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8,(11):136-138
在进行渝黔项目隧道施工时,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及减少隧道弃碴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拟采用隧道掘进的岩石自制机制砂配备隧道初支的喷射混凝土。因机制砂与天然砂在性能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天然砂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理论和经验在进行机制砂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难以起到借鉴作用。本文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分析总结了配合比中各参数变化对机制砂喷射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设计出了符合规范及施工要求的施工现场机制砂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对机制砂在喷射混凝土中的推广和使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宋占辉 《科技与企业》2014,(10):240-240
本文通过结合某隧道情况,对隧道洞身Ⅳ级围岩初期支护采用C25喷射混凝土,Ⅴ级围岩采用C30喷射混凝土,均采用湿喷工艺。总结出该隧道支护中应用湿喷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提出合理的混凝土拌制技术以及喷射混凝土工艺,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喷射混凝土广泛应用于隧道工程围岩支护中,是一种有效的初期支护手段。普通喷射混凝土为脆性材料,抗弯拉强度低,在软弱围岩或破碎岩体支护中,喷层易开裂,严重威胁施工安全。为了提高喷射混凝土的支护能力,添加塑钢纤维,增强喷射混凝土韧性。依据纤维力学增强机理,研究不同掺量塑钢纤维对喷射混凝土的抗压、劈裂抗拉和抗弯强度的影响;并开展现场喷射试验,对隧道周边收敛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塑钢纤维存在有最佳掺量,塑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压、抗拉和抗弯能力;在围岩支护中,起到让压卸载作用,喷层中应力分布较均匀,减少喷层开裂,适用于破碎或变形较大的围岩支护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隧道初期支护施工实践,就隧道初期支护施工关键工序的技术控制进行了简要阐述。提出隧道初期支护中砂浆锚杆、中空注浆锚杆、喷射混凝土等支护施工技术的关键工序及技术控制。  相似文献   

5.
张伟 《价值工程》2023,(31):126-128
在进行贵州省剑河至黎平高速公路项目刘家岭隧道施工时,为降低施工成本及保护环境,拟采用机制砂制备喷射砼。因为机制砂在性能方面与常用的天然砂存在很大差异,所以用天然砂配备隧道喷砼的配合比设计理论及相关经验都不适用机制砂配备喷砼的配合设计。本项目通过试验研究,分析和总结了配合比各设计参数对机制砂喷射砼各项性能的影响程度和规律,并于喷射砼中掺入粉煤灰改善其工作性能,设计出符合施工和规范要求的机制砂喷射砼配合比,为将机制砂应用于喷射砼的配合比设计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铁路基建中,隧道建设是搞好铁路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而隧道初期支护中的混凝土喷射又是搞好隧道施工的关键工序之一。文章以大中山隧道采用的喷射混凝土机械化作业设备为例,分析了影响机械化喷射混凝土作业/实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并为今后铁路隧道工程的机械化配套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湿喷工艺由于其“综合成本低、社会效益好、环境污染小”的优点在隧道施工中逐步占据了主导趋势,并成为铁道部强制要求实施的工艺。混凝土湿喷施工能巨大地改善隧道施工作业环境。缩短喷射混凝土的作业循环,更尤为重要的是以湿喷工艺为依据构建喷射混凝土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喷射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本文结合新岭隧道湿喷施工为例论述了隧道初期支护湿喷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7,(13):150-152
喷射混凝土作为新奥法施工的三大必须手段之一,对洞室围岩起到支护的作用,其中喷射混凝土衬砌的厚度对围岩支护效果影响较大。本文针对公路隧道Ⅴ级围岩进行UDEC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喷层厚度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Ⅴ级隧道围岩,要采用钢拱架、钢筋网、锚杆和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且喷射混凝土厚度为25cm时,支护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隧道初期支护施工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当前喷射混凝土技术已经在地下工程、隧道工程及边坡支护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发展成为非常关键的支护手段。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利用这项技术进行矿山及隧道等初期支护,当前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文章对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国安  许红梅 《价值工程》2021,40(9):164-166
速凝剂作为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必须的原材料之一,在工程建设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进行产品科技创新和更新.本文通过大量的对比试验,详细记录了无碱速凝剂和传统的高碱速凝剂在隧道工程应用中对喷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影响和各项质量指标差异.为了降低传统高碱速凝剂对工程质量和环保、健康的影响,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无碱速凝剂逐渐代替传统高碱速凝剂被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张国安  许红梅 《价值工程》2021,40(9):164-166
速凝剂作为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必须的原材料之一,在工程建设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进行产品科技创新和更新.本文通过大量的对比试验,详细记录了无碱速凝剂和传统的高碱速凝剂在隧道工程应用中对喷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影响和各项质量指标差异.为了降低传统高碱速凝剂对工程质量和环保、健康的影响,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无碱速凝剂逐渐代替传统高碱速凝剂被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的大力开展,混凝土需求量巨大,河砂资源愈发紧缺。采用机制砂(人工砂)配制混凝土将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大势所趋。机制砂混凝土与传统的河砂混凝土虽然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水化反应硬化的机理大致相同,但由于目前我国生产的机制砂规格不一、机制砂产品的级配不太合理、表面非常粗糙、石粉含量普遍偏高、导致机制砂混凝土的需水量较大,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易性)影响较大。虽然我国使用机制砂配制混凝土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桥梁工程采用机制砂混凝土施工的工程技术不成熟,本文主要针对大桥工程在使用机制砂混凝土时,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今后机制砂在桥梁高性能混凝土应用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新光快速路隧道工程喷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回弹量、厚度、检测等问题的探讨,结合施工实际对隧道工程喷射混凝土施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英杰 《价值工程》2019,38(11):144-146
针对传统外加剂喷射混凝土回弹大、速凝剂超耗、易堵管、喷射时间久的问题,结合本工程特点,笔者在新建玉溪至磨憨铁路施工时,在喷射混凝土中加入纳米高分子减水剂,利用高分子减水剂的物理化学作用机理,采用湿喷工艺,将隧道初期支护的喷射混凝土回弹量降低到5%,将喷射混凝土成本每方降低130元左右,同时每喷射循环降低喷射时间1.5小时左右,解决材料不稳定造成喷射混凝土堵管问题,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并节省喷射时间,提高工程质量、进度。  相似文献   

