经济带,但2011年以来迅速改善,2017年生态效率高于全国及长江经济带;②黄河流域内部生态效率差异明显,2017年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大体呈斜"川"型,东、西部用水效率较高,中部除宁夏外生态效率较低;③环境库兹尼茨曲线检验显示黄河流域、全国总体、及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提高人均GDP对于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改善最为明显;④环境压力模型检验显示黄河流域生态效率主要受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的影响,生态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均耕地面积、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制造业占比正相关而与矿产资源储量指数等微弱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