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利用2013—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验证环境规制调节作用下能源禀赋与能源效率的关系,明确能源禀赋对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整体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但环境规制对这一现象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其次,从能源赋存量视角看,能源赋存量较高地区存在显著"资源诅咒"现象,环境规制能够缓解甚至消除这一现象,而能源赋存量中等地区以及较低地区则不存在这一现象。从经济发展水平视角看,中部地区存在显著"资源诅咒"现象,且环境规制能够缓解甚至消除这一现象,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不存在这一现象。进一步通过稳健性检验发现,环境规制对于能源禀赋程度较高的地区调节作用更明显。对"一带一路"上资源型地区的"资源诅咒"现象进行实证研究,根据实证结果,为资源型地区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超效率的SBM模型,测算了西部省份2000—2020年的能源效率,将甘肃省能源效率与其他西部省份能源效率均值进行对比分析,以明晰甘肃省能源效率现状;在此基础上,以甘肃省能源效率测算结果为基础,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甘肃省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部省份能源效率水平整体较低,在2000年后呈现下降趋势并在2016年后呈现上升趋势,整体之间也存在差异性;甘肃省能源效率相较于西部地区较低,但呈现出较好的增长趋势;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和环境规制对甘肃省能源效率起正向作用;城镇化水平、能源消费和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2003~2017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面板数据为样本,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 运用Tobit 面板数据处理方法, 研究环境规制与我国各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1) 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平均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 技术水平下降是主要原因; (2) 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不均衡, 东部地区最高, 西部最低; (3) 用各种指标度量的环境规制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基本一致, 均有利于提升全要素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4.
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中国火电行业的效率提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效率的视角,本文对2004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火电行业的环境规制进行分析。首先利用三阶段DEA模型排除经营环境与统计噪音对中国火电行业效率的影响,然后从非规制、弱规制、强规制三个层次分析环境规制程度与中国火电行业效率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可以提升中国火电行业整体的效率水平,总体上存在技术创新激励效应,但并非适用各个地区。最后本文根据环境规制与技术效率的关系,将中国各地区火电行业的发展模式划分为内力驱动环境友好型、环境弱友好型和外力推动环境友好型三种,并给出各自适应的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西部地区2000 ~ 2012的面板数据,运用经典计量和空间计量方法,对我国西部地区能源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计量模型在分析该问题时具有较好效果,并且西部地区省城能源效率的提高对邻近省份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分析还发现,第二产业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研发投入的增加对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源价格的作用并不显著,而人力资本与能源效率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长江经济带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面临着资源要素约束趋紧的巨大压力。本文在分析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与能源效率关系的基础上,依据 2001~ 2017年长江经济带 11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长江经济带能源效率的影响。 研究表明:从整体上看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正向推进长江经济带能源效率的提升, 但是中游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未能有效提高长江经济带能源效率, 上游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低于下游地区; 另外,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存在一重门槛和双重门槛效应。 提高技术吸收能力、 调整能源产业结构是提高能源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基于西部大开发二十年的战略基点,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超效率的SBM模型测度我国西部大开发过去二十年(2000—2020年)以来的能源效率,并以测算结果为基础,采用Tobit模型对贵州省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能源效率在2000年后呈现下降趋势并在2016年后呈现上升趋势。贵州省能源效率相较于西部地区较低。在影响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和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起正向作用;城镇化水平、能源消费和第二产业比重降低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8.
以能源要素价格作为中介,研究环境规制对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以及中介作用。基于中国30个省份(西藏、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运用计量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环境规制政策对于我国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不同环境规制工具产生影响不同,财政节能环保支出影响效果比污染惩处影响效果好。能源要素价格作为中介,环境规制政策通过能源要素价格的传导作用有所不同,增加财政节能环保支出会降低能源要素价格,而能源要素价格会随着污染惩处的加大而上升。能源要素价格的上升会显著提升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9.