15.
马云峰 《河北企业》2014,(11):90-90
<正>锚喷支护主要分为喷锚支护和喷射混凝土。其中喷锚支护主要表现为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钢拱架喷射混凝土结构组合起来的支护形式。可以根据不同围岩的稳定状况,采用喷锚支护中的一种或几种结构的组合,加固隧道围岩,提高围岩的自撑能力。而喷射混凝土主要是利用高压气,将掺有速凝剂的混凝土混合料通过混凝土喷射机与高压水混合,喷射到岩面上,迅速凝结而成。它不像传统的模筑混凝土衬砌那样,只是在洞室开挖后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我国隧道施工过程中,喷射混凝土回弹控制一直是施工中难以克服的难题,本文通过施工的实践论证,大大降低了喷射混凝土回弹量,保证了施工进度,减少了工程投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大跨度隧道施工的技术性较强。文章介绍了高速公路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技术,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开挖方法的灵活调整,通过采用洞口管棚超前支护、洞内超前小导管注浆预加固、系统锚杆和钢拱架及喷射混凝土作为初期支护,确保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8.
王璟 《价值工程》2015,(12):192-196
本文确定了C80F350人工砂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参数,测试了其和易性、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并进行了人工砂混凝土管桩试生产,对桩体进行了抗弯试验,对桩体切块进行了抗压及抗冻试验。结果表明:(1)采用现有机制砂与天然细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砂可以配制出与天然砂混凝土性能同样优异的C80F350人工砂混凝土;(2)C80F350人工砂混凝土与天然砂混凝土相比具有抗压及劈裂抗拉强度高、抗冻及抗渗性好、氯离子渗透系数低、弹模大等特点;(3)C80F350人工砂混凝土与现有管桩生产工艺相适应,管桩桩体抗弯性能、切块抗压强度及耐久性能均能满足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9.
依托九岭隧道的设计及施工,建立小净距隧道的平面计算模型,对小净距隧道进行开挖支护数值模拟计算,并着重对其位移场、应力场、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锚杆轴力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围岩较好,开挖后整体稳定性较好,变形主要集中在拱顶与仰拱底部,应力主要集中在隧道的拱脚处,喷射混凝土的最大弯矩值以及支护锚杆的最大轴力值都出现在隧道拱脚处,塑性区较少,主要分布在中间围岩部位,因此要重点加固此部位。  相似文献   

20.
大跨度隧道施工的技术性较强.文章介绍了高速公路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技术,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开挖方法的灵活调整,通过采用洞口管棚超前支护、洞内超前小导管注浆预加固、系统锚杆和钢拱架及喷射混凝土作为初期支护,确保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