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各省市在上升为国家战略前后的两阶段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借助Dagum基尼系数探究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区域差异及来源,进而运用QAP方法研究两阶段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差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第一,大部分战略区域创新研发效率与绿色成果转化效率水平并不相持,如京津冀绿色成果转化效率高而创新研发效率中等、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发效率高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一般;第二,五个战略区域空间不均衡性呈下降趋势,各区域组内差异在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组间差异是造成区域差异的决定性因素;第三,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是造成我国重大战略区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空间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且产业结构是主要因素,其中当地环境规制强度、对外开放和城镇化水平分别是影响京津冀、黄河流域和长江经济带两阶段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地区差异的首要因素,当地对外开放和城镇化水平是影响长三角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地区差异的首要因素。对此提出协同提升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缩小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永年 《城市问题》2023,(7):33-42+83
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中国284个地级城市的碳排放效率,从时空维度分析城市碳排放效率的演变和分异特征,采用Dagum基尼系数法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测算和分解,通过构建绝对/条件β收敛模型考察其收敛性。研究发现,2009—2020年,中国地级城市碳排放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发展趋势,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小分散大集聚”的俱乐部特征。在区域差异上,东中西部、南北方的区域间差异均呈现扩大趋势。东中西部地区碳排放效率区域间差异的来源由超变密度向三者相对均衡的状态转变,南北方地区碳排放效率区域间差异主要由区域内差异贡献。全国城市、东中西和南北区域碳排放效率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中部地区收敛速度较快,西部地区收敛速度相对较慢,低碳技术创新、创业活跃度、工业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财政分权水平对碳排放效率变化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企业异质性通过人才分类效应、企业自我选择效应所产生的经济空间关联影响地区生产效率差异。使用2006—2007年全国28省份数据进行面板估计,结果表明:企业异质性越高,地区的生产效率越高;人才分类效应和企业自我选择效应是企业异质性影响地区生产效率的中介变量;人才分类效应以及企业自我选择效应越强,地区生产效率越高;地区的人口密度、基础设施建设、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人力资本并非像以往的研究中所指出的对地区生产效率影响显著为正。在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时,需要对地区的企业异质程度进行适时调整,同时需要对人口密度、基础设施建设、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人力资本等变量进行适当控制。  相似文献   

4.
5.
空间尺度效应可有效揭示区域经济差异系统特征。本文运用锡尔系数及Moran′s指数对新疆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多维尺度测算,研究发现,新疆三大区域、各地州市和县(市)层面的锡尔系数值与Moran′s指数值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空间尺度效应。对空间尺度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新疆三大区域、各地州市和县(市)层面的尺度方差逐级升高,同时三级尺度对新疆总体经济差异的贡献率也随尺度的降低而增大,其政策意蕴在于,未来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的制定,应根据不同空间尺度经济差异特征,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陆区域物流类型与竞争力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我国物流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区位商、R型因子和聚类分析等模型对中国大陆的区域物流类型和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发现:(1)区域物流可划分为四种类型:综合型物流区域、高度专业型物流区域、一般专业型物流区域和”灰色”型物流区域;(2)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等级性、梯度性和集中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凸现。最后探讨了区域物流类型与区域物流竞争力的空间耦合关系、我国大陆各省区物流建设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学界对国家创新系统结构性差异的重视,创新能力的研究逐渐从国家层面向区域层面转变,以区域作为创新活动观测单元并进行地区差异分析成为普遍共识。从区域创新差异的统计描述、影响因素及机制和对策分析三个方面,对近年来区域创新差异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结果发现,我国区域创新差异的研究逐渐深化,但是相比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无论是在理论构建还是在实证分析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未来该领域研究可在多尺度空间测度、内在机理分析、影响因素全面实证研究以及融入空间结构动态分析等方面实现进展,借鉴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工具和研究方法,并实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标:编制中国绿色创新指数,考察各区域指数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特征。研究方法:建立绿色创新指数评价体系、采用时空极差熵权法赋权指标,利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绿色专利清单在线检索工具和采用爬虫技术检索、匹配、汇总国家知识产权局绿色专利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测度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采用Kernel估计分析绿色创新分布动态演进,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东中西绿色创新空间差距来源,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绿色创新空间β条件收敛特征。研究发现:我国整体及东中西各地区绿色创新水平均呈总体上升趋势,源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与绿色创新制度支撑力三者“携手并进”;绿色创新水平较高的城市集中分布于经济发达地区并具有较高行政级别特征,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及主要省会城市稳居前列;我国整体及东中西地区核密度图均呈现“曲线右移、峰值先升后降、宽度收窄后扩大”的特征;东中西区域内部及区域间差异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绿色创新存在空间β条件收敛效应,且俱乐部收敛特征也较为显著,但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不同地区样本中收敛速度存在差异。研究创...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4—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E-SBM模型对中国工业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利用Dagum基尼系数对中国工业生产效率的地区差异进行研究,运用Kernel核密度估计和速度激励模型揭示中国工业生产效率的动态格局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多数省市区工业生产效率呈上升之势,区域整体差异呈现出波动且下降的趋势,西部地区工...  相似文献   