李华  马进 《工业技术经济》2018,37(10):143-149
本文选择 2001 ~2016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 计算了狭义和广义的环境规制强度,并基于SYS-GMM 方法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视角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 考察期内, 虽然狭义环境规制强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但广义环境规制强度提升显著; 整体而言, 狭义和广义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影响为先促进后抑制的倒 U 型关系, 现阶段的“倒逼减排” 效应更加明显, 中国的环境规制能够有效抑制碳排放; 东部和中部地区狭义和广义环境规制都呈现出显著的“ 倒逼减排” 效应,但西部地区只有狭义环境规制存在“倒逼减排” 效应, 广义环境规制并不存在。最后针对本文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绿色”作为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全新契机,已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探索合理的政府干预手段和适当的调控强度,环境规制对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引领能源企业项目低碳转型和资源利用有效提升成为重要议题。因此,选取2012—2021年172家能源行业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绿色投资效率进行测度,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能源企业绿色投资效率的动态影响,完成了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直接改善企业绿色投资效率不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解结果的影响;(2)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是环境规制间接促进企业绿色投资效率的主要途径;(3)区域经济发展匹配度受地理因素限制,对企业绿色投资效率的作用具有显著差异。由此,应实施差别化环境规制策略、丰富环境规制工具;培育绿色低碳领域创新主体、引导技术资源联通优配;融合发展区域绿色生产、调整污染治理技术高效转型,以期提升能源企业绿色投资率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超效率DEA模型,测算出2000~2011年中国西部11个省考虑环境效应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将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最后利用Tobit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各省能源效率差距较大,其中,内蒙古、重庆和青海的能源效率较高,广西、贵州、云南和甘肃的能源效率比较低;样本期间,西部地区平均全要素能源效率下降了0.4%,技术进步是能源效率变动的主要因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对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提升有促进作用,能源价格、煤炭消费以及区际产业转移的上升对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提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31 个省份 2000~2016 年的数据, 本文分析了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物质能源效率的影响,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1) 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能够对中国的能源效率产生正影响, 但这种作用并不显著, 且东部、 中部和西部区域并无明显差异; (2) 中国工业增长是影响国内能源使用效率的重要因素, 且相比西部地区, 东部和中部的产业增长对能源效率提升更显著; (3) 人均收入的提升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影响, 但国内投资的增加并未产生节能效应, 反而导致能源使用强度上升。因此我国在吸引外商投资时, 应注重节能减排等国外先进技术的转移, 同时也应重视本国技术的开发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从而提高我国能源使用效率并使经济更为健康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环境规制视角,运用 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探讨 R&D 投入强度对中国绿色创新效率的非线性关系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结论显示:R&D 投入强度对我国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受限于环境规制水平,二者存在双重门槛,随着环境规制力度的加强,R&D 投入强度对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效果逐渐弱化,同时环境规制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因此引导当地政府采取适度环境规制对R&D 投入强度驱动中国绿色创新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生产经济学理论,构建了合理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利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2012~2021年中国地区能源效率,分析了各地区节能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整体全要素能源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呈现先升后降随后平稳态势;(2)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区域异质性,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只有中部区域存在σ收敛;(3)大部分省域的节能潜力较大。为提高地区能源效率、实现节能目标,应该提高研发投入,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建立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促进能源的合理流动;实行一地一策,制定差异化的节能政策和环境规制政策,注重不同政策之间的协同效应,促进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环境污染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运用1995—2006年中国28个省区市际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超效率DEA模型,测算出包含非合意性产出环境污染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检验了中国和分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收敛情况,并基于经济结构和能源因素视角,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中国和分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全要素能源效率同产业结构、产权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资源禀赋变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能源价格因素呈弱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是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投入要素,对各国经济发展都有决定性的影响。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能源禀赋极不相同,我国区域之间能源效率相差极大,而古典经济学认为在长期看来,这些差距都将随着要素的转移而不断消失,即趋于收敛。本文运用2000~2007年的数据采用非参数的DEA方法对全国各个省份的能源效率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各区域间能源经济发展不平衡。本文选用劳动力、资本存量、能源作为投入指标,各省实际GDP和环境污染物作为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 利用DEA - BCC 模型和 BCC - Malmquist 指数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 并对我国四大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能源效率普遍低于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能源效率, 其测算结果更加准确; 中国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在整体上呈现递减趋势, 相较于规模效率, 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影响更加明显; 能源效率在空间变动形式上呈现较大差异, 由高到低依次为: 东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为提高中国整体能源效率, 各区域必须根据其发展状况制定契合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能源消费结构是能源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 这种影响的大小和趋势可能会随能源效率水平的高低而有所不同, 但条件均值回归并不能反映这些信息。 本文通过数据包络分析对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 使用熵值法衡量能源消费结构均衡度, 并为了正确估计能源消费结构的作用, 加入技术进步、 制度因素和政府影响力三个控制变量, 使用固定效应面板分位回归模型和我国 2000~2016 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均衡度对能源效率在不同分位点均有正向作用, 在能源效率水平较高或较低的地区, 这种正向影响相对较大; 将我国划分为东、 中、 西三大区域, 研究表明, 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效率的正向影响随分位点增加而变动较大, 中部地区这种正向影响则表现的更加平稳, 而在西部地区, 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效率则表现出相对平稳的负向影响。 因此, 我国应该根据区域特点制定合适政策, 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来提高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在工业集聚的过程中同时面临着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需求。本文基于2010~2020年黄河流域71个城市的数据样本,运用SDM模型实证检验工业集聚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工业集聚与本地绿色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与周边城市存在“U型”曲线关系;且不同类型城市工业集聚对本地绿色能源效率的影响强度具有异质性,表现为资源型城市>非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非老工业基地城市;工业集聚对绿色能源效率的影响存在环境规制的双重门槛效应。基于此,应识别工业集聚的不同阶段影响,注重产业错位发展,强化产业互补,深入发挥工业集聚的积极影响,因地制宜,以期提升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促进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DEA四阶段模型,将全要素能源效率(TFEE)解构为全要素能源管理效率(TFEME)和全要素能源环境效率(TFEEE),对2005—2009年中国省级区域的能源效率现状、成因与提升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能源节约潜力大约为能耗现值的30%至40%;管理无效率和环境无效率是能源低效的共同成因;现阶段能源效率提升主要依赖于外生环境改善,内源性管理效率提升的动力不足;TFEE、TFEME和TFEEE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特征,东部领先、西部落后;产业结构、教育程度、开放程度和基础设施是区域全要素能源环境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北京、天津、上海等应着重改善区域能源管理能力,江西和宁夏应重点优化外部环境,河北、山西、吉林等应从管理和环境两个层面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