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王宇认为加息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第一,加息对消费物价指数的影响。CPI连续上涨,同时,由于银行信贷、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国内经济增长有过热苗头。由此出发,加息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有利于中央银行将国内物价水平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上。第二,加息有利于抑制可能再度出现的投资过热,保持投资的合理增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周洛华 《江苏楼市》2004,(10):25-25
“天下没有打白给的馅饼,地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  相似文献   

3.
张锐 《英才》2004,(12):22-22
问题公司层出不穷,洗牌之声此起彼伏,善良的投资更是幼稚地寄托于指数的上涨与管理层的救市,金融业的发展趋势要求从更深的层次来根本解决目前市场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冬至 《东南置业》2004,(80):19-19
银行加息,与购房投资置业者息息相关。一边是已上调的存贷款利率,一边是手中的存贷款,今后人们的“财”到底怎么“理”才能获取最佳收益,福州、厦门、泉州三地市民对加息有什么看法,在此我们综合多方观点,使您对加息有一个“全景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4月6口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25%,一年期贷款利率达到6.31%。  相似文献   

6.
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除了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外,人民银行这次还上调了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这次加息,幅度虽然不大.却是中国近10年来对银行利率的首次上调。因此除了对人们的心理有所冲击外,还对各行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10月29日,央行终于做出了决定,存贷款利率上调0.27%,这是近9年来央行首次加息。虽然幅度不大,但是出台时间恰好是国家土地政策变化和关于房地产泡沫议论正盛之时,这无疑使全社会又一次聚焦于房地产行业,人们不禁会问,这次央行加息对持续看涨的中国房地产影响到底如何?房价会涨还是会跌?由加息带来的开发成本增加,购房成本增加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哪些影响呢?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能否承受加息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几年.由于政策的鼓励和市场需求的拉力,房地产市场获得了飞速发展;而去年以来,来自国家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对房地产的压缩之力不断加强.特别是今年央行连续采取调高商业银行准备金率、收缩放贷规模、大幅提升贷款企业资本金比例要求等强力措施,房地产形势骤转。若这些措施仍不能明显见效,那么被公认为央行防止房地产过热最后可使用的调控工具的加息则将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利率水平自上世纪90年代经过八次降息之后,降到了2004年10月29日之前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仅为1.98%的低水平,商业银行房地产抵押代款利率则为5.04%。而美国过去40年来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平均在8%—9%。以此来看,中国抵押贷款利率存在很大上升空间。数据显示2004年9月份的通货膨胀为5.2%,而调整后的一年存款利率不过2.25%。所以未来的一段时间,利率水平仍将保持上升趋势。另外美元近期连续几次加息,表明美元已正式进入加息周期。从人民币与美元的互动关系来看,调息以后,人民币利率进入一个加息周期也是必然趋势。一般认为,加息对资产价格…  相似文献   

10.
付慧 《企业导报》2004,(11):16-17
前段时间许多消费在购房或还贷时,都要顺口问一句:“要是加息了,房贷每月又要多还多少钱?”2004年10月29日,央行加息终于由捕风捉影变为真真切切的事实;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即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0.27%,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据了解,这是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也是此前连续八次降息后的一大转折。加息后,个人住房公积金利率,个人住房商业贷款利率等其它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那么对于供房和买房而言,他们每月会多交多少钱?此次加息又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博众议希望给消费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外企业文化》2005,(1M):16-16
在保险公司发展战略研究中,利率的走势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在我国金融领域中各个环节相互渗透、相互依存越来越紧密的今天。保险公司之所以密切关注利率的走势,正是因为保险公司两大主流业务投资和产品开发与利率的变化息息相关。而无论从西方保险业较发达的国家还是国内保险发展的历史上看,保险公司的投资业务和保险公司的产品开发直接关系到了本公司经营效益的好坏和偿付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12.
13.
央行加息的效应错综复杂,尤以对国债交易价格的波动为关键。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导刊》2011,(6):20-21
从目前来看,通胀仍在上行,但还不至于"失控",而货币政策收紧仍然十分必要。 今年以来,通胀压力持续上升。而随着4月5.3%的CPI等经济数据出炉,市场又开始担心经济增长是不是会往下调?而且央行已5次上调准备金率、两次加息,货币政策未来到底怎么走?让我们来听听几位国内外知名金融专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8月18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6年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  相似文献   

16.
一、房地产投资热与商业银行信贷趋势当前我国房地产价格的持续走高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促成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即商业银行信贷。房地产投资是在现行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和利率调控体制下进行的,是依靠现行商业银行信贷体系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山东企业管理》2010,(9):21-21
央行本周宣布加息向市场释放了强化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意图和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信号,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称,这仅是一个信号,并不意味着中国已进入加息周期。  相似文献   

18.
吉光 《湖南房地产》2004,(11):33-34
当市场人士还在猜测央行加息的时间时,中国人民银行10月28日突然在其网站上公布: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楼上的另一只鞋终于落下来了。”近半年多来神经紧绷的产经界人士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  相似文献   

19.
马光远 《中外管理》2011,(11):21-21
民间借贷之于中国,今日已是“谈虎色变”! 不争的事实是,对“中国速度”的贡献远大于银行信贷的民间金融,今年开始变得异常疯狂。一些利率甚至高达180%以上!关键因素在于实体经济萎靡的情况下,整个经济弥漫的浮躁和炒作之风放大了民间借贷的风险,使得民间借贷超越了安全边界,  相似文献   

20.
《财会通讯》2006,(1):I0017-I0020
知名投行法国巴黎百富勤表示,中国即将步入历史上的第三个消费高峰。2006年中国的投资增长将会有所放缓,而消费增长则仍将保持高速。无独有偶,德意志银行亦发表类似观点称,服务业及高端消费品产业将成为未来五年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 随着巴黎百富勤和德意志银行关于中国消费结构转型的报告相继出炉,有关中国是否真正进入到第三个消费高峰的争议就一直没有停止。[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