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信泰富——香港红筹股龙头之一,并已晋身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列。由于具有强大和超然的背景,90年代以来,中信泰富在香港资本市场非常活跃,1997年以前,更是因为兼备红筹与蓝筹身份,被香港股民戏称为"紫筹股",掌门人荣智健,在香港人气旺盛,风头正劲,人称"荣公子"。1986底,中信香港收购泰富,取得上市地位,开国内企业境外买壳上市先河。尔后,中信通过中信香港6次向泰富注人资产和业务,于1992年更名为中信泰富。1996年,中信泰富总市值近1000亿港元,名列香港最大上市公司第10位。第一大股东为中信北京,第二大股东为该公司董事会主席、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之子荣智健。2000年年初,中信泰富在国内上演了一出收购好戏:向母公司北京中信收购资产,或反过来说,北京中信向中信泰富注资。经过1年多的波折,收购工作虽说只达到了部分或阶段性的效果,却触到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十分敏感的领域一外资入注限制行业。余波还在扩展,众多的投资者展开了极具启发意义的畅想。  相似文献   

2.
人物     
《光彩》2009,(5)
荣智健——黯然谢幕荣智健,1942年,出生于上海;1978年,只身南下香港创业;1998年,正式掌管中信香港公司。2000年9月,荣毅仁家族在香港上市企业中信泰富公司拥有18%的股份,价值19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综合     
《新财富》2007,(5):78-90
中信泰富 受益于钢铁、矿业和房地产三大主营业务增长,中信泰富2006年收入达470.49亿港元。同比上升77%。其业绩增长的最大亮点为特钢制造业,公司旗下目前拥有江阴特钢、湖北新冶钢及大冶特钢等企业。特钢产能超过700万吨。2006年初,公司出售香港又一城项目50%股份。套现61.8亿港元。荣智健个人2007年3月斥资4.53亿港元入股保利香港(00119.HK),成为第二大股东。  相似文献   

4.
在香港,荣智健掌管的中信泰富被戏称为“紫筹股”! 因为中信泰富持续业绩优良,1992年就已经成为蓝筹股,又因为中信泰富依傍背景深厚的中信集团,又被视为红筹公司。蓝色配上红色,自然就是紫色。当然,“紫气东来”,贵不可言之相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5.
荣智健谢幕     
《浙商》2009,(9):22-26
4月8日下午6时20分,荣智健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了20多年的香港中信大厦。自此,中信泰富告别荣智健时代。  相似文献   

6.
《财经界》2003,(9)
并购事件TOP5(2003年7月15日——2003年8月15日) 1.京东方斥资10.5亿港币收购冠捷科技 2003年8月6日,京东方斥资10.5亿港元收购冠捷科技有限公司26.36%股份(共计3.56亿多股)。成为在香港和新加坡上市的全球第二大显示器生产商冠捷科技的第一大股东。 2.北京民企12亿收购国有能源资产——黄河尼那水电站 2003年7月20日,华睿集团出资12亿元人民币,完成了对黄河上游尼那水电站整体资产的收购。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一宗民营企业收购国有能源资产的交易。 3.汤姆逊巨资收购福地彩管争夺中国彩电制空权 2003年7月18日,法国彩电巨头汤姆逊以6.68亿元受让福地科技  相似文献   

7.
《光彩》2009,(2)
67岁,中信泰富集团董事局主席。1月2日,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确认,香港证监会对该公司展开正式调查,调查对象包括董事会主席荣智健在内的17名董事。仅仅一天之后,《福布斯》推出2008全球富豪"身家缩水榜",荣智健不幸入围,身价从2008年的30亿美元狂跌到7.5亿美元,缩水75%。  相似文献   

8.
2002年初,资产净值已有4亿多元的国美电器宣布:今年1 0月要在香港H股上市,已选定法国巴黎百富勤为上市保荐人,现正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会为此成立一家新股份制公司.新公司大股东为北京国美,持有新股份约8成股权. 国美电器董事长张志铭表示,该公司原本考虑在内地"借壳"上市,并曾于去年7~8月间,与内地4~5家上市公司接触,但后来发现这些公司有大量不良资产,因此最终放弃"借壳",决定以H股形式在香港上市.上市后的部分资金会用作地区性收购,以扩大国美在有关地区的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9.
《三联竞争力》2009,(8):32-34
荣智健的出身和背景,注定他不可能以一个普通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加入中信泰富。但是,荣智健仅凭出身和背景,而不依托中信泰富这一红色资本的庞大资源平台,他也就只能创下一段财富传奇,而不可能成为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10.
2000年,中信泰富通过收购,首次使外资进入国内证券、电讯、光纤网络市场。更大的启示在于,国内电信、金融等领域的行政性垄断和管理体制开始出现瓦解迹象。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首先从电信、金融开始。  相似文献   

