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玲玲 《工业会计》2005,(11):57-58
梁先生,31岁,北京某IT公司部门经理,年薪20万元,与妻子今年年终一次性收入共计50万元。准备领取年终收入的梁先生打算好好规划自己的资产,细细算过以后,欲将年终收入50万元投资于能够获取高于银行利率收益的基金投资领域,期望组合回报率在8%以上,那么梁先生年终收入应如何进行基金专项的筹划?  相似文献   

2.
刘菲 《工业会计》2005,(11):51-53
又是岁末,上班族兢兢业业365天的收获将不仅体现在衣食无忧、升官晋爵上,银行里与日俱增的存款数字才是最直白的结果。即使平日里借口公务缠身无暇理财,即使明面上托辞消费前卫愿做月光族,然而到了这拾掇旧年岁、规划新气象的节骨眼儿上,面对岁末不管有心还是无意累积的大钱,任谁都会让所谓的潇洒靠边站,以求得最大化的开源或者节流。特别是那些藉所在企业收益赚得盆满钵丰的年终奖金获得者,你忍心置之动辄上万的收入于不顾吗?本期封面故事从税收、银行、基金.保险4个方面分别对不同年终收入水平.不同投资风险偏好、不同家庭背景的人群,进行以大款项和长线操作为特征的年终理财筹划,旨在给今年收入一个皆大欢喜、明年收益一个乐观前景。  相似文献   

3.
陈潜 《工业会计》2005,(2):34-36
在某外资银行工作人员长达半年的动员下,上海的张先生把十几万美元存到了该银行的个人账户上.并接受了银行为其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该银行为张先生透支购买了3万股期限为半年的NOKIA期权。在随后的4十月里,张先生根本不知道该期权所对应的股票价格及变动情况,只是银行的工作人员不断地告诉他股价正在下跌。  相似文献   

4.
宗文 《工业会计》2004,(3):52-52,54
张先生是某公司的业务主管,月收入5000元,太太在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任会计,月收入2000元。张先生的单位离家20华里,一般骑摩托车上班,整天弄得灰头土脸不说,还不安全。晚上张先生要送孩子学琴,星期天回郊县探望父母还要打的或乘公交车.非常不便.所以张先生早就有买车的打算。开年以来.私家车的价位继续大幅跳水,富康、赛欧等8万元左右的经济型轿车越来越多,张先生购车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从家庭收入情况来看,张先生房子也买了,手中还有3万元积蓄,所以借助银行贷款完全可以实现家庭轿车梦。但是,他对汽车消费贷款不甚了解,心存许多顾虑:贷款的费用高不高?贷款手续是不是很繁琐?怎样贷款才能少走弯路呢?  相似文献   

5.
韩丽梅 《工业会计》2005,(11):59-61
贺先生,41岁,某广告公司老总;妻子吴女士,40岁,某大型国企总会计师.儿子小宝,10岁,小学4年级在读。贺先生夫妻二人年底一次性收入除去日常消费、贷款、子女教育、赡养父母等支出后,净剩10万元,因相应的投资已具备,故贺先生想将这笔收入全部用来购买保险,那么贺先生年终收入应如何进行保险专项的筹划?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经营一家较大店铺的张先生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在朋友们眼里,张先生是属于比较有钱的那一类人。前几天,家里发生了一件急事,需要现金,而张先生的资金要么投入了经营,要么刚刚购买了银行理财产品而无法提取,一时很难凑出那一大笔钱。万般无奈下,  相似文献   

7.
《工业会计》2006,(4):18-18
[案例]北京的张先生在2002年投保了某公司的重大疾病保险,他选择了20年的缴费期间,每年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缴纳保险费3750元,保险合同于2002年2月8日生效。2003年1月张先生调至江苏工作,由于忘记将保险费存入存折内,致使保险公司多次划账均显示余额不足。代理人得知情况后曾经多次电话联系,均未找到张先生,公司邮寄的续期缴费通知书张先生也没有收到。直到2003年国庆节期间回京度假,张先生才知道自己的保险合同已于2003年4月9日失效。按照保险条款的规定,张先生可以办理复效手续,但健康观察期从保险合同复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相似文献   

8.
纪为革  王巧丽 《工业会计》2006,(12):I0010-I0013
家庭状况张先生,41岁,长春某集团公司营销总监,年薪35万元。张太太40岁,某高校副教授,年薪4万元。儿子上初中三年级。张先生年投资利息收入5000元。  相似文献   

