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洁  侯美娟 《新金融》2010,(7):25-28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其他国家深陷石油经济危机之时,依靠出口导向发展战略,日本经济稳健增长。西方五国为了解决自身的经济问题,联合要求日元升值,1985年和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日元升值成为上世纪日本经济泡沫的导火索。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同样不能幸免。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对外依赖性,现在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断升高。因此,研究资产泡沫的形成原理,借鉴日本泡沫经济的经验教训,总结出防范我国资产泡沫风险的相应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与破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莉 《时代金融》2008,(3):11-13
日本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严重的泡沫。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经济发展出现长达10年左右的萧条。尽管中日经济有很大的不同,但很多专家仍然警告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中有一些迹象与泡沫经济破灭前的日本相似,如本币升值、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高涨、资产市场上投机盛行、国际游资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以博取资产价格升值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收益等。我们要警惕出现日本式泡沫经济对我国经济产生损害。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低速、萧条,许多西方国家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增加.特别是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进一步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与此相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果断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和措施,经济企稳回升,增速明显.为遏制中国崛起,同时转移国内政治压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指责中国政府"操纵汇率",导致中国出口商以"不公平低价"抢夺世界市场,因此频频向中国施压,逼迫人民币升值.当前促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较大,既包涵国际经济环境原因,也包涵内部经济发展原因.同时,人民币升值既有不利影响,也会带来有利影响.对于不利影响,有关政府部门应当及时制订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4.
李成功 《中国外资》2010,(10):24-24,26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低速、萧条,许多西方国家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增加。特别是2008年世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进一步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与此相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果断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和措施,经济企稳回升,增速明昱。为遇制中国崛起,同进转移国内政治压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指责中国政府“操纵汇率”,导致中国出口商以“不公平低价”抢夺世界市场,因此频频向中国施压,逼迫人民币升值。当前促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较大,既包涵国际经济环境原因,也包涵内部经济发展原因。同时,人民币升值既有不利影响,也会带来有利影响。对于不利影响,有关政府部门应当及时制订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5.
姚洋 《金融博览》2010,(15):33-34
20世纪80年代,日本拥有巨额的经常项目盈余,承受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求本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在广场协议25周年之际,反思这个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广场协议25年后看日本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日本拥有巨额的经常项目盈余,承受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求本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在广场协议25周年之际,反思这个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日本泡沫经济的再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遭遇了经济泡沫的破灭,经济走向衰退,近十年都没有完全摆脱泡沫经济的困扰。日本泡沫经济形成与当时的日元升值、金融自由化和资本过剩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前我国经济处处有日本当年的影子,人民币升值呼声看涨,资产价格膨胀,热钱涌入态势明显。回顾日本泡沫经济成因,对于确保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日元的不断升值,致使日本在198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至今尚未完全消除。而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与当时的日本在某种程度上较为相似。本文通过分析日本泡沫经济形成和破灭的原因,在对中国当前与日本1980年代之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中国预防泡沫经济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世界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以平均1~2%的速度缓慢增长,而中国经济却以7~8%的速度快速增长.当中国经济的繁荣成就为世人所倍受瞩目时,却响起了一些不同的声音.2002年下半年,日本和美国一些人士就以中国输出通货紧缩为由,提出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甚至在前不久的西方七国财长会议中提议其他国家联手对中国施加压力,还有美国一些议员也上书美国政府要求对中国施压.……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及相关文献综述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却陷入了疲软状态.为缓解国民对国内经济持续低迷的不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矛头指向中国,指控中国涉嫌操控人民币汇率以获取利益,积极鼓吹"人民币升值论".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经济疲软的态势下,我国经济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动力,这也引起了很多发达国家的不满,因此针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开始响起,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要求中国提高人民币的汇率,但是从长远的方向来看,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高中生的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动因,并解读了对中国经济正面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及相关文献综述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却陷入了疲软状态。为缓解国民对国内经济持续低迷的不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矛头指向中国,指控中国涉嫌操控人民币汇率以获取利益,积极鼓吹“人民币升值论”。不仅仅在政治层面,学界针对“人民  相似文献   

13.
日本当年泡沫经济与中国当前形势的比对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日本经历了一次堪称现代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泡沫经济过程。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进入了长达十多年的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反观中国经济,近年来在高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外汇储备急增、人民币不断升值。资产价格高涨现象,与日本当年泡沫经济时代展现出一定的相似性。许多学者由此认为,  相似文献   

14.
《云南金融》2004,(3):4-5
2003年中国政府在人民币要不要升值的问题上,面临了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巨大压力。其间温家宝总理就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作过讲话: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  相似文献   

15.
张绍岩 《深交所》2006,(6):31-35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元升值对于日本的泡沫经济和日本金融国际化改革以及日本产业结构调整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相关的研究中,认为日元这一时期的升值对于泡沫经济崩溃以及产业空洞化和日元国际化的失败等问题应负有责任的看法不在少数。笔者认为,20世纪70、80年代之后日元的升值除了少部分市场因素之外,更主要的是对日本经济实力和国民财富实质的真实反映,是一种积极的调整。至于日元升值对同期泡沫经济的崩溃和日元国际化的失败所产生的影响则应该更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核心应该在于能否保持经济发展的均衡,并建立稳定有效的汇率安…  相似文献   

16.
美国日本大肆鼓噪"人民币升值"论,主要有两个原因.从国际方面看,美日经济处于衰退期,为了防止进一步衰退,把原因归结为中国经济增长和贸易顺差.为此,日本财长盐川正十朗把要求"人民币升值"作为提案递交给七国财长会议.美国<商业周刊>也叫嚣:"中国的通货紧缩正在危及全球经济",要求中国将人民币升值.由于美伊战争的因素,导致日本提案流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稳定增长,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这使人们不禁联想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但是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中日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等因素使中国可以避免重蹈覆辙。但中国要积极从日本泡沫经济中吸取教训,防范未然。  相似文献   

18.
西方经济增长速度已明显放慢,其中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经济处于衰退边缘或已经进入衰退。在近期内,西方经济是否将同步进入衰退?如果西方经济陷入衰退其严重程度如何?这些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1989年美国经济增长2.5%,是1982年12月美国经济回升以来增长率最低的一年。按年率计算。  相似文献   

19.
王凤 《投资与合作》2023,(10):44-46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出现了严重的泡沫经济,且造成泡沫崩溃,此后都未完全摆脱其困扰。当前,我国经济存在日本当年泡沫经济的影子,人民币升值的呼声高涨,资产价格膨胀,热钱涌入态势明显。研究日本泡沫经济,对助推我国经济稳健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基于此,文章着重分析日本泡沫经济的表现与成因,并阐明日本泡沫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稳定增长,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这使人们不禁联想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但是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中日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等因素使中国可以避免重蹈覆辙.但中国要积极从日本泡沫经济中吸取教训,防范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