11.
仰仗着自己特殊的政治背景和宽阔的人脉关系,荣智健在竞争激烈的香港市场一手打造出了赫赫有名的中信泰富;依靠着自己的商业睿智和经营天赋,荣智健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财富定律。在荣智健手上,百年荣氏家业扩张到了极致,把政治与商业的结合演绎得天衣无缝。然而,一场近乎疯狂的金融衍生品豪赌不仅终止了荣家资本延伸的符号,而且也让缠绕荣智健头上的多层神圣光环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2.
《财经界》2001,(2)
2000年,中信泰富通过收购,首次使外资进入国内证券、电讯、光纤网络市场。更大的启示在于,国内电信、金融等领域的行政性垄断和管理体制开始出现瓦解迹象。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首先从电信、金融开始。  相似文献   

13.
品牌新闻     
中信泰富19亿出让石钢80%股权3月21日,中信泰富(00267.HK)公告称和河北钢铁集团签订框架协议,以15.77亿元人民币价格出售其所持有的石家庄钢铁65%的权益;此外,中信泰富还将出售其代理的众富投资公司所持的15%股权,如此,河钢将共收购石钢80%的股权,其总价格为19亿元。  相似文献   

14.
毕夫 《大经贸》2009,(5):68-71
仰仗着自己特殊的政治背景和宽阔的人脉关系,荣智健在竞争激烈的香港市场一手打造出了赫赫有名的中信泰富;依靠着自己的商业睿智和经营天赋,荣智健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财富定律。在荣智健手上,百年荣氏家业扩张到了极致,政治与商业的交配演绎得天衣无缝。然而,一场近乎疯狂的金融衍生品豪赌不仅终止了荣家资本延伸的符号,  相似文献   

15.
经深圳证券交易所核准,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股票简称“中国重汽”,代码为000951)自2004年10月28日起恢复上市交易,这标志着中国重汽成功进入资本市场后,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中国重汽”的前身为“小鸭电器”,于1999年11月2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2003年9月,公司大股东小鸭集团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签订《资产置换协议》和《股份转让协议》,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重汽集团签订“股权转让合同》,以“中国重汽集团收购前两名大股东股权,同时整体置出原公司持有的家电类获利能力弱的资产,置入中国重汽集团持有的重型汽车整车生产经营类优良资产,实施近乎100%重大资产置换”为核心内容的重大资产置换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在港上市,对于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具有特殊的意义。它的形式有四种:买壳上市、利用投资基金、以拥有或收购了国内资产的香港注册公司发行股票方式上市和中国注册公司在香港直接上市。目前,中国企业在港上市的主要障碍有:公司法例及管理阶层对股东的责任问题、会计制度及资产评估问题、法律纠纷的处理问题、证券法例及对投资者的保障问题等。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初.资产净值已有4亿多元的国美电器宣布:今年10月要在香港H股上市.已选定法国巴黎百富勤为上市保荐人.现正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会为此成立一家新股份制公司。新公司大股东为北京国美.持有新股份约8成股权。国美电器董事长张志铭表示,该公司原本考虑在内地“借壳”上市,并曾于去年7~8月间.与内地4~5家上市公司接触.但后来发现这些公司有大量不良资产,因此最终放弃“借壳”,决定以H股形式在香港上市。上市后的部分资金会用作地区性收购,以扩大国美在有关地区的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18.
《三联竞争力》2009,90(9):36-37
道路 作为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独子,荣智健的身上流着这个中国最古老资本家族之一的血液,是“红色资本家”的传人。这给荣智健蒙上一层绝不同于普通草根首富的神奇光环。 如果从1978年,携父亲给予家资100万港元去香港创业算起,到2002年成为中国首富,荣智健奋斗了24年。其财富积累速度并不神速,因为其创办的中信泰富为国资背景。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我国某些上市公司在公开上市时是原企业集团剥离出的优质资产,因此与原企业集团存在着天然联系,关联交易有时不可避免;大股东旗下的其他公司在很多情况下存在着和上市公司同业竞争的问题。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使得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和盈利能力受到很大限制。近几年,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出于减少或消除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的考虑而向大股东定向增发,收购大股东旗下与上市公司存在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的业务和资产。隧道股份就是很好的案例。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某些上市公司在公开上市时是原企业集团剥离出的优质资产,因此与原企业集团存在着天然联系,关联交易有时不可避免;大股东旗下的其他公司在很多情况下存在着和上市公司同业竞争的问题。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使得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和盈利能力受到很大限制。近几年,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出于减少或消除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的考虑而向大股东定向增发,收购大股东旗下与上市公司存在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的业务和资产。隧道股份就是很好的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