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信泰富——香港红筹股龙头之一,并已晋身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列。由于具有强大和超然的背景,90年代以来,中信泰富在香港资本市场非常活跃,1997年以前,更是因为兼备红筹与蓝筹身份,被香港股民戏称为"紫筹股",掌门人荣智健,在香港人气旺盛,风头正劲,人称"荣公子"。1986底,中信香港收购泰富,取得上市地位,开国内企业境外买壳上市先河。尔后,中信通过中信香港6次向泰富注人资产和业务,于1992年更名为中信泰富。1996年,中信泰富总市值近1000亿港元,名列香港最大上市公司第10位。第一大股东为中信北京,第二大股东为该公司董事会主席、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之子荣智健。2000年年初,中信泰富在国内上演了一出收购好戏:向母公司北京中信收购资产,或反过来说,北京中信向中信泰富注资。经过1年多的波折,收购工作虽说只达到了部分或阶段性的效果,却触到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十分敏感的领域一外资入注限制行业。余波还在扩展,众多的投资者展开了极具启发意义的畅想。 相似文献
2.
3.
4.
5.
继三年前的"中航油"丑闻之后,2008年9月中信泰富在外汇市场上因为赌错澳元走势而损失155亿港元,12月2日又爆出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在燃油市场的巨亏。本文从中信泰富进行的交易、交易分析以及亏损的原因三个方面分析"中信泰富"事件,并对中国利用外汇衍生工具的方式提出建议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7.
8.
2008年10月,中信泰富曝出与13家外资银行签订了数份杠杆式外汇合约,总额90.5亿澳元,汇兑损失155亿港元,几月之内,公司股价暴跌,高层管理者受到调查.该事件是我国目前最令人震惊的一起投资复杂外汇金融衍生品亏损事件.许多分析人士称导致该公司的巨额亏损的原因不外乎"用错"了套期保值产品以及管理成风险防范意识不足,本文在解读中信泰富所投资的外汇产品之余,又对本次事件的深层原因--澳元汇价大幅下降--进行的分析,希望对我国上市公司今后的国际投资活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10.
没有人敢小觑中信泰富,也没有人不承认荣智健在内地和香港两地政商两界的巨大影响力。但如今,这只极具符号意义的“紫筹股”,这个家族中最出色的继承人,正在经历生平最大的一场考验——金融衍生品危机。荣智健面临的困局,不仅在于巨额的亏损,还在于能否重新赢回家族的荣誉和人们的信任。无论是站立、弯腰还是躺倒,只要不死就有转机。 相似文献
11.
解局,是每个棋手一生的宿命,即使是如常振明这样30年前在巅峰时期毅然洗手的隐者也不例外。棋手的面前,总是摆着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KODA,全称是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国内将其翻译为累计期权,这是一种以合约形式买卖(股票、外汇或其他有价商品)的金融衍生工具,一般是场外交易,通常会签订一年的合约。累计期权是投资者与投资银行之间的场外交易,其中标的资产包括股票、外汇或其他商品。累计期权充满风险,渐渐的为很多人所知,但它的风险是怎么产生的呢?如果无意中签订了累计期权,又该如何控制风险呢?本文一共分为两章,第一章简要叙述累计期权的概念和特征,第二章以中信泰富为案例,通过对2008年中信泰富巨亏事件的分析,进而对累计期权KODA进行剖析,将其分解成几个基本期权,从而得出该合约的购买者本质上是卖出了看跌期权。 相似文献
16.
金融衍生工具既可以帮助企业有效规避风险,同时又会给企业带来危机。因此,要控制衍生工具所隐含的巨大风险,必须有一套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本文在阐述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巨亏事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完整、连续、透明的信息披露体系是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监督的保证,是公司股东利益保护的一道坚固的堡垒,更是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制度保障。在国际金融市场风起云涌的今天,一批国内上市公司纷纷在金融衍生业务中折戟落马。在分析惨败原因时,发现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点: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时、不准确。本文对该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法律角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的电子支付“元年”刚刚过去,2006年的市场上似乎就已经出现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相继雄起的局面。无疑,对电子支付巨大市场的乐观憧憬,无限地放大了这个产业蕴含着的财富光环,支付产业如同当年的电信增值业务,突然之间就四处生长开花,开始畅想财富的硕果。两年前,国内主要从事电子支付的企业只有三家,首信,ChinaPay和 相似文献
19.
侯佳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3,(2Z):122-123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愈来愈紧密,海外并购成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方式,而支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并购的成败。因此,本文以中信泰富收购澳大利亚采矿企业为例,从支付方式的概念、影响.风险等三个角度简要分析了各自的特点;最后针对以上分析,提出了对海外并购中支付方式选择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从2006年广电总局第一次正式提出“移动多媒体广播”这个概念,刭2008年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产业正式进入商业化运营的试验阶段,短短两年,从无列有,从备受争议刭广泛开花。中国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产业能在如此短的时同内以如此迅速的速度达到目前的发展规模,广电在这两年所付出的努力着实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