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0LS估计方法和半参数的适应性估计方法分别对2005年8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美元/人民币、欧元/人民币、日元/人民币4个不同期限远期外汇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适应性估计结果和OLS估计结果相差较大,半参数适应性估计量较0LS估计量更有效.此外发现,各远期外汇市场的有效性假设均不成立,但原因...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波动幅度加大,危机四起。继80年代债务危机之后,90年代又不断出现新的火爆事件: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95年巴林银行倒闭;96年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违规;97年下半年开始东南亚又出现连续性金融风暴。伴随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美元和日元汇率也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写下了20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惊心动魄的一页。美元兑日元比价,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确定的1美元兑换360日元到1994年跌破80日元大关,再从1994年12月2日1美元兑96.95日元强劲升至1997年底又突破130日元的短期高位。1998年6月,1美元兑日元又突破1…  相似文献   

3.
浅谈金融衍生工具及其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来说,政府主权外债占政府债务比重很大。由于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汇率变化很快,单纯依靠传统手段加强管理已远远不够,若管理不到位,客观上很容易受到损失,进而加大政府债务的风险。如XX市1988年借用日本“黑字还流”贷款,借款时(6月1日)汇率为100日元=2.744元人民币,但到1996年还款时(4月1日)日元汇率上到100日元:7.8元人民币,按当时借款额5.77亿日元计算,仅汇率变化一项便使债务人增加债务3318万元人民币。因此,对于外债管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钓鱼岛之争影响中日经济 自2012年4月16日石原慎太郎表示东京政府决定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引发争执开始,国内各地反日情绪日益高涨,中日邦交正常化活动推迟,中日之间紧张局势加剧.钓鱼岛问题已严重影响中日两国经济政治合作和经贸往来,其影响波及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资本市场及实业多个领域,并呈现出不对称性. 对于日本而言,钓鱼岛冲击远大于中国,预计由此产生的贸易摩擦可能会导致日本GDP降低1%左右.国际金融市场也看空日元,伦敦纽约汇市出现抛售日元风潮,导致日元与美元的汇率一度下跌,日本Nikkei225股指相应下滑.中国人民抵制日货情绪高涨,加剧了日本软件、彩电、汽车、旅游、航空和投资等企业在华经营与销售难度,日本经济备受打击.  相似文献   

5.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已经超过20%.人民币大幅升值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流动性过剩、资产泡沫等,都不可避免的使人们想到了上世纪的日本,我国是否会重蹈日元升值的覆辙呢?本文在阐述了日元升值的背景、过程的基础上,从汇率传导机制的角度出发,比较人民币与日元升值情况的异同,分析中国是否会重蹈日元升值的覆辙.  相似文献   

6.
2007年下半年以来,日元汇率出现大幅上升,其主因是美元的持续性贬值以及日美利差缩小导致的短期套利资金回流。一个基于1988-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模型表明,中日双边名义汇率对中日贸易收支影响显著,近期日元升值可能有效改善中日贸易逆差,这也反映了我国出口产品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竞争性的不断增加。但基于当前日本宏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比较日元和美元、人民币清算体系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日元清算体系的特点。日元清算体系把对内的跨行清算系统和对外的跨国清算系统分离。鼓励外资银行加入对外的跨国清算系统从而促进日元国际清算网络的完善,并推动日元的国际化。而对内的跨行清算系统虽然在管理政策上也是开放、积极的,但却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和成本门槛,从实质上限制了外资银行在日开展零售银行业务,从而较好地实现了在世贸组织原则下对本国金融市场特别是零售市场的保护。日元清算体系在技术和制度安排上是安全、高效和完善的,不论是对人民币国际化中清算体系的建设还是对中国加强金融监管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日本央行10月31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决定扩大货币宽松规模,以刺激因4月1日消费税上调而遭受打击的经济。这是日本央行自2013年4月启动超宽松货币政策以来首次扩容,被市场普遍解读为政府对经济复苏前景感到不乐观。此次追加措施包括,日本央行把每年基础货币宽松规模从目前的约60万亿至70万亿日元增加至约80万亿日元,增加年度日本国债购买规模30万亿日元,延长国债持有时间至7—10年,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及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的购买额也将增加两倍。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在  相似文献   