10.
《企业技术开发》2016,(18):40-42
企业规模是其成长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影响企业管理和创新决策的关键因素,对于企业规模差异是否会影响创新绩效,已有研究尚未有明确的结论。基于实地调查的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利用分组回归的方法,检验不同规模下企业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结论显示:企业规模越大,研发费用、研发人员等创新要素的投入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解释力越强,基于该结论,为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加精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海鑫 《价值工程》2021,40(11):6-9
选取中国30个省际11年的数据,运用MinDS-U模型测算我国省际绿色创新效率,并进行空间分布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省际绿色创新效率,总体比较均衡,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各省际绿色创新效率水平都处于上升趋势,绿色创新能力较之以前有所提高,但仍需加强.最后根据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创新能力显著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中部地区作为我国能源原材料基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基于知识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区域创新环境、区域创新绩效4个方面,采用多层次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中部六省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横向及纵向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中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整体仍然偏弱,且呈周期性波动;中部六省中,湖北省的区域创新能力最强,湖南次之,安徽、河南、江西、山西的区域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但这四个省份创新能力均具有上升趋势,因此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中部各省还需发挥中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形成良性的互动,应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大学、科研机构的作用,形成完善的创新机制,完善中部地区区域创新环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相似文献   

13.
张萍萍  戚竞岳 《价值工程》2021,40(16):106-108
基于价值链视角,选取DEA模型测度了2011-2018年间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两阶段创新效率,并运用系统GMM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分析其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研发和转化阶段创新效率分别为0.534和0.390,通过两阶段回归分析,企业规模和科技水平对创新活动两阶段均有明显的促进效应.政府扶持抑制科技研发,却会提升企业的转化效率;人力资本在研发阶段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却在转化阶段抑制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不同规模的城市其用地效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文通过对中国660余个不同规模城市的用地效率分析,在总结和分析了传统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基本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城市用地效率分析的城市区域空间结构极化模型.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城市发展的方向一极是大型化,发展成为特大城市或超大城市(人口100万-400万);另一极是小...  相似文献   

15.
刘亚菲  赵越  丁生喜 《价值工程》2021,40(15):14-18
首先结合相关理论建立区域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研究发现青海省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情况.其次建立区域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表明青海省区域创新环境综合得分不断提高,创新科技因子对区域创新环境的影响较大.最后在以上两部分的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测度模型,对青海省2003-2019年的区域创新效率与创新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青海省区域创新效率与创新环境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呈现出波段上升趋势.然后,分析影响协调发展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改善青海省创新环境和提高区域创新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两化融合空间相关性的计量分析表明,地区两化融合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彼此之间相互促进。同时,全国范围的空间计量分析表明,两化融合空间滞后效应显著,信息产业、自主创新和中介服务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人才储备和政府扶持的影响则不够明显。东、中、西部的对比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空间滞后效应显著,自主创新、中介服务的正向影响突出,人才储备则成为发展的瓶颈,信息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再明显,政府扶持的影响不够显著。中西部地区空间滞后效应不显著,信息产业成为唯一显著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中国城市级数据,以十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它们的经济发展差异,并运用广义熵方法进行了总体差异的分解。研究发现:中国整体差异的扩大,很大程度上源于十大城市群间的不均衡发展,而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发展水平差异对全国整体差异的影响并不显著;十大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经济差异在逐步减小,但全国其他地区与十大城市群之间的经济差异在不断扩大;城市群间和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差异都受到空间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2007—2012年的区域创新效率,并利用Malmquist指数法对区域创新效率进行动态对比。结果表明:各地区创新效率差距较大,四川、重庆、陕西和甘肃在创新效率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青海和宁夏的创新效率主要受制于创新规模,广西、云南和新疆在创新资源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冗余;Malmquist指数表明经济带整体生产率略有下降,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下降是制约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瓶颈因素。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技术开发》2016,(16):10-12
文章在对我国区域环境技术效率内涵界定的基础上,考察了区域环境技术效率的测算方法,据此对我国2001~2009年的区域环境技术效率进行测度,并分析了区域环境技术效率的变动趋势,旨在为我国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环境规制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进入门槛,降低竞争程度,减缓企业从事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则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和市场获取成本,对技术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我国地级市数据,基于地理距离权重,利用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分析、识别其空间溢出机制,提出可行的环境规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