9.
周婷婷 《工业会计》2006,(12):57-58
张先生的企业经过两年的发展已经渐上轨道,日前准备开拓新的市场想要收购一家企业,但从各方面调集资金后。尚有200万元的资金缺口。张先生希望通过将价值150万元的房产和一辆60万左右的爱车抵押给银行以获得相应贷款填补资金缺口。但是目前商业银行还不接受汽车的抵押贷款业务,而房产抵押贷款根据性质仅能为50%的抵押率。加上长达一个月的办理时间也是个大问题。张先生虽然身家较丰厚,无奈资金套在房产汽车上.拥有的价值350万元的股票也不愿在股市上扬的时候割肉抛出。找亲戚朋友的话,一是不好开口,另外也筹措不了那么多资金。那么,张先生该怎么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如今,股市、保险、期货等理财渠道可以说越来越多,但是真正适合工薪族投资的方式却少得可怜,所以多数家庭仍以品种单一、家财增值慢的银行储蓄作为理财的主要选择。随着房产市场的完善以及各种交易税费的降低,像这位张先生一样,灵活地利用房产这一投资工具,确保家庭资产保值和增值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理财时尚。那么,怎样判断房产投资的得失,选择哪种投资方式,如何才能获取较好收益呢?  相似文献   

11.
吴轶 《董事会》2014,(12):110+112-110
正投资组合保持流动性等同于创造投资业绩回报,一个具备良好流动性安排的投资组合等价于提供额外2.5%左右的年化收益回报。而专户全权委托业务在提供灵活的流动性安排同时,也创造了理想的回报张先生是某知名企业的董事长,公司业务涉及医疗、精密仪器等诸多领域。商场之外,拥有两亿空闲资金的他,迫切想通过私人银行服务获得完美财富管理体验。他希望能有这样的产品:稳健的收益,优秀的管理,灵活的流动性,个性化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租养贷”是指投资者通过银行按揭贷款购买商品房后,进行简单装修,然后出租给承租人,以房屋租金收入来归还银行的贷款。不久前,北京某著名房地产开发商在其开发的项目推荐广告中作了如下的“投资价值分析”:该公寓总房价90万元,首付20%,计18万元,银行提供八成20年的按揭贷款,入住后每月偿还银行贷款5000元,附近市场上同等公寓房现在每月租金收入9960元。这样,用租金收入的9960元偿还银行每月5000元的贷款后,每月还可以净赚4960元,一年12个月即可收入59520元,4至5年后即可收回首付投资,以后每年还挣5万多,若干年后投资者就可净得一套公寓。无  相似文献   

13.
《工业会计》2007,(12):48-48
案例 张先生是个体户,常年累月风里来雨里去地四处奔波。张先生的母亲十分心疼。考虑到儿子做个体,既无医保,也无劳保,她就偷偷地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为儿子买了一份重大疾病保险和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张先生母亲将所有关于张先生的健康状况资料都一勾到底,并且在每个需要被保险人签名的地方工整地都写上了张先生的大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就在银行压力测试结果公布的前两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在4日推出一套国外税收改革方案,要求提高美国企业在国外投资收入税额,同时打击利用“避税天堂”逃税的行为,预计这些措施可在10年内为美国增加2100亿美元税收。奥巴马希望这些措施将成为大规模修补美国税收系统漏洞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
蓝林 《工业会计》2004,(8):60-61
我和老公现在都在各自的公司任中层领导,收入情况也都不错。但是由于工作比较忙,解决了房子、车子问题之后,闲钱基本上都在银行睡大觉。“五一”放假期间,我正式开始酝酿家庭投资计划。经过一番考察,决定投资房产,具体来说是准备贷款购买二手房,然后以租还贷。我们两个性格都比较平和,不喜欢冒  相似文献   

16.
张先生与爱人均在一家著名设计研究院工作,目前小两口的月收入在2万元左右,共有储蓄15万元,双方父母还可以支持40万元。他们近期相中了一套价格150万元的住宅,该如何选择合适的贷款方式呢?  相似文献   

17.
面对我国储蓄额突破11万亿大关,各界专家纷纷找原因、找对策。可老百姓似乎不太领情,各种报道显示,老百姓还是认为储蓄最安全、最可靠,有点钱还是存银行。追根溯源,这同我国自古以来的轻商的传统,缺乏家庭理财教育不无关系。事实上,很多老百姓尤其是中小城市老百姓的心里基本没有理财概念,也弄不懂那些金融投资工具,有点钱习惯性地往银行存,再多的金融投资工具也是枉然。美国的储蓄额只占其收入的10%,除了经济发达之外,家庭理财教育不能不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保玉 《工业会计》2007,(10):56-58
5月10日,银监会实行银行QDII新政,将银行系QDII境外投资范围由“不得直接投资于股票及其结构性产品、商品类衍生产品,以及BBB级以下证券”的规定调整为“不得投资于商品类衍生产品、对冲基金以及国际公认评级机构评级BBB级以下的证券”。这意味着,境内居民可以通过银行系QDII产品间接投资境外股票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坐在家里点几下滑鼠或是手机直接抢投,就能进行投资理财,为财富增值,预期收益比银行定存、或理财产品高,而且全额本息担保,你还会到银行网点去投资理财吗?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激励收入体系的基本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岩 《工业技术经济》2004,23(1):117-119
建立上市公司管理人员激励收入体系的实质是设计有效的激励契约。实现股东和经理人员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激励收入所提供的效应很大程度上依赖业绩评价指标的合理和公允程度。通过对基于会计信息的年终红利和基于市场价值的股票期权进行分析。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应有重点、分层次、有步骤地建立适合国情的基本工资、年终红利和股票期权相结合的管理人员激励收入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