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利用样本公司管理者主动曝光次数作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衡量指标,利用国内500强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传统影响因子(资产规模、有形资产率、盈利能力、成长机会、实际所得税率、独立董事比例)之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即管理者自信程度越强,越倾向于股权融资。实证结果还表明,作为过度自信替代指标,管理者主动曝光次数比传统的管理者持股对企业资本结构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抛弃经典财务理论中理性经理人的假设,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以2006—2010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用管理者的相对薪酬、持股状况和实施并购次数构建综合指标来衡量公司高管的过度自信程度,从公司高管过度自信的视角重新审视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上市公司倾向于少发放现金股利来增强内部融资;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越强,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现金股利分配决策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3.
笔者以2007年~201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女性高管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女性高管能显著降低上市公司过度自信的概率,降低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的敏感性,降低内部融资偏好;在控制女性高管影响后,管理者过度自信增强了内部融资偏好。本研究为提高管理层的异质性、发挥女性的治理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   总被引:128,自引:1,他引:128  
本文以深圳证券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是否会对其股权融资成本产生影响。我们采用剩余收益模型计算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分别以披露总体质量与盈余披露质量指标反映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研究发现,在控制β系数、公司规模、账面市值比、杠杆率、资产周转率等因素的条件下,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样本公司边际股权融资成本较低,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会对其股权融资成本产生积极影响。研究还发现,盈余平滑度和披露总体质量是影响样本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的主要信息披露质量特征。最后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不同所有制下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债务融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莲琴  陈文静 《技术经济》2010,29(11):98-102
本文以2002—2008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OLS回归模型考察了在不同所有制公司中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债务融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所有制的上市公司中,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债务融资的影响存在差异。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相比,国有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更加过度自信,更倾向于选择债务融资;在债务期限方面,不同所有制公司的过度自信管理者都倾向于使用长期债务,但在国有上市公司中这种倾向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庄平  李延喜 《技术经济》2011,30(7):103-107
选取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风险的代理变量,利用2002—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是企业风险的格兰杰原因,且管理者过度自信引发的企业风险在管理者过度自信滞后的第二个经营年度表现显著;企业风险不是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较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对此 ,理论界一般将其直接动因归结为股权融资成本偏低。然而 ,本文分析表明 ,融资成本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行为。为此 ,我们进一步采用Logit模型 ,从融资成本、破产风险、负债能力约束、代理成本和控制权等因素多角度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 ,企业资本规模和自由现金流越低 ,净资产收益率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 ,则企业越有可能选择股权融资方式。但本文研究未发现企业破产风险和成长性指标对企业融资决策有影响。同时 ,本文研究还发现 ,股权融资成本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概率正相关。本文最后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不同的融资结构对股权代理成本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利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对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越高、股权制衡度越低,越有利于降低股权代理成本;而国有控股公司比非国有控股公司的股权代理成本更高.同时,笔者还发现,农业上市公司负债比例的提高,有利于降低股权代理成本;而公司负债期限的缩短,对于降低股权代理成本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沪市2004年、200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信息披露与战略管理两个角度分析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企业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网站投资者关系指数(IIRI)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进一步检验交流信息质量指标对企业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也发现同样的结果。这表明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特别是加强与投资者之间的战略沟通确实能够起到降低股权融资成本的作用,从而为上市公司主动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监管者推动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提供了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股权融资偏好与大股东剥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并不能有效的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从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剥削这一角度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而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以及大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比例越高,大股东越偏好股权融资;进一步的研究也发现,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以及大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比例越高,大股东在公司配股决策中所认购的比例越低。这些研究结果支持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动因源于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剥削的新论点。  相似文献   

11.
刘智宏 《时代经贸》2011,(2):179-179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与理论研究存在悖逆,企业管理者对资本成本的认识存在偏差,使股权资本成本虚化,导致上市公司管理者偏好股权融资;传统的会计利润评价方法强化了这种偏好;EVA评价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4—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发生股权转让交易事件为样本,研究了在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信息披露质量与控制权私人收益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信息披露质量对控制权私人收益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控制权私人收益越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行为公司金融视角出发,以沪深两市2002—2007年期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过度自信管理者在利用供应商提供的信用融资后经营负债杠杆对公司创值能力与成长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随着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的增强,公司的经营负债杠杆效应显著降低,即管理者过度自信公司运用信用融资发挥经营负债杠杆的创值效应与成长效应均显著低于一般管理者公司。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融 资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融资成本的制约。对债务融资而言 ,资本成本与债权人所要求的收益率相关 ;对股权融资而言 ,股权融资成本与股东所期望的收益率相关。在资本市场发达国家 ,公司的管理层受到股东的硬约束 ,面临分红派息的压力 ,外部股权融资成本并不低 ,而且由于债务的避税作用 ,债务成本往往低于外部股权筹资成本。他们的实证研究也表明 ,上市公司一般先使用内部股权融资(即留存收益 ) ,其次是债务融资 ,最后是外部股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虽然也表现出优先使用内部股权融资的倾向 ,但债务融资的顺序明显排在外部股权融资之后 ,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十分明显。本文在对这一偏好的行为表现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 ,对其成因及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行剖析 ,并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理性化回归问题进行探讨。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行为表现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中呈现出强劲的股权融资偏好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造虚假财务报表、热衷于包装上市自从我国内地设立股票市场以来 ,上市几乎已经成为一些企业融资的唯一模式。不少企业似乎特别热衷于股票发行与上市 ,为了达到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目标 ,一些企业甚至不...  相似文献   

15.
基于行为财务理论,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视角,构建回归模型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进而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并利用2010—2012年发布年度业绩预告的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活动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当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充裕时,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实施更多的并购活动,而这些并购活动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6.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公司融资约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以来,监管部门陆续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关的政策和法规,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文章考察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施能否有效降低公司信息不对称,进而缓解公司融资约束。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未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披露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显著较低;同时,在披露公司样本中,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融资约束程度越低。在尽可能控制内生性问题的影响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能够为上市公司带来融资便利,有助于其进行股权再融资。这些证据支持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司的信息环境,缓解了公司融资约束程度。  相似文献   

17.
自2008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开始出现产能过剩,严重地影响企业的经营,而过度投资则是造成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采用2008-2011年的数据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制造业上市公司中:(1)具有过度自信管理层的公司过度投资程度更严重.(2)相比正常的管理层,过度自信的管理层在过度投资时对股权融资现金、债权融资现金流、净融资现金流均表现出敏感性,但是,对自由现金流、经营现金流没有表现出敏感性.这与中国企业重视融资,但使用随意的环境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公司应遵循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融资顺序。同时由于债务融资可以带来税盾收益,能有效增加股东价值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然而中国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存在一种偏好,这与资本结构理论相悖。以东方明珠为实证样本,从融资成本和收益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因此股权融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公司价值。同时分析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并指出其存在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完善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永东  朱广印 《金融评论》2010,2(2):73-82,38
基于企业理论和财务理论,本文从行为公司金融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并购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2006~2008年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是企业并购行为的重要动力和原因,企业并购政策和管理者过度自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过度自信企业实施的并购行为比非过度自信企业高20%左右;而内部治理结构和企业的并购决策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过度自信管理者相信自己是忠于股东的,但是却可能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决策;标准的激励合约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独立董事可能需要在项目评估和选择管理层方面发挥更为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事件研究法,以2003—2011年中国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针对市场估值和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相互作用对并购绩效的影响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不同于过度自信管理者,理性管理者在高估和低估价值时期进行的并购活动都能带来正的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