9.
数字     
正53.8%消费者网购逐渐由PC端转移至移动端。据天猫数据显示,5月1日当天,天猫无线端成交额达到53.8%,首次超过PC端。在用户访问量上,天猫无线端也表现出增长态势,"五一"期间,《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后至5月3日24时,500多万人访问了天猫无线端。13亿"断臂求生"已成为曾经电子帝国索尼如今的写照。日前,索尼发布了2013财年初步财报,截至2014年3月31日,净亏损将达到1300亿日元(约合13亿美元),较今年2月份预计的净亏损1100亿日元亏损幅度扩大18%,而导致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未盈利PC和电视业务。  相似文献   

10.
本阐明了日元贬值的历史背景和经济背景,论述了日元贬值的真正原因,提出了日元贬值的影响和日元汇率的长期趋势,提出了日元贬值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阐明了日元贬值的历史背景和经济背景,论述了日元贬值的真正原因,指出了日元贬值的影响和日元汇率的长期走势,提出了日元贬值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新智慧》2008,(4)
手机小说,是指在手机网络上发表的小说类作品,而不包括用手机能够查阅的其他书籍。2006年,日本手机小说产业的营业额达到12亿日元(100日元约合人民币7元),而2005年这一数字仅为1亿日元。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一产业在短短一年时间飞速上涨了12倍?  相似文献   

13.
汇率变化的国际比较 二战后,以德国、日本和新加坡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的货币,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持下,其汇率变化呈现逐步升值趋势,即汇率变化决定于经济增长率。在1965年至1990年时间段,其中,日元兑美元汇率,从1美元::360日元,升值到1美元:134.4日元;同期德国马克从1美元:4.006马克,升值至1美元:1.494马克;新加坡新元从1美元:3.06新元,升值至1美元:1.74新元。分别升值  相似文献   

14.
从1995年1月20日开始,美元兑西方主要货币大幅度升值,兑日元汇率从1:79.75上升到1998年中期的1:1.147日元,升幅达85%;兑德国马克汇率也从1:1.34上升到1:1.84,升幅达37.3%;兑西方其他国家的货币也不同程度的上扬。在美元兑其他国家货币大幅度升值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则继续保持汇率并轨后稳中趋升的势头,基本稳定在1美元兑8.30元人民币左右;人民币兑其他国家货币又受美元升值的影响呈现升值的状况。那么,人们不仅要问,美元对西方货币汇率的升值以及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有哪些?一、美元升值…  相似文献   

15.
日元升值的近距离观察与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元升值曾令日本付出了“失去的十年”的惨重代价,因此,日本政府并不乐意看到日元再度大幅升值的结果。不过,本轮日元升值却主要是美元贬值驱动而成,而且一定程度上的升值也在客观上有利于日本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日元的进一步国际化,因此,未来日本官方不会对日元采取大规模的干预。  相似文献   

16.
今年年初以前,日元还是久跌不止,但近期日元汇率升幅迅猛,令世人震惊.日元大幅升值的原因何在,能否持久,耐人寻味.日本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日元的升跌对我国经济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从1995年4月20日开始,美元兑西方主要货币大幅度升值,兑日元汇率从1:79.75上升到1998年中期的1:1.147日元,升幅达85%,兑德国马克汇率也从1:1.34上升到1:1.84,升幅达37.3%;兑西方其他国家的货币也不同程度的上扬;在美元兑其他国家货币大幅度升值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则继续保持汇率并轨后稳中趋升的势头,基本稳定在1美元兑8.30元人民币左右;人民币兑其他国家货币又受美元升值的影响呈现升值的状况。那么,人们不仅要问,美元对西方货币汇率的升值以及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概括了日元汇率的历史走势,造成该升值趋势的主要原因,重点分析了金融危机影响下日元汇率的整体走势及造成该升值趋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日元升值的过程上,先后经历了逐渐升值时期(1977—1985)、大幅度升值时期(1985~1997)以及日元汇率双向波动时期(1997年至今)三个不同阶段。虽然日元的升值令日本出口企业雪上加霜,也令通货紧缩每况愈下,但日本却可以藉此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并提升日元在国际货币新体系构建中的地位与影响力。而当前人民币汇率面临着极大的升值压力,在此背景下,借鉴日本的经验极富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逐步增加,日本签证政策的放开以及日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下调,国人纷纷把出游目光投向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本文采用扎根理论,对我国居民赴日自由行的旅游动机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有关我国居民赴日旅游的具体动机,以期丰富我国对赴日旅游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