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晓阳 《天津经济》2009,(12):16-17
一、天津滨海新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意义和基础 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是加快天津开发开放的有效途径。加快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极大带动天津航运相关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天津港集装箱枢纽港地位,促进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建设,推动天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天津的服务范围,增强区域辐射能力,提升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北方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届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需要对港口、航运、国内物流的资源具有配置能力,而完善和高效的信息服务是基础之一。世界著名国际航运中心都拥有发达的信息服务,伦敦的航运高端信息服务水平尤为突出,拥有许多世界著名的航运信息咨询服务和科研机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运信息服务与一流国际航运中心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通过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信息服务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信息服务建设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罗凯 《港口经济》2013,(8):15-19
一、国内航运中心发展现状分析根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我国提出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升国际航运合作水平的发展目标。以下就国内各地航运中心的发展现状及政策实施进行简单分析。1.上海国际航运中心2011年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6.24亿吨,比2010年增长10.8%;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173.93万TEU,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3000万TEU的港口,比2010年增长9.3%。  相似文献   

4.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面临着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上海目前还不具备与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相匹配的国际影响力,上海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本文从上海的现状出发,对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提出增强竞争力的对策:1、健全集疏运体系建设,形成江海直达、海陆空多式联运的发展格局。2、加快航运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以航运保险和船舶融资为重点的航运金融服务业。3、打破长三角航运一体化发展的阻碍,实现长三角港口资源的顺利整合。  相似文献   

5.
一、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正式确立2008年7月5日温家宝总理视察上海时指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实现转型,“要紧紧围绕建成东北亚国际枢纽港的目标,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着力打造航运服务资源集聚中心,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国务院2009年4月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意见》),并提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即“到2020年,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  相似文献   

6.
航运服务业在我国航运中心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运服务业是目前我国航运中心建设中的热门话题之一。2009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将2020年基本形成服务优质、功能完备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作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目标,并给予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一、广州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的战略意义 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对于推动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增强广州城市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促进广州港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做大做强广州海港经济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沪航 《港口经济》2009,(4):40-40
国务院2009年3月25日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加强上海与香港航运服务业的优势互补和战略合作,形成分工合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有条件的城市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这为天津滨海新区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指明了方向,对于加快发展滨海新区服务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天津滨海新区被纳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后,其定位之一是“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51号文件),在国际船舶登记、国际航运税收、航运金融以及租赁业务等方面,给予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先行试点的政策支持。这是国内目前在支持国际航运业和租赁业发展中,支持力度最大、政策覆盖面最广、系统性最强的方案,对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11年5月11日,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上报的《关于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求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推进船舶登记制度、国际航运税收、航运金融业务和租赁业务试点。航运金融业务试点将给东疆保税港区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充分运用试点政策,大力发展航运金融。本文试就此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航运咨询业是航运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兴产业,作为高端航运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航运咨询业的发展有助于改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政策环境,为政府制定政策、企业进行决策提供依据,是我国赢得国际航运话语权的重要保障。一、上海航运咨询业的发展现状《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发布以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入攻坚阶段,为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拥有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良好经济基础和科技创新实力,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丰厚的存量资源和城市底蕴。但面临国际服务业的冲击和资源竞争的压力,天津市必须进一步明确思路、突出重点,不断提升产业质量和效益;强化主体、优化环境、深化应用,加快构建与"北方经济中心"定位相适应、具有天津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航运指数与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6年《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中将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为“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滨海新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了天津、乃至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然而航运中心的建设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加快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设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意义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滨海新区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打造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党中央的这一决策是继广东深圳、上海浦东之后,为加快中国经济发展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6.
肖立华  李玲 《北方经济》2007,(12):32-33
青岛市目前正在大力发展港口产业集群,与天津、大连等城市争夺北方航运中心,面对国内其他城市竞争,青岛港奋起直追.本文从国内保税港发展现状、青岛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对设立青岛保税港做了全面分析,提出了设立青岛保税港是青岛成为北方航运中心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7.
杨钊 《港口经济》2013,(9):23-26
航运保险是现代航运业与金融业的连接点,对国际航运业和国际金融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航运保险业是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我国北方对外开放门户、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突破口。本文从分析我国航运保险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入手,借鉴航运保险业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滨海新区对外开放、航运、金融等基础条件,有针对性地提出滨海新区推动航运保险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广州发展船舶交易业的必要性、迫切性与可行性 1.必要性。船舶交易是现代航运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一个重要依托。广州发展船舶交易业可以带动航运、游艇、造船、修船、船舶配件、船舶评估、船舶检验以及银行、保险、诉讼/仲裁等地方相关经济的发展,是集聚航运要素的基础力量。大力发展船舶交易业,延伸其上、下游产业链,对广州发展船舶制造业和现代航运服务业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服务业是与传统服务业相对而言的,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演化变革,为工农业提供中间服务的金融、物流、批发、各类专业服务等服务业迅速崛起,这类产业直接影响到整个区域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其发展的规模、层次已成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评价依据。天津作为未来中国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除了先进的港口装卸及集疏运的硬件设施外,必须要有高度发达的现代服务产业作为支撑,如何按照国际航运中心的要求构建符合天津未来发展前景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是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部署,促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邢境桓 《天津经济》2022,(11):22-29
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指出要“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民众提升生活品质意愿不断增强,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本文以天津为例,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服务业发展因素,为促进天津服务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